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9938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2
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液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油箱、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测试件、油马达和冷却器,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的进油口分别与油箱连接,泵电机组A出口与油马达的进口通过管路A连接,在管路A上依次设有单向阀A、压力表A和压力传感器A,油马达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测试件固定连接,油马达的出油口与伺服阀的控制油口(A,B)通过管路B连接,伺服阀的回油口(T)与冷却器通过管路C连接,冷却器的出油口接入油箱;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对被测件转矩、转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转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转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对于减速机输出轴,经常要进行载荷试验,采用液压拖动加载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方式,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油马达转矩和转速的的控制不精确,油温经常不能控制在工作范围中,因此,提出一种对被测试件转矩和转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测试件、油马达和冷却器,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的进油口分别与油箱连接,泵电机组A出口与油马达的进口通过管路A连接,在管路A上依次设有单向阀A、压力表A和压力传感器A,油马达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测试件固定连接,油马达的出油口与伺服阀的控制油口(A,B)通过管路B连接,伺服阀的回油口(T)与冷却器通过管路C连接,冷却器的出油口接入油箱;在油马达出油口端设有压力传感器B,流量计进出端的管路B上并联有管路D,在管路D上依次设置有溢流阀和单向阀C;在压力表A、压力传感器A之间的管路A与冷却器进油口端的管路C之间设有管路E,管路E上设有电磁溢流阀A;在油马达进油口端的管路A与管路E之间设有管路F,管路F上设有单向阀B
[0005]所述的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泵电机组B的出油口与伺服阀外部控制油口(X)之间连接有管路G,管路G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C、滤油器,在单向阀C的出油口端的管路G上设有压力表B,单向阀C、滤油器之间的管路G上设有电磁溢流阀C,从电磁溢流阀C溢流出多余的油通过C口连接冷却器进油端口管路C上的C口,通过冷却器进入油箱。
[0006]所述的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在伺服阀控制油口(A,B)与伺服阀的回油口(T)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溢流阀B。
[0007]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油箱、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测试件、油马达和冷却器,测试件带动油马达旋转,油马达由泵电机组从油箱内主动补油,电磁溢流阀A的电磁铁通电时补油路泄压,实现泵电机组A的空载启停,主动补油不足时可通过单向阀B从油箱吸油;压力传感器B检测油马达的排油压力,流量计检测油马达的排油流量,此压力和流量信号与伺服阀闭环控制,由此测试件的转速和转矩得到精确控
制;流量计出口最高压力,即伺服阀(A,B)口压力,由电磁溢流阀B提供超压保护,压力超过该阀设定值时溢流回油箱;伺服阀控制泵电机组B供油,控制油压力由电磁溢流阀C设定,当电磁铁通电时控制油路泄压,实现泵电机组空载启停。
[000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通过电磁溢流阀A4设定最大补油压力,同时实现泵电机组A2空载启停,主动补油不足时可通过单向阀B5从油箱吸油;压力传感器A6和压力传感器B9分别检测油马达8进出油口压力,流量计10检测油马达8的排油流量,并设置溢流阀11和单向阀C12作为流量计10的旁通油路,防止流量计10进出口压差过大;伺服阀13与压力传感器B9和流量计10闭环实现对油马达8转矩和转速的精确控制;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伺服阀13采用外控方式,其外控油口X由泵电机组B15通过单向阀C16、滤油器18单独供油,电磁溢流阀C17用于该控制油路的压力设定和泵电机组B15空载启停,回油路设置冷却器19,对油液进行冷却,将油温控制在工作中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对被测件转矩、转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箱;2、泵电机组A;3、单向阀A;4、电磁溢流阀A;5、单向阀B;6、压力传感器A;7、测试件;8、油马达;9、压力传感器B;10、流量计;11、溢流阀;12、单向阀C;13、伺服阀;14、电磁溢流阀B;15、泵电机组B;16、单向阀C;17、电磁溢流阀C;18、滤油器;19、冷却器;20、压力表A;21、压力表B。
具体实施方式
[0010]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11]结合附图1所述的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包括油箱1、泵电机组A2、泵电机组B15、测试件7、油马达8和冷却器19,泵电机组A2、泵电机组B15的进油口分别与油箱1连接,泵电机组A2出口与油马达8的进口通过管路A连接,在管路A上依次设有单向阀A3、压力表A20和压力传感器A6,油马达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测试件7固定连接,油马达8的出油口与伺服阀13的控制油口(A,B)通过管路B连接,伺服阀13的回油口(T)与冷却器19通过管路C连接,冷却器19的出油口接入油箱1;在油马达8出油口端设有压力传感器B9,流量计10进出端的管路B上并联有管路D,在管路D上依次设置有溢流阀11和单向阀C12;在压力表A20、压力传感器A6之间的管路A与冷却器19进油口端的管路C之间设有管路E,管路E上设有电磁溢流阀A4;在油马达8进油口端的管路A与管路E之间设有管路F,管路F上设有单向阀B5。
[0012]所述的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泵电机组B15的出油口与伺服阀13外部控制油口(X)之间连接有管路G,管路G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C16、滤油器18,在单向阀C16的出油口端的管路G上设有压力表B21,单向阀C16、滤油器18之间的管路G上设有电磁溢流阀C17,从电磁溢流阀C17溢流出多余的油通过C口连接冷却器19进油端口管路C上的C
口,通过冷却器19进入油箱1。
[0013]所述的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在伺服阀13控制油口(A,B)与伺服阀13的回油口(T)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溢流阀B14。
[0014]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油箱1、泵电机组A2、泵电机组B15、测试件7、油马达8和冷却器19,测试件7带动油马达8旋转,油马达8由泵电机组2从油箱1内主动补油,电磁溢流阀A4的电磁铁通电时补油路泄压,实现泵电机组A2的空载启停,主动补油不足时可通过单向阀B5从油箱1吸油;压力传感器B9检测油马达8的排油压力,流量计10检测油马达8的排油流量,此压力和流量信号与伺服阀13闭环控制,由此测试件7的转速和转矩得到精确控制;流量计10出口最高压力,即伺服阀13AB口压力,由电磁溢流阀B14提供超压保护,压力超过该阀设定值时溢流回油箱1;伺服阀13控制泵电机组B15供油,控制油压力由电磁溢流阀C17设定,当电磁铁通电时控制油路泄压,实现泵电机组15空载启停。
[0015]实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测试件、油马达和冷却器,其特征是: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的进油口分别与油箱连接,泵电机组A出口与油马达的进口通过管路A连接,在管路A上依次设有单向阀A、压力表A和压力传感器A,油马达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测试件固定连接,油马达的出油口与伺服阀的控制油口(A,B)通过管路B连接,伺服阀的回油口(T)与冷却器通过管路C连接,冷却器的出油口接入油箱;在油马达出油口端设有压力传感器B,流量计进出端的管路B上并联有管路D,在管路D上依次设置有溢流阀和单向阀C;在压力表A、压力传感器A之间的管路A与冷却器进油口端的管路C之间设有管路E,管路E上设有电磁溢流阀A;在油马达进油口端的管路A与管路E之间设有管路F,管路F上设有单向阀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减速机输出轴的液压加载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泵电机组B的出油口与伺服阀外部控制油口(X)之间连接有管路G,管路G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C、滤油器,在单向阀C的出油口端的管路G上设有压力表B,单向阀C、滤油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虹马旭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