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77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其包括外壳、多个电芯、集成电路板、塑胶帽以及正极盖板。多个电芯插接在外壳内,电芯的上端具有自电芯本体向外引出的插针,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与插针配合的针套,电芯与集成电路板通过插针和针套的插合形成电连接。塑胶帽密封插接在外壳的开口部,集成电路板扣接在塑胶帽靠近电芯的一侧并与塑胶帽平行。正极盖板设置于塑胶帽远离电芯的一侧,其具有多个穿过塑胶帽并向集成电路板延伸的导电部,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与导电部对应的接触片,正极盖板与集成电路板通过导电部和接触片的接触形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能够有效解决多电芯充电电池组装难度大,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密度低的问题。密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电池的
,特别涉及一种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可充电锂电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带USB充电接口的一体化可充电电池,另外一种是电池和充电器分离的可充电电池。
[0003]现有自带USB充电接口的可充电电池一般由外壳、电芯、集成集成电路板(PCBA)、塑胶壳、面壳、正极端子组成,电芯、集成集成电路板(PCBA)、塑胶壳、面壳依次套设在外壳上,集成集成电路板插接在塑胶壳内并通过导线与电芯连接,正极端子固定在面壳远离电芯的一端并通过导线与集成集成电路板连接,外壳通过导线与集成集成电路板连接,从而使正极端子为电池的输出正极,底盖为电池的输出负极。
[0004]为了尽可能地给电芯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因此外壳预留给集成电路板、塑胶壳的安装空间就很小,这就使得在集成电路板与电芯之间焊接导线具有很高的难度。
[0005]现有充电电池基本采用的单电芯结构,电池容量低。为了提高电池的容量,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增加电芯容量,另外一种是增加电芯数量。第一种方式会进一步压缩电池附属件的安装空间,导致电池组装难度加大,且对容量的提升不明显,因此普遍采用增加电芯的方式来提高电池的容量。然而增加电芯的同时也需要增加焊接导线的数量,就需要更多的容纳空间来收纳导线,影响单个电芯的容量,进而影响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且组装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以解决多电芯充电电池组装难度大,能量密度低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包括外壳、多个电芯、集成电路板、塑胶帽以及正极盖板。
[0008]所述多个电芯插接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芯的上端具有自电芯本体向外引出的插针,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插针配合的针套,所述电芯与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所述插针和所述针套的插合形成电连接。
[0009]所述塑胶帽密封插接在所述外壳的开口部,所述集成电路板扣接在所述塑胶帽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并与所述塑胶帽平行。
[0010]所述正极盖板设置于所述塑胶帽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其具有多个穿过所述塑胶帽并向所述集成电路板延伸的导电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导电部对应的接触片,所述正极盖板与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所述导电部和所述接触片的接触形成电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针套周壁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沿与所述周壁相切的方向向外延伸的切向延伸部,所述切向延伸部的下侧向上90度弯折形成水平部。
[0012]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针套对应的容置孔,所述针套插接在其对应的容置
孔时,所述水平部抵接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
[0013]可选地,所述容置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针套的外径,所述水平部通过焊料焊接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集成电路板形成电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导电部的端部具有弧形弯折部,所述弧形弯折部与所述接触片接触时被接触片挤压沿弯折弧度发生变形。
[0015]可选地,所述正极盖板具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并穿过所述塑胶帽的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穿过所述塑胶帽时,所述变形部在外力作用下向所述正极盖板的中心弯折变形以紧扣在所述塑胶帽的内侧面。
[0016]可选地,所述塑胶帽的周壁具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倒扣部,所述集成电路板的周侧具有与所述倒扣部一一对应的避让槽,电池组装时,所述倒扣部的扣位穿过所述避让槽扣接在所述集成电路板的背面,将所述集成电路板扣压在所述塑胶帽的周壁端部。
[0017]可选地,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沿所述电芯轴向设置的USB充电接口,所述USB充电接口穿过所述塑胶帽和所述正极盖板。
[0018]所述塑胶帽和所述正极盖板分别具有供所述USB充电接口穿过的第一避让口和第二避让口。
[0019]所述第一避让口的周侧具有环状台阶,所述第二避让口套接在所述环状台阶的外周侧。
[0020]可选地,所述集成电路板的周侧设有负极导电片,所述负极导电片的上端焊接在集成电路板上,其下端沿所述电芯的轴向向下延伸,所述集成电路板随所述塑胶帽插接在所述外壳内时,负极导电片的本体外侧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接触形成电连接。
[0021]可选地,所述负极导电片的上端部向所述集成电路板的板面90度弯折,形成平行于集成电路板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焊接与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集成电路板形成电连接。
[0022]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外部包裹有PVC热缩膜。
[0023]本技术提供的充电电池,通过在电芯上设置自电芯本体向外引出的插针,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与插针配合的针套,以此使得电芯与集成电路板能够通过插针和针套的插合配合快速形成电连接,无需焊接导线,能够使得集成电路板与电芯之间的间隔,使得电芯能够设置地更大,以保证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还能够降低电池的组装难度。
[0024]且,集成电路板与电芯采用插接地方式连接后,集成电路板还能够平行电芯的端面设置,这样集成电路板就能够平行扣接于塑胶帽上,大大减小集成电路板和塑胶帽在电池中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为电芯预留更大地容纳空间,以进一步提高电芯在充电电池中的占比,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0025]且,集成电路板与塑胶帽能够平行设置后,使得能够在正极盖板设置多个穿过塑胶帽并向集成电路板延伸的导电部,并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与导电部对应的接触片,通过导电部和接触片的接触来实现正极盖板和集成电路板的快速电连接,同样能够免去焊接导线的麻烦,进一步降低电池的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3为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集成电路板与电芯电连接的配合示意图;
[0031]图6为正极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正极盖板与集成电路板电连接的配合示意图;
[0033]图8为集成电路板与塑胶帽卡接的配合示意图;
[0034]图9为正极盖板与塑胶帽卡接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3、图5和图7,在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包括外壳1、多个电芯2、集成电路板3、塑胶帽4以及正极盖板5。在本实施例中,电芯2的数量为3个,并呈品字排列在一起,以有效利用外壳1的容纳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多个电芯、集成电路板、塑胶帽以及正极盖板;所述多个电芯插接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芯的上端具有自电芯本体向外引出的插针,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插针配合的针套,所述电芯与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所述插针和所述针套的插合形成电连接;所述塑胶帽密封插接在所述外壳的开口部,所述集成电路板扣接在所述塑胶帽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并与所述塑胶帽平行;所述正极盖板设置于所述塑胶帽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其具有多个穿过所述塑胶帽并向所述集成电路板延伸的导电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导电部对应的接触片,所述正极盖板与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所述导电部和所述接触片的接触形成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周壁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沿与所述周壁相切的方向向外延伸的切向延伸部,所述切向延伸部的下侧向上90度弯折形成水平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针套对应的容置孔,所述针套插接在其对应的容置孔时,所述水平部抵接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针套的外径,所述水平部通过焊料焊接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集成电路板形成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的端部具有弧形弯折部,所述弧形弯折部与所述接触片接触时被接触片挤压沿弯折弧度发生变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电芯的可循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盖板具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并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劲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天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