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895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筋架和用于对所述固定筋架进行定位的固定筋架定位装置,所述固定筋架由第一固定筋、第二固定筋、第三固定筋和第四固定筋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所述固定筋架定位装置位于所述固定筋架的中心,对所述固定筋架四个方向进行固定,同时在固定筋架的限位作用下,保证固定筋架定位装置的位置不会随意发生变化,所述固定筋架定位装置上固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固设有用于支撑固定预应力筋的套管托架,所述套管托架的内壁上设有减震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固定装置可以避免预应力筋的外套管破损,实现对预应力筋的保护,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缓粘结预应力是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技术,既具有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便和有粘结预应力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的技术特点,在施工时又与无粘结预应力相同,具有不需要成孔,在梁板内不会占据太大的空间,张拉端布置灵活,张拉设备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另外,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完成后,缓粘结剂逐渐硬化,将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结构粘结成整体,不会造成构件截面削弱,因此,其抗疲劳性能和抗震性能均优于无粘结预应力。缓粘结预应力是继有粘结应力、无粘结预应力后的第三代预应力技术,摒弃了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复杂、孔道灌浆质量难以保证、张拉端做法困难的缺点,以及无粘结预应力在抗震及主要承受动荷载的结构体系中的不足,经过材料、结构、机械等多种专业的科学研发推出的最新的预应力技术。
[0003]缓粘结预应力筋包括预应力钢绞线和外包套管,预应力钢绞线与外包套管之间注入有缓粘结剂,在缓粘结预应力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一般是先沿预应力钢绞线全长外表涂刷缓粘结砂浆后再包覆套管。当使用上述包套管法时,需要对预应力筋的外套管的放置位置进行定位及固定,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预应力钢绞线的后张拉施工。目前固定预应力筋外套管的一般做法为使用绑扎丝绑扎,如使用铁丝或钢丝绑扎到构件拉结筋或定位钢筋上。该做法的缺陷是:1)漏绑或绑扎不牢就不能很好地固定外套管;2)如果外套管绑扎牢固,因为外套管材与钢筋及绑扎丝间接触面积过小,在振捣混凝土时又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外套管的振动,从而造成外套管的破伤,使部分润滑防腐材料或缓粘结砂浆流失,导致预应力钢筋其功能减弱甚至丧失;3)张拉预应力钢绞线时,预应力钢绞线外侧润滑防腐材料或缓粘结砂浆、塑料纸会随钢绞线滑移,此时过紧的绑扎丝也会造成外覆塑料纸的破伤,使部分润滑防腐材料或缓粘结砂浆流失,导致预应力钢绞线其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最终导致预应力筋过早损坏,降低了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应力筋套管固定方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避免预应力筋的外套管破损,实现对预应力筋的保护,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筋架和用于对所述固定筋架进行定位的固定筋架定位装置,所述固定筋架定位装置上固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固设有用于支撑固定预应力筋的套管托架,所述套管托架的内壁上设有减震构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为立方体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内滑动设有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固设有T形板,所述T形板的斜面设有齿条,所述T形板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设有用于所述T形板前后移动的开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还设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对称分布在所述开槽的两侧,且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T形板的斜面一侧;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固设有支撑横轴,所述支撑横轴上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后侧的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压紧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杆前侧的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压紧螺栓,所述第一压紧螺栓和第二压紧螺栓用于对所述T形板的后侧面和前侧斜面进行压紧固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构件包括设在所述套管托架上方的减震盒,所述减震盒的上方还设有减震托板,所述减震盒的前侧对称设有两根第一减震弹簧,位于上方的第一减震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减震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与减震盒的顶部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第一减震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减震盒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套管托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盒的后侧对称设有两根第二减震弹簧,位于上方的第二减震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减震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与减震盒的顶部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第二减震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减震盒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套管托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盒为空心结构,两根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之间固设有第一减震杆,两根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之间固设有第二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平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之间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减震盒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减震盒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设有用于所述滑动杆上下滑动的滑动槽;所述减震托板的底部还固设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底部套设在所述减震盒内,且所述减震盒与所述活塞筒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筒内设有密封活塞,所述活塞筒、密封活塞和减震托板的底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封活塞的底部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贯穿所述活塞筒的底部,且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滑动杆的顶面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托板为半圆形结构,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所述减震托板的内侧表面设有与所述预应力筋的外套管压纹所匹配的压纹。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筋架包括第一固定筋、第二固定筋、第三固定筋和第四固定筋,所述第一固定筋、第二固定筋、第三固定筋和第四固定筋大小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固定筋和第三固定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筋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筋和第三固定筋的底部,所述第四固定筋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筋和第三固定筋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筋和所述第四固定筋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筋和所述第四固定筋前后错开;所述第一固定筋、第四固定筋与所述第二固定筋和第三固定筋之间均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筋架定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支撑杆固设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壳体内设有双头螺栓,所述双头螺栓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筋垂直,所述双头螺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螺纹管和第三螺纹管;
所述第二螺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双头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管的另一端与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固定筋的第二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双头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纹管的另一端与用于固定所述第三固定筋的第三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板和所述第三U形板对称且背向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双头螺栓上套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顶部固设有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的端部固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立杆垂直,所述第一横杆贯穿所述壳体,且所述第一横杆的端部垂直设有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的顶部垂直固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四螺纹管,所述第四螺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螺纹管的另一端与用于固定所述第四固定筋的第四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底部固设有第三立杆,所述第三立杆的端部固设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三立杆垂直,所述第二横杆贯穿所述壳体,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筋架和用于对所述固定筋架进行定位的固定筋架定位装置,所述固定筋架定位装置上固设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端部固设有用于支撑固定预应力筋(4)的套管托架(5),所述套管托架(5)的内壁上设有减震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为立方体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内滑动设有安装座(15),所述安装座(15)上安装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端部固设有T形板(17),所述T形板(17)的斜面设有齿条(1701),所述T形板(17)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顶部设有用于所述T形板(17)前后移动的开槽;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还设有两个安装板(18),两个所述安装板(18)对称分布在所述开槽的两侧,且所述安装板(18)靠近所述T形板(17)的斜面一侧;两个所述安装板(18)之间固设有支撑横轴(19),所述支撑横轴(19)上套设有齿轮(20),所述齿轮(20)与所述齿条(1701)啮合,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齿轮(2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螺纹孔(201),所述第一支撑杆(2)后侧的螺纹孔(201)中螺纹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压紧螺栓(21),所述第一支撑杆(2)前侧的螺纹孔(201)中螺纹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压紧螺栓(22),所述第一压紧螺栓(21)和第二压紧螺栓(22)用于对所述T形板(17)的后侧面和前侧斜面进行压紧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构件包括设在所述套管托架(5)上方的减震盒(23),所述减震盒(23)的上方还设有减震托板(24),所述减震盒(23)的前侧对称设有两根第一减震弹簧(25),位于上方的第一减震弹簧(25)的顶部与所述减震托板(24)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与减震盒(23)的顶部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第一减震弹簧(25)的顶部与所述减震盒(23)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套管托架(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盒(23)的后侧对称设有两根第二减震弹簧(26),位于上方的第二减震弹簧(26)的顶部与所述减震托板(24)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与减震盒(23)的顶部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第二减震弹簧(26)的顶部与所述减震盒(23)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套管托架(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盒(23)为空心结构,两根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5)之间固设有第一减震杆(27),两根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6)之间固设有第二减震杆(28),所述第一减震杆(27)和第二减震杆(28)平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减震杆(27)和第二减震杆(28)之间连接有滑动杆(29),所述滑动杆(29)贯穿所述减震盒(23)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减震盒(23)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设有用于所述滑动杆(29)上下滑动的滑动槽(2301);所述减震托板(24)的底部还固设有活塞筒(30),所述活塞筒(30)的底部套设在所述减震盒(23)内,且所述减震盒(23)与所述活塞筒(30)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筒(30)内设有密封活塞(31),所述活塞筒(30)、密封活塞(31)和减震托板(24)的底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封活塞(31)的底部设有活塞杆(32),所述活塞杆(32)的底部贯穿所述活塞筒(30)的底部,且所述活塞杆(32)的端部与所述滑动杆(29)的顶面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鹏陈红卫李杨杨杨伏荣乔廷廷姚春雨薛宝祥贺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