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PICASUS膜、胶粘剂、高透膜,胶粘剂粘贴在PICASUS膜的背面,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上,在具体制备时,先制备胶粘剂,再对PICASUS膜进行除尘、除静电处理,然后在PICASUS膜表面涂覆胶粘剂;烘干,放卷高透膜,使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上;再经熟化检测,分切检测合格后,包装出货。本发明专利技术易于实现,生产效率和良率高,使用灵活,能够有效减少光源损耗,增加光源透过率增加显示辉度。增加光源透过率增加显示辉度。增加光源透过率增加显示辉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
,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内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高速发展,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手机,交通工具,大型LED灯具,大型广告灯框,等各类电子产品仪器运用广泛。现各电子显示屏以显示模组为主要零部件,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重要功能即在供应均匀的面光源激活量子膜中的液晶粒子作显示面板使用。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液晶显示背光源模组主要由反射膜.光源、导光板,扩散膜、组成,光线通过反射膜反射到扩散膜,再利用扩散膜的匀光作用和增亮膜的聚光作用,达到光能分布均匀,光线聚集的光学效果。但是这种背光源模组中的扩散膜主要起到修正扩散角度的作用,会使光辐射面积增大,但是会降低单位面积的光强度,即减低了辉度,并容易产生黄斑现象。根据研究,从传统背光光源所发射出来的光,经过反射膜、扩散膜等等的光学薄膜之后,只会有约60%的光通过背光模块进入到显示模组,最后经过LC、Surface出来只剩下不到10%的光。所以背光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很重要。为了减少光源损耗,增加光源透过率增加显示辉度,本专利技术能充分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包括PICASUS膜、胶粘剂层、高透膜,胶粘剂粘贴在PICASUS膜的背面,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上。
[0006]所述高透膜为PET膜或PC膜;胶粘剂为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或热熔胶。
[0007]所述所述高透膜的厚度为100~250
µ
m;PICASUS膜的厚度为25-100
µ
m;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55
µ
m。
[0008]所述胶粘剂采用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该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由A组份、B组份混合后在高压反应釜内分散聚合而成,其中:A组分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材料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60~200份,丙烯酸丁酯4~1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1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15份,十二烷基硫醇2~6份,增强剂3~5份;B组份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材料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00~13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5~75份,三甲氧基丙烷与三苯基三异氰酸 5~8份,还原剂:胺9~15份,甲基内烯酸5~10份,分散剂1~2份,活性稀释剂10~20份,增塑剂2~-3份,乙酸乙酯1~5份,叔丁醇 5~15份,乙酸丁酯30~40份,乙酰丙酮5~15份。
[0009]所述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中还加入按照重量份数计的耐高温耐水稳定高分子材料:二乙烯基苯5~10份,二酐0.5~1份,硅烷0.6~1份。
[0010]所述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还加入按照重量份数计的高导光PMMA材料5~15份和PC材料5~10份。
[0011]所述胶粘剂采用以下方式制备得到:按照设定用量,往配胶反应釜中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醇,搅拌溶解后,再依次投入乙酸乙酯、叔丁醇、乙酸丁酯、乙酰丙酮、增强剂,搅拌混合均匀;开始保持配胶反应釜内温度在100~120℃间,配胶反应釜釜内压力控制在0.1~0.25MPa之间,持续搅拌,时间持续3-4小时.待物料完全溶解后降温冷却,再加入异丙苯过氧化氢、二乙烯基苯、二酐、硅烷,搅拌至均匀分散,出料,得A组分;在配胶反应釜中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稳定剂、三甲氧基丙烷与三苯基三异氰酸、活性稀释剂、分散剂,搅拌溶解后,再依次投入对烷基烷氧化物、增塑剂、甲酰胺、乙酸乙酯,,叔丁醇、乙酸丁酯、乙酰丙酮;保持配胶反应釜内温度在55~70℃间,配胶反应釜内压力控制在0.1~0.25MPa之间,持续搅拌,时间持续3~4小时.待物料完全溶解后降温冷却,加入促进剂,搅拌至均匀分散,出料,得B组分;A:B=100:1-1.5的配比混合得到胶粘剂。
[0012]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提前制备好的胶粘剂;对PICASUS膜进行除尘、除静电、预热处理,然后在PICASUS膜表面涂覆胶粘剂,预热处理PICASUS膜的温度保持在45~55℃间。
[0013]烘干,放卷高透膜,使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上;再经熟化检测,分切检测合格后,包装出货。
[0014]通过负离子风机对PICASUS膜进行除尘除静电处理。
[0015]通过刮刀或挤压涂方式在PICASUS膜背层表面涂覆一层0.015-0.055mm厚的胶粘剂,经烘箱烘干后与高透膜贴合,然后收卷完成制备。
[0016]本专利技术易于实现,生产效率和良率高,使用灵活,能够有效减少光源损耗,增加光源透过率增加显示辉度,能够长时间保持高效增亮性能。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结构状态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与导光扩散膜贴合的应用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与量子膜贴合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包括PICASUS膜101、胶粘剂层102、高透膜103,胶粘剂粘贴在PICASUS膜的背面,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上。利用东丽的
PICASUS膜选择日本东丽公司的产品,具有的光波强单透和光波低吸对红绿光有反射功能以及对光波低的蓝光有透过的功能,加以具有导光增透性能的胶粘剂灵活运用。
[0020]所述高透膜为具有高透性能的PET膜或PC膜;胶粘剂为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或热熔胶。所述所述高透膜的厚度为100~250
µ
m;PICASUS膜的厚度为25~100
µ
m;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55
µ
m。丙烯酸胶粘剂具有导光高透低吸光的特性。
[0021]由于PICASUS膜厚度只有25-100
µ
m,是相对薄的,这种厚度表现很软,不易加工裁切成形,在组装时易打皱易变形。因此通过胶粘剂和0.1-0.25mm高透光学PET膜或PC膜,复合在一起,使产品有挺性,不变形,易裁切易组装,提升加工效率。
[0022]对于胶粘剂,采用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该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由A组份、B组份混合后在高压反应釜内分散聚合而成,其中:A组分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材料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60~200份,丙烯酸丁酯4~1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1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15份,十二烷基硫醇2~6份,增强剂3~5份。
[0023]B组份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ICASUS膜、胶粘剂、高透膜,胶粘剂粘贴在PICASUS膜的背面,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膜为PET膜或PC膜;胶粘剂为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或热熔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膜的厚度为100~250
µ
m;PICASUS膜的厚度为25-100
µ
m;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55
µ
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采用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该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由A组份、B组份混合后在高压反应釜内分散聚合而成,其中:A组分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材料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60~200份,丙烯酸丁酯4~1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1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15份,十二烷基硫醇2~6份,增强剂3~5份;B组份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材料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00~13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5~75份,三甲氧基丙烷与三苯基三异氰酸 5~8份,还原剂:胺9~15份,甲基内烯酸5~10份,分散剂1~2份,活性稀释剂10~20份,增塑剂2~-3份,乙酸乙酯1~5份,叔丁醇 5~15份,乙酸丁酯30~40份,乙酰丙酮5~15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中还加入按照重量份数计的耐高温耐水稳定高分子材料:二乙烯基苯5~10份,二酐0.5~1份,硅烷0.6~1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还加入按照重量份数计的高导光PMMA材料5~15份和PC材料5~10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电子显示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路,刘艳山,朱伟建,李胜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轩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