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63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结构,其包括辐射组件和引向组件。辐射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辐射振子,辐射振子设置于第一基板上,辐射振子具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侧边。引向组件设置于辐射组件的辐射振子的一侧,引向组件与辐射组件平行排列且彼此间具有间距,引向组件包括第二基板和引向片,引向片设置于第二基板上,引向片具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二侧边,多个第二侧边分别与多个第一侧边对应,当引向片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投影至第一基板,每一第二侧边的两端点位于对应的第一侧边的外侧,每一第二侧边的中点位于对应的第一侧边的内侧。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为印刷电路板,其能够降低整体的重量和体积而且材料成本较低,又能以现有的工艺制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第五代通信的多入多出 (MIMO)的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多入多出的天线结构中,其辐射振子是通过金属压铸成型,而且与1/4波长的金属馈电片耦合,起到辐射的效果。另一种天线结构是以塑料注塑成型,然后在成型的塑料上电镀金属而形成辐射微带。所述金属压铸的辐射振子体积大,在安装工序上较为不便,而且需要与同轴线缆、馈电片和绝缘垫片搭配使用,造成焊接上的不便。塑料电镀金属的天线结构,能够耐高温且介电系数和损耗因子都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较少而且价格较高,而且由于使用金属电镀,导致工艺复杂,成本无法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结构,解决目前现有天线结构的辐射振子体积重量大、安装不便、材料成本高和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其包括辐射组件和引向组件。辐射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辐射振子,辐射振子设置于第一基板上,辐射振子具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侧边。引向组件设置于辐射组件的辐射振子的一侧,引向组件与辐射组件平行排列且彼此间具有间距,引向组件包括第二基板和引向片,引向片设置于第二基板上,引向片具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二侧边,多个第二侧边分别与多个第一侧边对应,当引向片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投影至第一基板,每一第二侧边的两端点位于对应的第一侧边的外侧,每一第二侧边的中点位于对应的第一侧边的内侧。
[000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辐射振子及引向片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上,而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可以降低整体的重量和体积而体现轻量化的作用,印刷电路板可以耐高温而且达到设计所要求的介电系数和损耗因子,但是材料成本较低。另外,由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为印刷电路板,本申请的天线结构可以应用现有的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工艺,降低制作工艺的开发成本并体现简化制作工艺的效果。另外通过设置引向片,可以调节驻波和隔离度,并且在希望的方向上进行信号强度的优化。
附图说明
[000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08]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立体图;
[0009]图2是图1的天线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10]图3是图1的天线结构的剖视图;
[0011]图4是图2的天线结构的剖视图;
[0012]图5是图1的天线结构移除保护盖的俯视图;
[0013]图6是本申请天线结构驻波回损相对于信号频率的曲线图;
[0014]图7是本申请天线结构的隔离度相对于信号频率的曲线图;
[0015]图8是本申请天线结构的半功率波束宽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立体图、图1的天线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的天线结构的剖视图、图2的天线结构的剖视图和图1的天线结构移除保护盖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包括辐射组件10和引向组件20。辐射组件10包括第一基板11和辐射振子12。第一基板11具有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 111与第二表面112是相对设置,辐射振子12设置于第一基板11的第一表面 111上,而接地片15设置在第二表面1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是印刷电路板,辐射振子12利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形成在第一基板11上。辐射振子12具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侧边14。在一实施例中,辐射振子12具有四个彼此连接的第一侧边14,四个第一侧边14彼此连接而形成一个四边形,四个第一侧边14具有相等的长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4具有等于其所辐射的电磁波1/4波长的边长。另外,在两个相邻的第一侧边14的连接处形成倒角状的第一角部16。
[0018]本申请的辐射组件10由印刷电路板制成,与现有技术以压铸方法制成的金属振子相比,可以大幅的减轻重量,本申请的辐射组件10的重量只有压铸的金属振子的1/6,完全体现了轻量化的功效。另外,本申请的辐射组件10 的印刷电路板材料完全满足第五代通信技术的天线结构的需求,具有摄氏260 度的耐温性,而且由于印刷电路板的材料已广泛用于其他
,制作技术相对成熟,材料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本申请的辐射振子为低剖面振子,高度只有5毫米,可适用于各类第五代通信基站及多入多出(MIMO)的天线结构。
[0019]如图2和图5所示,辐射组件10还包括馈入引线13,馈入引线13设置于第一基板11具有辐射振子12的第一表面111上,并且与辐射振子12连接,馈入引线13往远离辐射振子12的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馈入引线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馈入引线13分别连接于辐射振子12的相邻的第一角部16。每个馈入引线13包括连接部131、弯折部132和延伸部133。连接部131与第一角部16连接,弯折部132连接于连接部131和延伸部133之间,弯折部132 与连接部131间具有第一角度θ1,弯折部132与延伸部133具有第二角度θ2。第一角度θ1与所述第二角度θ2都大于或等于90度。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 131从第一角部16以相对于水平线呈45度角的方向从第一角部16延伸,弯折部132平行于水平线,因此第一角度θ1是135度,延伸部133则与水平线正交,因此第二角度θ2是90度。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两个馈入引线13设置成相对对称,两个馈入引线的连接部131从第一角部16往远离辐射振子12的方向延伸,而且弯折部132都与水平线平行但往相反方向延伸,因此形成两个馈入引线13形成镜像对称
的结构。交变的信号通过同轴线缆或对穿针从馈入引线13馈入辐射组件10,因此结构稳定,在互调上有相当的优势。
[0020]如图2和图5所示,辐射振子12包括开口17,开口17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侧边14且位在两个馈入引线13之间,开口17自第一侧边14向辐射振子12 的内侧凹陷。辐射振子12的开口17可以大幅的提高隔离度。
[0021]如图3和图4所示,引向组件20设置于靠近辐射组件10的辐射振子12 的一侧,引向组件20与辐射组件10平行排列且彼此间具有间距G。引向组件 20包括第二基板21和引向片22。第二基板21具有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 212,第四表面212比第三表面211靠近辐射组件10。引向片22设置于第二基板21的第三表面211上。如图5所示,引向片22具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二侧边23,多个第二侧边23分别与多个第一侧边14对应,每个第二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辐射振子,所述辐射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辐射振子具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侧边;引向组件,设置于所述辐射组件的所述辐射振子的一侧,所述引向组件与所述辐射组件平行排列且彼此间具有间距,所述引向组件包括第二基板和引向片,所述引向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引向片具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二侧边,多个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侧边对应,当所述引向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基板,每一所述第二侧边的两端点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边的外侧,每一所述第二侧边的中点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边的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点和所述端点之间的所述第二侧边为曲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小于9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边于其两个所述中点至其相连接的所述端点呈角形结构且所述角形结构的两边边长为弧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组件还包括馈入引线,所述馈入引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具有所述辐射振子的表面上,并且与所述辐射振子连接,所述馈入引线往远离所述辐射振子的方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振子具有多个第一角部,每个所述第一角部位于相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所述馈入引线的数量是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华徐澄宇许文恺张万强陈露顾梦云周正国郭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