一种显示屏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78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屏总成,包括支撑座、移动框、推动装置、控制装置、显示屏、冷却器、导热片和导热线,所述支撑座为前侧带有开口的箱型,所述移动框包括转轴、U型上框体和条型下框体,所述转轴转动固定在支撑座的内腔前侧顶部且底面与U型上框体的顶面相连接,所述U型上框体的底面两端与条型下框体的顶面两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并将显示屏卡固在内部,所述推动装置的伸缩杆端部与U型上框体的后侧相铰接,所述冷却器包括端管、摆水电机、叶杆、叶片、导管、散热管和端盖,所述端管、导管和散热管的内腔相互连通且装填有水,若干片导热片分别固定在显示屏的后侧且通过导热线绑扎在导管之上,占用空间小,安装简单,噪音小。噪音小。噪音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屏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屏的
,特别是一种显示屏总成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显示屏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型展馆、体育场馆、机场大厅和政务大厅等公众场所。目前的显示屏基本上都是采用立式或者挂式安装,其中立式安装方式不但占用空间,安装较为不稳固,在受到晃动或者推动的情况下,支架和显示屏容易倾倒,甚至摔坏,而挂式安装虽然稳定性好,但其安装操作和拆卸维护基本上都需要专业人员上门进行,较为不方便,而且显示屏难以进行角度调整。此外,但是,现有的显示屏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内部温度上升,若散热不畅,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显示屏的电路很容易发生故障,造成“死灯”和“常亮”等问题,其性能的稳定性、色彩的均匀性以及寿命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普遍采用在显示屏壳体上安装送风机或抽风机,通过增加壳体内部的空气流通性进行散热,但此种散热方式存在噪声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显示屏总成,占用空间小,安装简单、方便、牢固,安装后显示屏可根据所需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噪音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屏总成,包括支撑座、移动框、推动装置、控制装置、显示屏、冷却器、导热片和导热线,所述支撑座为前侧带有开口的箱型,所述移动框包括转轴、U型上框体和条型下框体,所述转轴转动固定在支撑座的内腔前侧顶部且底面与U型上框体的顶面相连接,所述U型上框体的底面两端与条型下框体的顶面两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并将显示屏卡固在内部,所述推动装置、控制装置和冷却器分别固定在支撑座的内腔后部,所述推动装置的伸缩杆端部与U型上框体的后侧相铰接,所述冷却器包括端管、摆水电机、叶杆、叶片、导管、散热管和端盖,两根所述导管分别固定在两根端管之间的上下端从而形成回路,所述摆水电机位于其中一根端管的顶部且输出轴与伸入端管内的叶杆相连接,若干片所述叶片环绕固定在叶杆的外壁上且正对导管与端管的连接口,所述端盖螺纹固定在另一根端管的顶部,两根所述散热管分别固定在两根端管的后侧下端且伸出支撑座之外,所述端管、导管和散热管的内腔相互连通且装填有水,若干片导热片分别固定在显示屏的后侧且通过导热线绑扎在导管之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推动装置、显示屏和冷却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通讯器,所述通讯器与遥控器无线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U型上框体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底面两端的侧板,所述顶板的底面中央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侧板的相邻面上设有第二卡槽。
[0006]作为优选,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外壳体、齿条、齿轮、中心轴、皮带、推动电机和推块,所述齿条的前后侧分别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固定在外壳体内的滑槽中,所述齿轮通过中心轴转动固定在外壳体内且与齿条啮齿连接,所述推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驱动中心轴转动,所述推块的一端固定在齿条上从而形成伸缩杆,所述推块的另一端与U型上框体相
铰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导管呈波浪形。
[0008]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片的数量至少为4个。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支撑座和移动框将显示屏嵌入墙体内使用,既节省空间,又安装牢固;通过遥控器远程控制推动电机,利用推动电机驱动中心轴和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在外壳体内水平移动,使推块推动安装有显示屏的U型上框体和条型下框体沿着转轴转动,从而调整显示屏的角度,满足使用需求;通过安装在显示屏上的若干片导热片吸收显示屏产生的热量,再通过导热线传递至冷却器内的水中,同时冷却器利用散热管使水与场馆内场中经空调冷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再利用摆水电机驱动叶片转动,使水在冷却器中不断流动,从而降低显示屏的温度;通过使导管呈波浪形,增大导管与安装有显示屏的支撑座内部的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0010]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显示屏总成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一种显示屏总成在一个工作状态下的左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一种显示屏总成在另一个工作状态下的左视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一种显示屏总成的推动装置的左视图;
[0015]图5是本技术一种显示屏总成的U型上框体的仰视图;
[0016]图6是本技术一种显示屏总成的冷却器的主视图;
[0017]图中:1-支撑座、2-移动框、21-转轴、22-U型上框体、221-顶板、2211-第一卡槽、222-侧板、2221-第二卡槽、23-条型下框体、3-推动装置、31-外壳体、311-滑槽、32-齿条、321-滑块、33-齿轮、34-中心轴、35-皮带、36-推动电机、37-推块、4-控制装置、5-显示屏、6-冷却器、61-端管、62-摆水电机、63-叶杆、64-叶片、65-导管、66-散热管、67-端盖、7-导热片、8-导热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一种显示屏总成,包括支撑座1、移动框2、推动装置3、控制装置4、显示屏5、冷却器6、导热片7和导热线8,所述支撑座1为前侧带有开口的箱型,所述移动框2包括转轴21、U型上框体22和条型下框体23,所述转轴21转动固定在支撑座1的内腔前侧顶部且底面与U型上框体22的顶面相连接,所述U型上框体22的底面两端与条型下框体23的顶面两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并将显示屏5卡固在内部,所述推动装置3、控制装置4和冷却器6分别固定在支撑座1的内腔后部,所述推动装置3的伸缩杆端部与U型上框体22的后侧相铰接,所述冷却器6包括端管61、摆水电机62、叶杆63、叶片64、导管65、散热管66和端盖67,两根所述导管65分别固定在两根端管61之间的上下端从而形成回路,所述摆水电机62位于其中一根端管61的顶部且输出轴与伸入端管61内的叶杆63相连接,若干片所述叶片64环绕固定在叶杆63的外壁上且正对导管65与端管61的连接口,所述端盖67螺纹固定在另一根端管61的顶部,两根所述散热管66分别固定在两根端管61的后侧下端且伸出支撑座1之外,所述端管61、导管65和散热管66的内腔相互连通且装填有水,若干片导热片7分别固定
在显示屏5的后侧且通过导热线8绑扎在导管65之上,所述控制装置4与推动装置3、显示屏5和冷却器6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上设有通讯器,所述通讯器与遥控器无线连接,所述U型上框体22包括顶板221和位于顶板221底面两端的侧板222,所述顶板221的底面中央设有第一卡槽2211,所述侧板222的相邻面上设有第二卡槽2221,所述推动装置3包括外壳体31、齿条32、齿轮33、中心轴34、皮带35、推动电机36和推块37,所述齿条32的前后侧分别设有滑块321,所述滑块321滑动固定在外壳体31内的滑槽311中,所述齿轮33通过中心轴34转动固定在外壳体31内且与齿条32啮齿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移动框(2)、推动装置(3)、控制装置(4)、显示屏(5)、冷却器(6)、导热片(7)和导热线(8),所述支撑座(1)为前侧带有开口的箱型,所述移动框(2)包括转轴(21)、U型上框体(22)和条型下框体(23),所述转轴(21)转动固定在支撑座(1)的内腔前侧顶部且底面与U型上框体(22)的顶面相连接,所述U型上框体(22)的底面两端与条型下框体(23)的顶面两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并将显示屏(5)卡固在内部,所述推动装置(3)、控制装置(4)和冷却器(6)分别固定在支撑座(1)的内腔后部,所述推动装置(3)的伸缩杆端部与U型上框体(22)的后侧相铰接,所述冷却器(6)包括端管(61)、摆水电机(62)、叶杆(63)、叶片(64)、导管(65)、散热管(66)和端盖(67),两根所述导管(65)分别固定在两根端管(61)之间的上下端从而形成回路,所述摆水电机(62)位于其中一根端管(61)的顶部且输出轴与伸入端管(61)内的叶杆(63)相连接,若干片所述叶片(64)环绕固定在叶杆(63)的外壁上且正对导管(65)与端管(61)的连接口,所述端盖(67)螺纹固定在另一根端管(61)的顶部,两根所述散热管(66)分别固定在两根端管(61)的后侧下端且伸出支撑座(1)之外,所述端管(61)、导管(65)和散热管(66)的内腔相互连通且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洲谢若承伍星宇纪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育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