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909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外壁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所述底座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的内腔均填充有第一活性炭、第二活性炭、第三活性炭和第四活性炭。通过吸附机构能够分别观察并且检测相同的再生活性炭对含有不同污染物的污水的吸附和过滤效果,使使用者能够对过滤效果进行对比。对比。对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的生产与加工
,具体为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1500m2,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
[0003]活性炭检测包括吸附性能的检测,其吸附性能指标包括:亚甲蓝吸附值、碘吸附值、苯酚吸附值、四氯化碳吸附值、焦糖吸附值、硫酸奎宁吸附值、饱和硫容量、穿透硫容量、水容量、氯乙烷蒸汽防护时间、ABS值。
[0004]现有的再生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检测难以使观察者做到对同一活性炭面对含有不同的污染物的污水时,对吸附效果进行对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
[0007]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外壁前侧的左侧铰接有左箱门,所述箱体的外壁前侧的右侧铰接有右箱门,所述底座的底部上、下、左、右四端均焊接有车轮,所述箱体的外壁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的底部均贯穿于箱体的外壁顶部并延伸至箱体的内腔,所述底座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的顶部一侧均贯穿于底座的底部并延伸至箱体的内腔;
[0008]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与底座的内腔侧壁的中部相焊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的内腔分别放置有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所述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的内腔均填充有第一活性炭、第二活性炭、第三活性炭和第四活性炭。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推动手推杆,在车轮的作用下,将本装置移动到需要对再生活性炭吸附检测的地方,使用者通过将含有不同污染物的污水分别通过污水
排放管接入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含有不同污染物的污水分别流入第一活性炭、第二活性炭、第三活性炭和第四活性炭内进行过滤和吸附,吸附后含有不同污染物的污水分别通过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向外排出,使用者通过排污管道将四条排水管流出的水分别接入四个集水池,进行观察过滤和吸附效果,从而完成对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检测,检测结果由使用者做好记录。
[0010]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外壁中部焊接有手推杆,所述车轮为万向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手推杆,可以推动本装置,车轮采用万向轮可以更好的对本装置进行移动。
[0012]优选的,所述左箱门的外壁前侧的中部右侧设有第一把手,所述右箱门的外壁前侧的中部左侧设有第二把手。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拉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将左箱门和右箱门打开,方便使用者对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的拆装。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的底部分别贯穿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的顶部并与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的顶部相连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将含有不同污染物的污水分别通过污水排放管接入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的顶部分别贯穿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的顶部并与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的底部相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有不同污染物质的污水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进入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内,再由第一活性炭、第二活性炭、第三活性炭和第四活性炭内进行过滤和吸附。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为可拆卸式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第一网格框、第二网格框、第三网格框和第四网格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当第一活性炭、第二活性炭、第三活性炭和第四活性炭吸附和过滤效果不再理想时,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第一活性炭、第二活性炭、第三活性炭和第四活性炭的更换。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使用者通过吸附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分别观察并且检测相同的再生活性炭对含有不同污染物的污水的吸附和过滤效果,使使用者能够对再生活性炭的过滤和吸附效果进行对比。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吸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底座;2、箱体;3、手推杆;4、车轮;5、左箱门;6、右箱门;7、第一把手;8、第二把手;9、固定板;91、第一安装槽;92、第一网格框;93、第一活性炭;94、第二安装槽;95、第二网格框;96、第二活性炭;97、第三安装槽;98、第三网格框;99、第三活性炭;910、第四安装槽;911、第四网格框;912、第四活性炭;10、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第三进水管;13、第四进水管;14、第一排水管;15、第二排水管;16、第三排水管;17、第四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如图1和图4所示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
[0030]底座1,底座1的顶部焊接有箱体2,箱体2的外壁前侧的左侧铰接有左箱门5,箱体2的外壁前侧的右侧铰接有右箱门6,底座1的底部上、下、左、右四端均焊接有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焊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外壁前侧的左侧铰接有左箱门(5),所述箱体(2)的外壁前侧的右侧铰接有右箱门(6),所述底座(1)的底部上、下、左、右四端均焊接有车轮(4),所述箱体(2)的外壁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进水管(10)、第二进水管(11)、第三进水管(12)和第四进水管(13),所述第一进水管(10)、第二进水管(11)、第三进水管(12)和第四进水管(13)的底部均贯穿于箱体(2)的外壁顶部并延伸至箱体(2)的内腔,所述底座(1)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排水管(14)、第二排水管(15)、第三排水管(16)和第四排水管(17),所述第一排水管(14)、第二排水管(15)、第三排水管(16)和第四排水管(17)的顶部一侧均贯穿于底座(1)的底部并延伸至箱体(2)的内腔;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侧壁与底座(1)的内腔侧壁的中部相焊接,所述固定板(9)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安装槽(91)、第二安装槽(94)、第三安装槽(97)和第四安装槽(910),所述第一安装槽(91)、第二安装槽(94)、第三安装槽(97)和第四安装槽(910)的内腔分别放置有第一网格框(92)、第二网格框(95)、第三网格框(98)和第四网格框(911),所述第一网格框(92)、第二网格框(95)、第三网格框(98)和第四网格框(911)的内腔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鑫邦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