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浆型预应力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20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浆型预应力管桩,属于桩基技术工程领域,包括端头板、钢套箍、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筋、箍筋、竖向注浆管、喷口、纤维、连接头,端头板与钢套箍通过焊接连接,端头板与钢套箍在预制时与混凝土结构粘结在一起,预应力筋位于箍筋内侧,竖向注浆管位于箍筋外侧,相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竖向注浆管上设置有喷口,混凝土结构与纤维通过胶结的方式连接,纤维占混凝土结构侧面积的0~30%,所述连接头与竖向注浆管的端部通过插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竖向注浆管并进行后期注浆,增大了管桩的侧阻力;设置纤维,改变了管桩表面光滑的物理性质,增大了管桩整体的侧阻力,使管桩与周围水泥土协同受力的效果更好。管桩与周围水泥土协同受力的效果更好。管桩与周围水泥土协同受力的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浆型预应力管桩


[0001]本技术涉及桩基施工
,特别涉及到一种注浆型预应力管桩。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桩基工程中大直径搅拌桩的施工,首先通过大直径搅拌桩机的搅拌钻杆完成加固材料和地基土的混合,形成大直径搅拌桩,然后再在该大直径搅拌桩中通过压桩机将预制管桩压入其中,形成坚固的劲性复合桩。
[0003]目前,劲性复合桩外围桩直径较大、长度较长,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要素是强度、密度和均匀性。施工时若全部采用干法施工外围桩再插入芯桩则挤土效应大,挤土效应的负面效果是整个场地土越打越密,存在后期桩施工困难和破坏性挤土效应的问题,有些场地甚至要求不得挤土。另外,在软土中形成的水泥土搅拌桩,其桩身强度较低,一般只有0.2MPa,导致这种复合桩的承载力较低,发挥不了与预制桩的复合作用;预制管桩桩身的外表光滑,与水泥土搅拌桩的粘结力较低,在受力过程中出现脱壳现象,复合桩的承载力较低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注浆型预应力管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注浆型预应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浆型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头板、钢套箍、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筋、箍筋、竖向注浆管、喷口、纤维、连接头,所述混凝土结构为圆管型或方管型,所述端头板与钢套箍通过焊接连接,端头板与钢套箍在预制时与混凝土结构粘结在一起,所述预应力筋位于箍筋内侧,预应力筋与箍筋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竖向注浆管位于箍筋外侧,竖向注浆管与箍筋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竖向注浆管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喷口,喷口与竖向注浆管保持垂直,喷口方向指向混凝土结构外侧,所述预应力筋、箍筋、竖向注浆管均被混凝土结构包裹在内,所述混凝土结构与纤维通过胶结的方式连接,纤维占混凝土结构侧面积的0~30%,所述连接头与竖向注浆管的端部通过插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浆型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耐碱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的长度为2cm~5cm,直径为1mm~2mm,纤维的覆盖率随着混凝土结构所处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同时,纤维的覆盖率随着混凝土结构所处深度对应土层的标贯基数N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根据施工场地土体的标贯基数N值及深度共同调整纤维的配置方案,同一土层当施工场地土体的标贯基数N值与深度配置的纤维表面覆盖率方案不一致时,纤维的表面覆盖率取较大值,具体配置方案如下:标贯基数N值范围为0-30时,纤维的表面覆盖率为25%~30%;标贯基数N值范围为30-50时,纤维的表面覆盖率为20%~25%;标贯基数N值范围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杰李建平朱庆凯王伟涛刘光磊武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