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箱以及培养箱灭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822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有培养腔,培养腔为可密封结构;振荡器,设置于所述培养腔中;其中,振荡器包括振荡托板;通气板,设有若干通气开口,其中,通过所述通气板与所述箱体将培养腔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振荡器位于第一区域内;以及吹气装置,用于引导气体流动;其中,通过通气板、培养腔的内壁以及吹气装置的配合带动培养腔内的气体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循环往返流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箱以及培养箱灭菌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培养箱,特别地涉及内置有振荡器的培养箱及其灭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培养箱通常用于培养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等。需要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清洁、消毒杀菌操作,以减少或避免污染。通常可以采用甲醛蒸汽、酒精擦拭、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等对培养箱进行清洁、消毒杀菌操作。利用气体(例如臭氧、环氧乙烷等)对用于细胞培养的培养箱进行清洁、消毒杀菌操作也是已知的。
[0003]例如,以下专利文献分别公开了利用臭氧等气体对培养箱进行清洁、消毒杀菌操作。
[0004]CN 107920496 A公开了具有转移室和内部室的细胞培养器,转移室和内部室被安排成形成气锁构型。使用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对放置到培养器柜中的物体灭菌。
[0005]JP 5278861B2公开了用于对CO2培养箱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消毒循环和消毒的臭氧消毒器,其包括与内部连通的管连接部分以及无菌帐篷。无菌帐篷具有用于将管连接部的前端部气密地突出到外部的气密孔。臭氧气体发生器通过将臭氧气体泵送到管连接部分,对被消毒帐篷覆盖的CO2培养箱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循环和消毒。
[0006]CN 206244809 U公开了一种培养箱,其内部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以及加热器等,并能够用紫外灯和臭氧进行杀菌。
[0007]然而以上的培养箱的水平结构相对简单和通用,而当将用于振荡器的驱动单元放置在培养箱中时,培养箱内的结构复杂性显著增加。相应地,对培养箱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杀菌也具有了相当的复杂性。
[0008]例如以下专利文献分别公开了内置有振荡器和/或其驱动单元的培养箱。
[0009]DE 19814013C1公开了一种开放式振荡器驱动器,其布置在用于细胞培养的培养箱的培养腔的下端。这种开放式设计导致水分和微生物污染在振荡器驱动器中的集聚,并且由于在培养腔底部的机械和电子部件的布置而无法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去污。由于腔室中的其它物体的阻碍,气体流动受阻,从而形成去污过程中的盲点,部分结构无法被清洗。因此,不可能对培养箱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去污。
[0010]DE 102008010780B3公开了一种具有振荡器装置的培养箱,振荡器装置部分地位于培养腔的内部,部分地位于外部。具有马达和皮带的驱动单元位于相邻的装置室中。振荡器装置包括底板,该底板将培养腔相对于相邻的装置室密封。由于振荡器装置的机械部件位于振荡器的底部,因此不能保证最佳的清洁和去污条件。
[0011]EP 1626082B1公开了一种培养箱,其在具有培养腔和位于下部的装置室。为了在培养腔中振荡装有细胞培养物的容器,旋转并在水平面内执行偏心运动的轴伸入培养腔。在轴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细胞培养容器的振荡托板。在这种设计中,培养腔和装置室之间的密封构造为弹性且易磨损的波纹管型密封,以实现摇动。污染物能够通过波纹管材料中的裂缝进入培养腔。
[001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专利技术人意识到,传统的用于细胞培养的培养箱中的振荡器装置内部的气流运动是有局限性地,导致部分位置的气流量不足,不利于导入相应气体对箱体进行彻底消毒杀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培养箱,使得培养腔内的流动气体可以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到培养腔的各处,利于导入相应气体对箱体进行清洁、消毒杀菌。
[0014]一种培养箱,包括:
[0015]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培养腔,培养腔为可密封结构;
[0016]振荡器,设置于所述培养腔中;
[0017]通气板,设有若干通气开口,其中,通过所述通气板与所述箱体将培养腔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振荡器位于第一区域内;以及
[0018]吹气装置,用于引导气体流动;
[0019]其中,通过通气板、箱体的内壁以及吹气装置的配合带动培养腔内的气体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循环往返流动。
[002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部分或全部的通气开口从上往下依次排布于通气板上且通气开口的分布从培养腔顶部横跨至培养腔底部。
[002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通气板包括顶面板以及侧面板,顶面板与侧面板设置于箱体的底部,通气开口设置于顶面板与侧面板;第二区域包括由箱体的内壁侧面与侧面板构成的侧壁通道,以及由箱体的内壁顶面与顶面板构成的顶部通道,第一区域为侧面板、顶面板以及箱体内壁底面所限定的区域,侧壁通道、第一区域、顶部通道相互配合形成气流循环通道,气体可在气流循环通道中循环流动。
[002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侧面板上的部分或全部通气开口位于培养腔底部。
[002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部分或全部的通气开口从上往下依次排布于侧面板上且通气开口的分布从培养腔顶部横跨至培养腔底部。
[002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培养箱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吹气装置,部分或全部的吹气装置与位于顶面板上的通气开口一一对应且相对设置;
[0025]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培养箱设有过滤器,部分或全部的过滤器与顶面板上的通气开口一一对应。
[002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振荡器包括驱动电机以及支撑结构,驱动电机与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振荡振荡托板而振荡器通过支撑结构安装于培养腔内,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定子以及转子;所述定子位于转子内且通过转子与支撑结构配合使得定子跟第一区域相互隔离密封。
[002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振荡器设有可拆卸安装于振荡器的振荡托板。
[002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振荡器设有振荡托板架,所述振荡托板架用于支撑振荡托板,所述振荡托板架中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
[002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振荡托板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振荡器。
[003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灭菌气体产生装置,所述灭菌气体产生装置于所述培养腔中。
[003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箱体设有第二开口以及导通管,导通管通过第二开口与培养腔连通以向培养腔输送气体,且箱体位于第二开口处设有用于启闭第二开口的阀门。
[003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振荡器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75mm-175mm。
[003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在部分或全部所述通气开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003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驱动电机上设有叶片。
[0035]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培养腔包括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当培养腔处于第一状态时,培养腔为密封结构;当培养腔处于第二状态时,培养腔为打开状态。
[003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中的培养箱能够使得气流尽可能流动到整个培养箱中的各个位置,避免残留有气流很难到达的死区,以方便对培养箱清洁、消毒杀菌。
[0037]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培养箱灭菌方法,可有效地灭杀培养箱内的细菌。
[0038]一种培养箱灭菌方法,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培养箱,在培养腔内的气体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往返循环流动前或者在在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培养腔,培养腔为可密封结构;振荡器,位于所述培养腔中;通气板,设有若干通气开口,其中,通过所述通气板与所述箱体将培养腔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振荡器位于第一区域内;以及吹气装置,用于引导气体流动;其中,通过通气板、箱体的内壁以及吹气装置的配合带动培养腔内的气体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循环往返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箱,其特征在于,部分或全部的通气开口从上往下依次排布于通气板上且通气开口的分布从培养腔顶部横跨至培养腔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箱,其特征在于,通气板包括顶面板以及侧面板,顶面板与侧面板设置于箱体的底部,通气开口设置于顶面板与侧面板;第二区域包括由箱体的内壁侧面与侧面板构成的侧壁通道,以及由箱体的内壁顶面与顶面板构成的顶部通道,第一区域为侧面板、顶面板以及箱体的内壁底面所限定的区域,侧壁通道、第一区域、顶部通道相互配合形成气流循环通道,气体可在气流循环通道中循环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箱,其特征在于,优选的,侧面板上的部分或全部通气开口位于培养箱底部;优选的,部分或全部的通气开口从上往下依次排布于侧面板上且通气开口的分布从培养腔顶部横跨至培养腔底部;优选的,培养箱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吹气装置,部分或全部的吹气装置与位于顶面板上的通气开口一一对应且相对设置;优选的,培养箱设有过滤器,部分或全部的过滤器与顶面板上的通气开口一一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包括驱动电机以及支撑结构,驱动电机与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振荡振荡托板而振荡器通过支撑结构安装于培养腔内,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定子以及转子;所述定子位于转子内且通过转子与支撑结构配合使得定子跟第一区域相互隔离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箱,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振荡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功润张功泽张成祥
申请(专利权)人:维根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