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MPPT太阳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41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MPPT太阳能控制器,包括3.3Vdc电源、MPPT充电控制电路和主控电路。MPPT充电控制电路包括EG2104芯片、运算放大器U1A、12V电池、电阻R1~R3、电阻R5~R19、电容C1、电容C2、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感L2、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三极管Q5、太阳能板正极、太阳能板负极和VDD端。各电子元器件间配合连接。本新型MPPT太阳能控制器能够快速、精确调整MPPT太阳能控制器充电电压信号占空比,实现MPPT太阳能控制器保持最大功率充电。现MPPT太阳能控制器保持最大功率充电。现MPPT太阳能控制器保持最大功率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MPPT太阳能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控制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MPPT太阳能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恒定电压跟踪法CVT或者扰动观测法实现控股太阳能控制器输出电压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
[0003]恒定电压跟踪法CVT在不考虑温度影响时,光伏电池的伏瓦特性为抛物线,而最大功率点几乎落在同一根垂直线的两侧邻近,这就有可能把最大功率点的轨迹线近似地看成某一电压的一根垂直线,如果在电池和负载之间加一个控制器使输出电压恒定在这一电压值上,则电池基本上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这种方法叫恒定电压跟踪法CVT。
[0004]扰动观测法又称爬山法,是指扰动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并根据计算扰动前后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将扰动前后的输出功率进行比较的方法。
[0005]专利技术人指出,目前恒定电压跟踪法CVT及扰动观测法存在的缺陷是控制精度差,对太阳能控制器控制器输出功率的调整速度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MPPT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MPPT太阳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3.3Vdc电源、MPPT充电控制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MPPT充电控制电路包括EG2104芯片、运算放大器U1A、12V电池、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电容C2、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感L2、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三极管Q5、太阳能板正极、太阳能板负极和VDD端;所述VDD端为EG2104芯片工作电源输入端,所述VDD端的电压范围为9V-20V;所述运算放大器U1A采用YX1358芯片;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和场效应管Q1的漏极均与太阳能板正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电阻R8的第一端、EG2104芯片的GND端、电阻R14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3的源极以及场效应管Q4的漏极均与太阳能板负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EG2104芯片的SD端电连接,所述EG2104芯片的VCC端与VDD端电连接,所述EG2104芯片的VCC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EG2104芯片的VB端和电容C2的第一端均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EG2104芯片的VS端、电阻R2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1的源极、场效应管Q3的漏极以及电感L2的第一端均与电容C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以及场效应管Q1的栅极均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和电阻R1的第二端均与EG2104芯片的HO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10的第一端以及电子R14的第二端均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以及电阻R10的第二端均EG2104芯片的L0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电感L2的第二端均与12V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5的第二端、电阻R9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17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6第一端、电阻R17的第二端以及场效应管Q4的栅极均与三级管Q5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6的第二端与VDD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19的第一端均与三级管Q5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9的第二端以及三级管Q5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电阻R9的第二端、二极管D5的负极均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12V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6的第一端均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6的第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电容C1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5的第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灵斌吴清波陈光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众益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