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104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所述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吸尘室,所述吸尘室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吸尘室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伸缩吸管、吸尘开关和感应机构,所述吸尘开关位于伸缩吸管的一侧,所述感应机构位于伸缩吸管的另一侧,所述伸缩吸管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双层滤网,所述感应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吸尘室的一侧设置有水箱,通过设置的,双层滤网采用的铁丝网和尼龙网组成的阻隔层,可以有效的防止装置在运转的过程当中吸入大的物件或者可以造成吸管堵塞的物件,有效避免因吸管堵塞造成电机过热的我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尘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尘装置是通过内部的设置的电机运转产生离心力,并通过内部容器来储存灰尘集中处理,早期的装置在正常工作的期间因为和工作环境有关所以容易导致在清理灰尘时吸入大的块体或者可以造成吸管堵塞的物件,就容易使得整吸管卡住不能够正常运作,且有可能造成电机过热的现象,并且早期的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内部组件出现异常电机过热或者吸管堵塞的问题,工作人员也不能够及时发现,导致问题扩大,造成没必要的损失,而且早期的装置只具备吸尘的功能,且在吸尘之后空气中还是会有残留的灰尘颗粒,更何况在建筑场地,所以早期的装置能够对地面或者有灰尘聚集的多的地方进行除尘,并不能够很好的抑制灰尘开空气里飘荡,现有的防尘装置在安装使用时,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具备双层滤网、感应机构和洒水机构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所述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吸尘室,所述吸尘室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吸尘室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伸缩吸管、吸尘开关和感应机构,所述吸尘开关位于伸缩吸管的一侧,所述感应机构位于伸缩吸管的另一侧,所述伸缩吸管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双层滤网,所述感应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吸尘室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注水管、洒水机构和洒水开关,所述注水管位于洒水机构的一侧,所述洒水开关位于洒水机构的另一侧,所述双层滤网包括铁丝网、尼龙网和连接面,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电源模块、感应模块、传输模块和鸣声模块。
[0007]优选的,所述铁丝网位于尼龙网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连接面位于铁丝网和尼龙网的四周外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铁丝网通过与尼龙网缠绕与尼龙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面通过设置的粘胶与铁丝网和尼龙网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感应模块、传输模块和鸣声模块均位于电源模块的一侧,所述传输模块位于感应模块的下端外表面,所述鸣声模块位于传输模块的下端外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感应模块、传输模块和鸣声模块的输入端均属于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鸣声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洒水机构包括洒水头、水管与吸水泵,所述洒水头位于水管的一侧,所述吸水泵位于水管的下端一侧。
[0012]优选的,所述洒水头通过设置的螺丝与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吸水泵通过设置的密封圈与水管固定连接。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通过设置的,双层滤网采用的铁丝网和尼龙网组成的阻隔层,可以有效的防止装置在运转的过程当中吸入大的物件或者可以造成吸管堵塞的物件,有效避免因吸管堵塞造成电机过热的我现象。
[0016]2、该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通过设置的,感应机构内部的电源模块将电源传输到各个组件使之正常运行,内部的感应模块可以随时感应装置的一个整体的状况,一但发现问题会立刻将数据通过传输模块传输到鸣声模块,鸣声模块发出警报声提醒人们,有效的避免因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造成的进一步的损失。
[0017]3、该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通过设置的,洒水机构采用的吸水泵可以吸取水箱或者时有水源的地方的水,并通过水管运输到洒水头,从洒水头喷洒而出,有效的抑制空气中的灰尘,并且被水侵过的地面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灰尘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的双层滤网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的感应机构结构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的洒水机构结构图。图中:1、主体;2、吸尘室;3、收集箱;4、伸缩吸管;5、吸尘开关;6、双层滤网;7、感应机构;8、排气口;9、水箱;10、注水管;11、洒水机构; 12、洒水开关;601、铁丝网;602、尼龙网;603、连接面;701、电源模块;702、感应模块;703、传输模块;704、鸣声模块;111、洒水头;112、水管; 113、吸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4所示,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吸尘室2,吸尘室2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收集箱3,吸尘室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伸缩吸管4、吸尘开关5和感应机构7,吸尘开关5位于伸缩吸管 4的一侧,感应机构7位于伸缩吸管4的另一侧,伸缩吸管4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双层滤网6,感应机构7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8,吸尘室2的一侧设置有水箱9,水箱9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注水管10、洒水机构11和洒水开关12,注水管10位于洒水机构11的一侧,洒水开关12位于洒水机构11的另一侧,双层滤网6包括铁丝网601、尼龙网602和连接面603,感应机构7包括电源模块701、感应模块702、传输模块703和鸣声模块704。
[0024]进一步的,铁丝网601位于尼龙网602的上端外表面,连接面603位于铁丝网601和尼龙网602的四周外表面。
[0025]进一步的,铁丝网601通过与尼龙网602缠绕与尼龙网602固定连接,连接面603通过设置的粘胶与铁丝网601和尼龙网602固定连接。
[0026]进一步的,感应模块702、传输模块703和鸣声模块704均位于电源模块701的一侧,传输模块703位于感应模块702的下端外表面,鸣声模块704位于传输模块703的下端外表面。
[0027]进一步的,电源模块701的输出端与感应模块702、传输模块703和鸣声模块704的输入端均属于电性连接,感应模块702的输出端与传输模块703 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传输模块703的输出端与鸣声模块70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8]进一步的,洒水机构11包括洒水头111、水管112与吸水泵113,洒水头111位于水管112的一侧,吸水泵113位于水管112的下端一侧。
[0029]进一步的,洒水头111通过设置的螺丝与水管112可拆卸连接,吸水泵 113通过设置的密封圈与水管112固定连接。
[0030]工作原理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吸尘室(2),所述吸尘室(2)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收集箱(3),所述吸尘室(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伸缩吸管(4)、吸尘开关(5)和感应机构(7),所述吸尘开关(5)位于伸缩吸管(4)的一侧,所述感应机构(7)位于伸缩吸管(4)的另一侧,所述伸缩吸管(4)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双层滤网(6),所述感应机构(7)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8),所述吸尘室(2)的一侧设置有水箱(9),所述水箱(9)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注水管(10)、洒水机构(11)和洒水开关(12),所述注水管(10)位于洒水机构(11)的一侧,所述洒水开关(12)位于洒水机构(11)的另一侧,所述双层滤网(6)包括铁丝网(601)、尼龙网(602)和连接面(603),所述感应机构(7)包括电源模块(701)、感应模块(702)、传输模块(703)和鸣声模块(7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丝网(601)位于尼龙网(602)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连接面(603)位于铁丝网(601)和尼龙网(602)的四周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丝网(601)通过与尼龙网(602)缠绕与尼龙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伟杨寅丁昌银殷佳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杭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