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部件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68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组装作业性。具备:弹性体(11),其与多根电线(We)的外周面和电线容纳部(31)的内周面(31b)紧贴;以及刚性体(12),其刚性比弹性体高,且具有与电线容纳部的内周面对置配置的外周面,刚性体具有多个能够使电线在同轴上一对一插通的电线插通孔,并且具有凹状或凸状的被嵌合部,被嵌合部在电线容纳部中与开口对置配置且供在比刚性体自身更靠开口侧的位置容纳在电线容纳部的保持部件的嵌合部嵌合,弹性体对每个电线插通孔而具有与电线插通孔的内周面设置于同轴上并与插通于电线插通孔的电线的外周面紧贴的第1密封部,并且具有相对于刚性体的外周面设置于同轴上并在电线容纳部中紧贴于电线容纳部的内周面的第2密封部。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部件及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部件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多个带电线的端子;以及壳体,其容纳该多个带电线的端子并且使各个带电线的端子的电线向外侧引出。在该以往的连接器中,针对每个电线设置有密封部件(下述的专利文献1)。该密封部件成形为圆环状或圆筒状,通过使内周面侧紧贴于电线的外周面,且使外周面侧紧贴于将该电线覆盖的壳体的内周面,从而抑制液体(水等)顺着该电线的外周面、壳体的内周面向端子配件侧浸入。在该现有的连接器中,设置有抑制各密封部件向壳体外部的位置偏移的保持部件(所谓的后保持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567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然而,在以往的连接器中,预先在电线上将密封部件在轴向上错开地安装,将电线与连接于末端的端子配件一起容纳于壳体,在此基础上,一边使密封部件在电线上滑动一边将密封部件容纳于壳体。在该以往的连接器中,对每个电线进行该作业。另外,在该以往的连接器中,为了发挥密封部件的防液性能,在该密封部件的容纳作业时,需要进行作业以使得密封部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或扭曲。于是,以往的密封部件及连接器在组装作业的观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的密封部件以及连接器。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密封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按照每根电线而与并行的多根所述电线的外周面紧贴,并且与电线容纳部的内周面紧贴,所述电线容纳部将多根所述电线容纳在内部并且将多根所述电线从开口引出到外部;以及刚性体,所述刚性体比所述弹性体刚性高,并且具有能够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相对于所述电线容纳部的所述内周面隔开间隔而对置配置的外周面,所述刚性体具有多个能够使所述电线在同轴上一对一插通的电线插通孔,并且所述刚性体具有被嵌合部,所述被嵌合部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与所述开口对置配置,且供在比所述刚性体自身更靠所述开口侧容纳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的保持部件的嵌合部沿所述电线插通孔的轴线方向嵌合,当所述嵌合部是凸状时,所述被嵌合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轴线方向凹陷的凹状,当所述嵌合部是凹状时,所述被嵌合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轴线方向突出的凸状,所述弹性体针对每个所述电线插通孔而具有筒状的第1密封部,所述第1密封部相对于所述电线插通孔的内周面而设置在同轴上且与插通于所述电线插通孔中的所述电线的所述外周面紧贴,所述弹性体具有筒状的
第2密封部,所述第2密封部相对于所述刚性体的所述外周面而设置在同轴上且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与所述电线容纳部的所述内周面紧贴。
[0011]其中,优选为,所述被嵌合部被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线插通孔之间。
[0012]另外,优选为,所述被嵌合部被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电线插通孔之间,且从将相邻的所述电线插通孔的轴间连接的假想线观察时,分别靠近所述刚性体中的一个所述外周面一侧和另一个所述外周面一侧而配置。
[0013]另外,优选为,所述刚性体具有形成为相同形状的2个所述电线插通孔,且从2个所述电线插通孔的轴间中心观察时,一个所述电线插通孔一侧的外形与另一个所述电线插通孔一侧的外形在一个所述电线插通孔一侧与另一个所述电线插通孔一侧被成形为对称的形状,所述被嵌合部设置在所述刚性体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各外壁面。
[0014]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带电线的端子,所述带电线的端子在电线的末端连接有端子配件;壳体,所述壳体将多个所述带电线的端子容纳在内部,且将各所述带电线的端子的所述电线引出到外部;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对多根所述电线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及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密封部件,所述壳体具有电线容纳部,所述电线容纳部将多根所述电线容纳在内部,且将多根所述电线从开口引出到外部,所述密封部件包括: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按照每根所述电线而与并行的多根所述电线的所述外周面紧贴,并且与所述电线容纳部的内周面紧贴;以及刚性体,所述刚性体比所述弹性体刚性高,并且具有能够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相对于所述电线容纳部的所述内周面隔开间隔而对置配置的外周面,所述刚性体具有多个能够使所述电线在同轴上一对一插通的电线插通孔,并且所述刚性体具有被嵌合部,所述被嵌合部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与所述开口对置配置,且供在比所述刚性体自身更靠所述开口侧容纳在所述电线容纳部的保持部件的嵌合部沿所述电线插通孔的轴线方向嵌合,当所述嵌合部是凸状时,所述被嵌合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轴线方向凹陷的凹状,当所述嵌合部是凹状时,所述被嵌合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轴线方向突出的凸状,所述弹性体针对每个所述电线插通孔而具有筒状的第1密封部,所述第1密封部相对于所述电线插通孔的内周面而设置在同轴上且与插通于所述电线插通孔中的所述电线的所述外周面紧贴,所述弹性体具有筒状的第2密封部,所述第2密封部相对于所述刚性体的所述外周面而设置在同轴上且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与所述电线容纳部的所述内周面紧贴。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密封部件具有:针对每个电线的电线插通孔以及第1密封部;以及与电线容纳部的内周面对应的第2密封部。与此相对,现有的密封部件必须针对每个电线进行组装,并对应每个电线而容纳于壳体。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密封部件及连接器与现有的密封部件及连接器相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将该连接器与密封部件一起示出。
[0018]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及连接器的立体图,表示电线容纳后的状态。
[0019]图3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及连接器的立体图,表示电线容纳后的状态。
[0020]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及连接器的俯视图,表示电线容纳后的状态。
[0021]图5是图4的X-X线剖视图,是选取密封部件的周围、密封部件的设置场所的图。
[0022]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及连接器的立体图,表示密封部件与保持部件之间的组装完成后的状态。
[0023]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及连接器的俯视图,表示密封部件与保持部件之间的组装完成后的状态。
[0024]图8是图7的X-X线剖视图,是选取密封部件的周围、密封部件的设置场所的图。
[0025]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组装完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组装完成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7]图11是图10的X-X线剖视图,是选取密封部件的周围的图。
[0028]图12是示出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0029]图13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0030]图14是示出密封部件的俯视图。
[0031]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按照每根电线而与并行的多根所述电线的外周面紧贴,并且与电线容纳部的内周面紧贴,所述电线容纳部将多根所述电线容纳在内部并且将多根所述电线从开口引出到外部;以及刚性体,所述刚性体比所述弹性体刚性高,并且具有能够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相对于所述电线容纳部的所述内周面隔开间隔而对置配置的外周面,所述刚性体具有多个能够使所述电线在同轴上一对一插通的电线插通孔,并且所述刚性体具有被嵌合部,所述被嵌合部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与所述开口对置配置,且供在比所述刚性体自身更靠所述开口一侧容纳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的保持部件的嵌合部沿所述电线插通孔的轴线方向嵌合,当所述嵌合部是凸状时,所述被嵌合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轴线方向凹陷的凹状,当所述嵌合部是凹状时,所述被嵌合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轴线方向突出的凸状,所述弹性体针对每个所述电线插通孔而具有筒状的第1密封部,所述第1密封部相对于所述电线插通孔的内周面而设置在同轴上且与插通于所述电线插通孔中的所述电线的所述外周面紧贴,所述弹性体具有筒状的第2密封部,所述第2密封部相对于所述刚性体的所述外周面而设置在同轴上且在所述电线容纳部中与所述电线容纳部的所述内周面紧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嵌合部被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线插通孔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嵌合部被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电线插通孔之间,且从将相邻的所述电线插通孔的轴间连接的假想线观察时,分别靠近所述刚性体中的一个所述外周面一侧和另一个所述外周面一侧而配置。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体具有形成为相同形状的2个所述电线插通孔,且从2个所述电线插通孔的轴间中心观察时,一个所述电线插通孔一侧的外形与另一个所述电线插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野祐也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