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91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底座,筒体,及滤芯,底座包括外筒部、底板、进液管、出液管和位于外筒部内的内筒;滤芯包括中心杆,过滤介质,及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具有与中心杆的内部相连通的接头,滤芯通过该接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至内筒;第二端盖将滤芯的端部密封,其具有突出于滤芯的外周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筒体相抵,以形成第二端盖和筒体间的固定支撑作用。该过滤器安装完成后,固定部抵靠筒体,以在二者间形成固定、支撑作用,从而滤芯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筒体和底座间形成固定作用,在滤芯轴向方向上的两处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不会发生晃动,滤芯的接头与内筒间的密封连接始终可靠,防止发生泄漏。防止发生泄漏。防止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
,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过滤装置包括底座和与其形成密封连接的筒体,底座包括圆柱形外筒部和底板,外筒部和底板一体成型,从外筒部和底板的相连处沿着外筒部的内壁向上延伸形成多个支撑筋。
[0003]从底板的中心处向上延伸形成内筒,内筒的顶端与多个支撑筋的顶端齐平,内筒的外周和外筒部的内壁间形成环形布液流道,进液管形成在外筒部和底板连接处,在进液管的相对侧,从内筒的侧壁沿着外筒部的径向向外、穿透外筒部延伸一段长度形成出液管,出液管与内筒的内部连通,并且,出液管跨过环形布液流道。
[0004]滤芯通过倾斜结构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至底座的内筒,滤芯安装完成后,滤芯的端盖同时抵靠内筒的顶端和多个支撑筋的顶端。由于多个支撑筋的顶端与内筒的顶端齐平,滤芯安装完成后,端盖同时被多个支撑筋的顶端和内筒的顶端顶住,以形成固定。
[0005]该过滤装置常用于流量较大的过滤工况,而其滤芯仅在一端即底端受到固定、支撑作用,在流速较大的冲击作用下,滤芯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左右晃动,发生晃动之后,滤芯与内筒间的密封连接性能受到损伤,进而产生流体泄漏。
[0006]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对滤芯的固定、支撑作用,避免在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滤芯发生晃动的问题,进而防止滤芯与内筒间的密封连接性能受到损伤,确保不会发生流体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滤芯的装配结构稳固、不会产生晃动,防止泄漏发生的过滤器。<br/>[000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器,包括底座,密封连接于底座上方的筒体,及安装于底座和筒体的内部的滤芯;
[0009]所述底座包括外筒部、底板、进液管、出液管和位于外筒部内的内筒;
[0010]所述滤芯包括中心杆,位于中心杆外周的过滤介质,及密封连接于中心杆和过滤介质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具有与中心杆的内部相连通的接头,所述滤芯通过该接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至所述内筒;
[0011]所述第二端盖将滤芯的端部密封,其具有突出于滤芯的外周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筒体相抵,以形成第二端盖和筒体间的固定支撑作用。
[0012]本技术提供的过滤器中,滤芯的第二端盖具有突出于滤芯外周的固定部,过滤器安装完成后,固定部抵靠筒体,以在二者间形成固定、支撑作用;同时,该滤芯底端的接头和底座的内筒间也形成固定,从而滤芯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筒体和底座间形成固定作用,即使进料流体的流速较大,滤芯受到的冲击作用较大,也无法发生晃动,从而滤芯的接
头与内筒间的密封连接作用也不会受到破坏,二者间始终形成可靠的密封连接,确保不会发生泄漏。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用于密封滤芯端部的主体,所述固定部自主体外周沿径向延伸形成。
[0014]第二端盖包括主体和固定部两部分,固定部从主体外周沿径向延伸,即主体和固定部一体形成,强度高。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一体形成于主体外周的凸缘,所述凸缘为封闭的环状结构。
[0016]第二端盖的主体用于密封中心杆和过滤介质,凸缘形式的固定部抵靠筒体,从而在第二端盖和筒体间形成稳定、可靠的固定作用;凸缘为封闭的环状结构,安装完成后,固定部的整个外周都能和筒体内部形成可靠的固定作用,装配也更加方便。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外周与筒体的内壁间留有间隙,所述筒体内顶部具有抵压筋,该抵压筋向下延伸抵接于固定部的上表面。
[0018]固定部和筒体间留有间隙,使得第二端盖以下部分的气体可以通过进入筒体顶部,实现排气的功能,而且,固定部缩小了第二端盖的外周和筒体的内壁间的流道的宽度,以免在排气的初始阶段,液面上升而从筒体顶部的排气孔冲出;筒体的内壁具有抵压筋,抵压筋沿着滤芯的轴向向下按压固定部,筒体和第二端盖间的固定作用更可靠。
[0019]进一步的,所述抵压筋沿筒体径向延伸,所述固定部径向宽度的至少50%被抵压筋抵压。
[0020]抵压筋沿筒体的径向延伸,保证抵压筋对固定部的抵压作用力较均匀;固定部的径向宽度的至少50%被抵压筋按压,确保二者间的抵压作用力和作用面积足够大,改善对滤芯的固定作用。
[0021]进一步的,所述抵压筋的数量为3个或4个,其沿筒体周向均匀布设。
[0022]3个或4个抵压筋均匀设置在筒体的内壁,过滤器安装完成后,每个抵压筋对固定部形成大小和方向均匀的按压作用,从而二者间的固定作用更可靠。
[0023]进一步的,所述抵压筋的厚度为2-4mm。
[0024]固定部的径向宽度的至少50%被抵压筋按压,并且,抵压筋的厚度为2-4mm,从而抵压筋与固定部间的按压作用面积足够大,二者间的固定作用稳定、可靠,该厚度下的抵压筋在考虑加工成本的基础上,强度也相对较高。
[0025]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具有位于第二端盖上方的排气孔,所述固定部具有多个弧形的开孔,相邻开孔间具有连接筋;或者,所述固定部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凸部。
[0026]筒体的顶端设有排气孔,固定部具有弧形的开孔,方便气体排出。另外,相邻的弧形的开孔间具有连接筋,可以将手伸入开孔、并抓住连接筋,方便滤芯的安装或拆卸。或者,当固定部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凸部时,第二端盖下方的气体可以向上运动,并通过相邻凸部间的间隙,最后经筒体顶端的排气孔排出,凸部也方便滤芯的抓握。
[0027]进一步的,所述具有弧形开孔的固定部的外周抵靠筒体的内壁;或者,所述凸部的外周抵靠筒体的内壁。
[0028]当固定部上开设弧形开孔,开孔可以将第二端盖以下部分内的气体排入筒体顶部,再通过排气孔排出,此时不需要固定部的外周与筒体的内壁间留有间隙,固定部的外周
可以抵靠筒体内壁,在固定部的轴向和径向都形成支撑作用,第二端盖和筒体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当固定部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凸部时,相邻凸部之间存在空隙,此时也不需要凸部的外周与筒体的内壁间留有间隙,凸部的外周抵靠筒体内壁,在凸部的轴向和径向都形成支撑作用,第二端盖和筒体间的连接稳固。
[002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厚度大于固定部的厚度,且主体的厚度为固定部的厚度的1.5-2倍。
[0030]主体的厚度为固定部的厚度的1.5-2倍时,方便第二端盖的焊接,及中心杆、过滤介质与主体焊接完成后,焊接处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可靠的密封性。
[00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滤芯的第二端盖具有突出于滤芯外周的固定部,过滤器安装完成后,固定部抵靠筒体,以在二者间形成固定、支撑作用,同时,该滤芯底端的接头和底座的内筒间也形成固定,从而滤芯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筒体和底座间形成固定作用,在滤芯轴向方向上的两处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即使进料流体的流速较大,滤芯受到的冲击作用较大,也无法发生晃动,从而滤芯的接头与内筒间的密封连接作用也不会受到破坏,二者间始终形成可靠的密封连接,确保不会发生泄漏;另外,固定部还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器,包括底座,密封连接于底座上方的筒体,及安装于底座和筒体的内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外筒部、底板、进液管、出液管和位于外筒部内的内筒;所述滤芯包括中心杆,位于中心杆外周的过滤介质,及密封连接于中心杆和过滤介质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具有与中心杆的内部相连通的接头,所述滤芯通过该接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至所述内筒;所述第二端盖将滤芯的端部密封,其具有突出于滤芯的外周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筒体相抵,以形成第二端盖和筒体间的固定支撑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用于密封滤芯端部的主体,所述固定部自主体外周沿径向延伸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一体形成于主体外周的凸缘,所述凸缘为封闭的环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外周与筒体的内壁间留有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王文博郦圣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