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76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底架、顶架、侧架和旋转电机,两个侧架固定安装在底架与顶架之间,旋转电机设置在底架顶部,底架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实现了可以灵活的对物料进行往高处输送,并且可以根据旋转电机的工作状态来调节具体输送物料的高度,因此使得支架能够对物料进行一定高度范围的输送,通过设置导向杆和导向环,实现了在对物料进行往高处输送时,上料桶随着升降盘的转动始终能够保持底部向下的状态,并且升降盘缓慢上升并且旋转过程中,方便顶架上工作人员对上料桶腔内物料的拿去,因此提高物料输送和拿去的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墙体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作业,经常需要将建筑用砖、砂石等材料提升到高处,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人工来完成,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出现了一些用来可代替人工的可提升支架装置。
[0003]现有技术的可提升支架装置一般设计比较简单,一般通过升降电机旋转带动升降轮运动对物料进行吊起和下落,但是现有的技术每次对物料进行提升或者降落时,回转时间较长,并且每次运输的体积和数量是限定的,无法实现不间断且连续性的对物料进行输送,最后导致工作的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以上的问题,亟需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具备灵活的对物料进行往高处输送、能够对物料进行一定高度范围的输送、方便顶架上工作人员对上料桶腔内物料的拿去和提高物料输送和拿去的工作效率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技术每次对物料进行提升或者降落时,回转时间较长,并且每次运输的体积和数量是限定的,无法实现不间断且连续性的对物料进行输送,最后导致工作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灵活的对物料进行往高处输送、能够对物料进行一定高度范围的输送、方便顶架上工作人员对上料桶腔内物料的拿去和提高物料输送和拿去的工作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底架、顶架、侧架和旋转电机,侧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架固定安装在底架与顶架之间,旋转电机设置在底架顶部,旋转电机为可正反旋转的旋转电机,底架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由转动柱、转动杆、升降杆、升降盘、斜齿轮A、斜齿轮B和升降套筒组成,转动柱外壁开设有螺纹,转动柱上下两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底架与顶架之间,升降套筒内壁开设有螺纹槽且升降套筒螺纹连接在转动柱外壁上,斜齿轮A固定安装在转动柱底部,旋转电机通过电机横板固定安装在转动柱的左侧,转动杆外壁开设有齿槽,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且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顶架的底部,斜齿轮B固定安装在转动杆底部,且斜齿轮B与斜齿轮A啮合,升降杆外壁开设有与转动杆外壁相互啮合的齿槽,升降杆一端通过轴承横向活动安装在升降套筒的外壁内,且升降杆外壁的齿槽与转动杆外壁的齿槽相互啮合,升降套筒靠近左侧侧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左侧侧架内侧壁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导向槽,导向杆左端卡合在导向槽内,升降盘固定安装升降杆右端,升降盘右侧壁面设置有八组呈环形分布的上料桶,升降盘右侧壁面固定安装有八组呈环形分布的定位
杆,八个定位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圆形的导向环,八个上料桶分别套接在八个导向环外壁上,顶架中部开设有与升降盘上下对应的出料槽口。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套筒为圆柱体套筒。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架相互对称。
[0010]优选的,所述底架和顶架相互水平平行。
[0011]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为圆柱体杆。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实现了可以灵活的对物料进行往高处输送,并且可以根据旋转电机的工作状态来调节具体输送物料的高度,因此使得支架能够对物料进行一定高度范围的输送。
[0015]2、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通过设置导向杆和导向环,实现了在对物料进行往高处输送时,上料桶随着升降盘的转动始终能够保持底部向下的状态,并且升降盘缓慢上升并且旋转过程中,方便顶架上工作人员对上料桶腔内物料的拿去,因此提高物料输送和拿去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升降盘主视图。
[0018]图中:1底架、2顶架、3侧架、4旋转电机、5升降装置、501转动柱、 502转动杆、503升降杆、504升降盘、505斜齿轮A、506斜齿轮B、507升降套筒、6导向杆、7导向槽、8导向环、9上料桶、10定位杆、11出料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底架1、顶架2、侧架3和旋转电机4,侧架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架3固定安装在底架1与顶架2之间,旋转电机4设置在底架1顶部,旋转电机4为可正反旋转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底架1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由转动柱501、转动杆502、升降杆503、升降盘504、斜齿轮A505、斜齿轮B506和升降套筒507组成,转动柱501外壁开设有螺纹,转动柱501上下两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底架1 与顶架2之间,升降套筒507内壁开设有螺纹槽且升降套筒507螺纹连接在转动柱501外壁上,斜齿轮A505固定安装在转动柱501底部,旋转电机4通过电机横板固定安装在转动柱501的左侧,转动杆502外壁开设有齿槽,转动杆50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上,且转动杆5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顶架2的底部,斜齿轮B506固定安装在转动杆502底部,且斜齿轮B506与
斜齿轮A505啮合,斜齿轮B506与斜齿轮A505的具体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升降杆503外壁开设有与转动杆502外壁相互啮合的齿槽,升降杆503一端通过轴承横向活动安装在升降套筒507的外壁内,且升降杆 503外壁的齿槽与转动杆502外壁的齿槽相互啮合,升降套筒507靠近左侧侧架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杆6,左侧侧架3内侧壁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导向槽7,导向杆6左端卡合在导向槽7内,升降盘504固定安装升降杆503右端,升降盘504右侧壁面设置有八组呈环形分布的上料桶9,升降盘504右侧壁面固定安装有八组呈环形分布的定位杆10,八个定位杆10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圆形的导向环8,八个上料桶9分别套接在八个导向环8外壁上,顶架2中部开设有与升降盘504上下对应的出料槽口11。
[0021]在使用时,通过在底架1与顶架2之间设置升级装置5,旋转电机4正向旋转工作时,旋转电机4转动带动转动杆502转动,转动杆502带动斜齿轮 B506转动,斜齿轮B506与斜齿轮A505内核,因此可以实现斜齿轮A505带动转动柱501转动,同时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直接带动转动杆502转动,转动杆502外壁的齿槽与升降杆503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底架(1)、顶架(2)、侧架(3)和旋转电机(4),侧架(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架(3)固定安装在底架(1)与顶架(2)之间,旋转电机(4)设置在底架(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由转动柱(501)、转动杆(502)、升降杆(503)、升降盘(504)、斜齿轮A(505)、斜齿轮B(506)和升降套筒(507)组成,转动柱(501)外壁开设有螺纹,转动柱(501)上下两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底架(1)与顶架(2)之间,升降套筒(507)内壁开设有螺纹槽且升降套筒(507)螺纹连接在转动柱(501)外壁上,斜齿轮A(505)固定安装在转动柱(501)底部,旋转电机(4)通过电机横板固定安装在转动柱(501)的左侧,转动杆(502)外壁开设有齿槽,转动杆(50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上,且转动杆(5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顶架(2)的底部,斜齿轮B(506)固定安装在转动杆(502)底部,且斜齿轮B(506)与斜齿轮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武廖武奕林泽武翁奕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