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846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使具有60至250g/m2之间的克重的纸幅或纸板幅在不高于1800m/min的机器速度下脱水的压榨装置,所述压榨装置由四个压辊(2、3、4、5)构成以便形成三个压隙,幅面(1)分别与至少一个无端头循环的吸水的脱水带(6、7、9)共同地运行穿过所述三个压隙。在此,应由此在更可靠的幅面导引和尽可能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干重含量,即,第一压隙和第三压隙分别通过靴式压辊(2、5)与圆柱形的压辊(3、4)的配合作用延长地构造,并且第一靴式压辊(2)布置在幅面(1)的下方,并且第二靴式压辊(5)布置在幅面(1)的上方。(5)布置在幅面(1)的上方。(5)布置在幅面(1)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使具有60至250g/m2之间的克重的纸幅或纸板幅在不高于1800m/min的机器速度下脱水的压榨装置,所述压榨装置由四个压辊构成,以便形成三个压隙,幅面分别与至少一个无端头循环的吸水的脱水带共同地运行穿过所述压隙。
[0002]这种类型的设备长久以来是已知的,其中,由旧纸制成的纤维悬浮液具有更高份额的杂质。
[0003]与之相应地,由此制成的纤维料幅导致与该纤维料幅接触的元件的更为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当所述元件具有较高的粘附性、尤其是光滑表面时。
[0004]出于该原因,所述压隙通常具有两个独立的脱水带,从而使得纤维料幅能够可靠地在两个压隙之间导引。然而这会带来较高的成本以及纤维料幅在压隙之后较高的返潮。
[0005]为了避免返潮已知的是,仅一个通常上部的脱水带导引经过第二压隙。纤维料幅则在第二压隙之后粘附在相关压辊的光滑的周向表面上,并且以开放的牵引装置转运至后续机器单元的工作带上。
[0006]这里尤其在较高机器速度的情况下借助开放的牵引装置对纤维料幅的转运是疑难的,并且是耗费的转移。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更可靠的幅面导引和尽可能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干重含量。
[0008]所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权利要求1的实施方式解决。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中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其他有利的技术特征。
[0009]根据两个实施例参照附图阐述本专利技术另外的有利的特征。所述特征不仅可以以所示组合有利地实施,而且也可以单个地相互结合。图1和图2以示意图示出两个设计不同的用于使具有60至250g/m2之间的克重的纸幅和纸板幅在不高于1800m/min幅面运行速度下脱水的压榨装置。
[0010]以下详细说明附图。
[0011]纤维料幅1在两个实施方式中从前置的成型器的成型网19转移至压榨装置的吸水的上部脱水带7上。
[0012]该脱水带7随后将幅面1与幅面1下方运行的、吸水的脱水带6共同地导引穿过压榨装置的第一压隙。
[0013]该压隙延长地构造,并且为此有下部的靴式压辊2和上部的抽吸式压辊3构成。
[0014]靴式压辊2、5具有柔性的辊套,所述辊套由具有内凹的压榨面的压靴压向圆柱形的配合压辊3、4,从而构成延长的压隙。所述压辊因幅面1在压隙中的延长的停留时间而实现集中但温和的脱水。
[0015]由于幅面在第一压隙中具有相对较高的湿度含量,当相应的靴式压辊2的压靴长度小于270mm、优选小于220mm并且尤其小于140mm时,就足以节省体积。
[0016]在此,在第一压隙中的线载荷应当大于100kN/m,优选大于150kN/m并且尤其大于175kN/m。
[0017]为了能够更好地影响在幅面宽度上的脱水,同样有利的是,第一压隙的靴式压辊2
具有多个、优选三个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20并排布置的且独立可控的压力区。
[0018]抽吸式压辊3如同由压榨装置的透气的脱水带6、7、9包绕的抽吸式导向辊10一样,具有打孔的辊套,所述辊套的内部空间至少部分与负压源相连。
[0019]然而由于在第一压隙中提高的负载,延长的第一压隙的圆柱形的抽吸式压辊3应该具有至少40mm的套厚。
[0020]此外在此处有利的还在于,至少一个由脱水带6、7、9与幅面1共同包绕的抽吸式辊3、10与驱动器耦联。
[0021]在此,负压不仅辅助从幅面1挤压出的水导出,而且还辅助幅面1附着在相应的脱水带7上,从而使下部脱水带6在第一压隙之后能够顺利从幅面1导引离开。
[0022]在第一压隙之后,幅面1与上部脱水带7共同地运行穿过压榨装置的第二压隙,所述第二压隙由抽吸式压辊3和另一圆柱形的带有光滑周向面的压辊4构成。
[0023]随后,幅面1单独在压辊4的光滑的周向面上导引至第三压隙,所述第三压隙同样延长地构造,并且为此由所述另一圆柱形的压辊4和另一布置在幅面1上方的且被吸水的脱水带9包绕的靴式压辊5构成。
[0024]由于在延长的第一压隙中的湿度含量明显大于延长的第二压隙中的湿度含量,当延长的第一压隙最多与延长的第二压隙一样长和/或延长的第一压隙中的线载荷最多与延长的第二压隙中的线载荷一样高时,足以节省幅面体积。
[0025]为了增强脱水,幅面1可以在压榨装置内部通过一个或多个蒸汽吹箱11被施加热蒸汽。为此特别适用第一与第二压隙之间的以及第三与第三压隙之间的区域。
[0026]此外,能够改善延长的压隙的区域中的幅面导引,方式是,幅面1在每个延长的压隙之前和之后都以至少20mm包绕相应的圆柱形的压辊3、4。
[0027]吸水的脱水带6、7、9构造为压毡。
[0028]在图1中,上部的脱水带9在第三压隙之后从幅面1离开,并且幅面1单独地在光滑的圆柱形的压辊4的周向面上被进一步导引,直到被转移至用于使幅面1干燥的后续干燥单元的干燥网12上。
[0029]与图2中所示不同,延长的第二压隙的圆柱形的压辊4被无端头循环的、半渗透或不渗透的且光滑的传送带8包绕,所述传送带相应地在幅面1下方且与幅面1共同地运行穿过第二和第三压隙。
[0030]在第三压隙之后并且在将第三压隙的下部压辊4再包绕之后,幅面1随后在无自由牵引的情况下从传送带8转移至后续干燥单元的干燥网12上。
[0031]根据图1的圆柱形的压辊4和根据图2的传送带8是光滑的,从而能实现幅面1在压辊4或在传送带8上的充分附着,并且脱水带9在第三压隙之后能从幅面1导引离开。然而该附着还通过下部压辊4被上部脱水带9的较短的再包绕增强。
[0032]为了辅助向透气的干燥网12的转移,干燥网在转移过程中包绕抽吸式导向辊21,然而所述导向辊的真空度在压辊4取下时不大于20kPa。
[0033]当从根据图2的传送带8取下幅面时,抽吸式导向辊21应当具有多个独立的抽吸区,其中,为实现高真空区,真空区的真空度至少为20kPa、优选至少为25kPa并且尤其至少为30kPa。
[0034]在干燥单元中,幅面1在干燥网12的支承下蜿蜒交替地导引经过被加热的干燥筒
15和抽吸式导向辊16。
[0035]在此,后续干燥组的第一干燥筒15配有卸料刮刀17并且有时还配有后续的清洁刮刀。卸料刮刀17将幅面1在转移时相对于干燥筒15分离,并且随后将幅面导入位于第一干燥筒15与后续导向辊16下方且之间的碎浆机18中。
[0036]为了使幅面1在料幅宽度上转移时设计可靠且稳定,带有卸料刮刀17的第一干燥筒15的轴线和后续抽吸式导向辊16的轴线相互垂直错移。此外,所述轴线相互间还具有水平间距,所述水平间距在此大于干燥筒15和导向辊16的半径总和的80%、优选大于90%并且优选大于95%。
[0037]鉴于幅面1的高份额的杂质,通过幅面1与传送带8的接触会导致对传送带的相对严重的污染。然而为了实现尽可能长久且可靠的运行,在输出幅面1之后为传送带8配有用于对传送带8施加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使具有60至250g/m2之间的克重的纸幅或纸板幅(1)在不高于1800m/min的机器速度下脱水的压榨装置,所述压榨装置由四个压辊(2、3、4、5)构成以便形成三个压隙,所述幅面(1)分别与至少一个无端头循环的吸水的脱水带(6、7、9)共同地运行穿过所述压隙,其特征在于,第一压隙和第三压隙分别通过靴式压辊(2、5)与圆柱形的压辊(3、4)的配合作用延长地构造,并且第一靴式压辊(2)布置在所述幅面(1)的下方,并且第二靴式压辊(5)布置在所述幅面(1)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幅面(1)分别与两侧的各一个脱水带(6、7、9)共同地运行穿过至少一个延长的压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延长的第一压隙最多与延长的第二压隙一样长。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延长的第一压隙中的线载荷最多与在延长的第二压隙中的线载荷一样大。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幅面(1)在每个延长的压隙之前和之后都以至少20mm包绕相应的圆柱形的压辊(3、4)。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靴式压辊(2)具有多个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20)并排布置的且独立可控的压力区。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的第一压隙的圆柱形的压辊(3)被抽吸,并且优选具有至少40mm的套厚。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格罗尼奇R霍恩
申请(专利权)人: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