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及辊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73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包括上加热组件和下加热组件,还包括上分离隔板和下分离隔板,所述上分离隔板设于所述上加热组件下方,所述下分离隔板设于所述下加热组件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辊道炉,包括炉膛,还包括上述的炉膛加热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提高炉膛内温度均匀性,满足碳化硅纤维热处理工艺苛刻环境要求等优点。环境要求等优点。环境要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及辊道炉


[0001]本技术涉及碳化硅纤维热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及辊道炉。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辊道炉一般采用单支独立的加热元件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于炉膛的上下两侧,匣钵在中间承载材料传送经过,因为加热元件之间有间距,叠加炉内气流影响,造成炉膛内匣钵处温度不均匀,而碳化硅纤维生产过程中,中间产物聚碳硅烷(PCS)纤维不熔化处理工艺及热交联处理工艺的连续化生产时,对于工艺参数要求非常高,不熔化处理最高使用温度约250℃,热交联处理最高使用温度约500℃,在此种低温情况下,炉膛内匣钵处温度均匀性达到
±
5℃非常困难。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设备炉膛内温度均匀性,通常会将加热元件之间的间距设计的较小,导致元件数量增加,当元件数量较多时,需要逐一对每一支加热元件安装、更换,工作较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提高炉膛内温度均匀性,满足碳化硅纤维热处理工艺苛刻环境要求的炉膛加热结构。
[0004]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辊道炉。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包括上加热组件和下加热组件,还包括上分离隔板和下分离隔板,所述上分离隔板设于所述上加热组件下方,所述下分离隔板设于所述下加热组件上方。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加热组件与所述下分离隔板之间设有预热缓冲层,所述下分离隔板上设有均匀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加热组件覆盖所述上分离隔板的面积、以及下加热组件覆盖下分离隔板的面积不低于85%。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加热组件和下加热组件均包括抽屉盒、加热电阻丝、支撑管及定位砖,所述抽屉盒配设有轨道,所述定位砖分设于所述抽屉盒的两端,定位砖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支撑管设有多跟且端部一一对应的设于多个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加热电阻丝绕设于各所述支撑管上。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管为刚玉管。
[0011]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辊道炉,包括炉膛,还包括上述的炉膛加热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在炉膛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上分离隔板和下分离隔板实现全覆盖,利用上分离隔板分离炉膛与上加热组件,利用下分离隔板分离炉膛与下加热组件,上加热
组件和下加热组件不再直接对炉膛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而是先辐射加热对应的分离隔板,分离隔板被加热之后再以整板传热辐射形式加热炉膛内物料,满足碳化硅纤维生产苛刻工艺环境需求,炉膛内工艺使用温度250℃~500℃之间做到炉膛内匣钵周围温度均匀性小于等于
±
5℃,且炉膛内温度超过500℃后,温度越高,炉膛内温度均匀性越好,整体结构简单、可靠。
[001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辊道炉,包括上述的炉膛加热结构,因而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的下分离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中的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标号表示:1、上加热组件;2、下加热组件;3、上分离隔板;4、下分离隔板;41、通气孔;42、预热缓冲层;5、炉膛;6、抽屉盒;61、轨道;7、加热电阻丝;8、支撑管;9、定位砖;9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包括上加热组件1和下加热组件2,还包括上分离隔板3和下分离隔板4,上分离隔板3设于上加热组件1下方,下分离隔板4设于下加热组件2上方。
[0021]该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在炉膛5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上分离隔板3和下分离隔板4实现全覆盖,利用上分离隔板3分隔炉膛5与上加热组件1,利用下分离隔板4分隔炉膛5与下加热组件2,上加热组件1和下加热组件2不再直接对炉膛5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而是先辐射加热对应的分离隔板,分离隔板被加热之后再以整板传热辐射形式加热炉膛5内物料,满足碳化硅纤维生产苛刻工艺环境需求,炉膛5内工艺使用温度250℃~500℃之间做到炉膛5内匣钵周围温度均匀性小于等于
±
5℃,且炉膛内温度超过500℃后,温度越高,炉膛5内温度均匀性越好,整体结构简单、可靠。
[002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下加热组件2与下分离隔板4之间设有预热缓冲层42,下分离隔板4上设有均匀设置有多个通气孔41。工艺气氛经过预热缓冲层42充分预热后,再通过下分离隔板4上的通气孔41后均匀弥散到炉膛5中,有利于防止工艺气氛影响炉膛5内的温度均匀性。优选的,上分离隔板3上同样均匀设置多个通气孔41。
[00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上加热组件1覆盖上分离隔板3的面积、以及下加热组件2覆盖下分离隔板4的面积不低于85%。
[002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加热组件1和下加热组件2均包括抽屉盒6、加热电阻丝7、支撑管8及定位砖9,抽屉盒6配设有轨道61,定位砖9分设于抽屉盒6的两端,定位砖9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槽91,支撑管8设有多跟且端部一一对应的设于多个定位槽91内,加热电
阻丝7绕设于各支撑管8上。抽屉盒6与轨道61配合,可实现上加热组件、下加热组件2模块化快速更换,提高效率;定位砖9上设置定位槽91,支撑管8端部定位于定位槽91内,加热电阻丝7缠绕于支撑管8上,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便于维护。
[00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支撑管8为刚玉管。
[0026]本实施例的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辊道炉,包括炉膛5,还包括上述的炉膛加热结构。
[0027]该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辊道炉,包括上述的炉膛加热结构,因而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0028]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包括上加热组件(1)和下加热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分离隔板(3)和下分离隔板(4),所述上分离隔板(3)设于所述上加热组件(1)下方,所述下分离隔板(4)设于所述下加热组件(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组件(2)与所述下分离隔板(4)之间设有预热缓冲层(42),所述下分离隔板(4)上设有均匀设置有多个通气孔(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碳化硅纤维热处理的炉膛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组件(1)覆盖所述上分离隔板(3)的面积、以及下加热组件(2)覆盖下分离隔板(4)的面积不低于85%。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好宋晓峰陈佳玲王世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