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790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底座,筒体,及滤芯,底座包括外筒部和底板,底板向上延伸形成内筒,该内筒外周和外筒部的内壁间形成环形布液流道,滤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于该内筒;底座具有进液管;在进液管的相对侧,同时穿透内筒的侧壁和外筒部的侧壁、沿着外筒部的径向延伸形成出液管,该出液管跨过环形布液流道、并与内筒相连通,该出液管的外径大于等于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因此,整个环形布液流道的形状规则、尺寸均匀,在出液管跨过的区域内,也不会发生尺寸的骤变;且根据不同高度的流道,流体流量改变时,流道的宽度也相应改变,从而流体在流道内的流速差异减小,原料液流动时的阻力损失相应减小,流速的均匀性提高,过滤速率提高。过滤速率提高。过滤速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
,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过滤装置包括底座和与其形成密封连接的筒体,底座包括圆柱形外筒部和底板,外筒部和底板一体成型,从底板的中心处向上延伸形成内筒,内筒的外周和外筒部的内壁间形成环形布液流道,进液管形成在外筒部和底板连接处,在进液管的相对侧,从内筒的侧壁沿着外筒部的径向向外、穿透外筒部延伸一段长度形成出液管,出液管与内筒的内部连通,并且,出液管跨过环形布液流道。
[0003]过滤介质固定于支架上,支架具有介质支撑部和支架出口,支架出口通过倾斜结构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至底座的内筒。
[0004]过滤时,原料液从进液管流入,进入内筒的外周和外筒部的内壁间形成的环形布液流道内,液位继续上升,直至原料液接触到过滤介质,污染物被过滤介质截留,洁净的滤液流至内筒内部,最终经出液管流出。
[0005]该过滤装置常用于流量较大的过滤工况,其尺寸较大,底座和筒体及内筒包围的内部空间也比较大。
[0006]当出液管的尺寸、内筒的尺寸及内筒与底座的外筒部间形成的环形布液流道的尺寸设计不合理时,比如,当出液管的外径和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的比值过小时,环形布液流道的形状变得更加不规则、在出液管跨过的区域内尺寸骤变,那么,原料液在其中流动时的阻力损失就比较大,原料液进入环形布液流道后,流速大幅下降,从而过滤速率下降;另外,还会在出液管外周的底部和底座的底板之间会形成原料液的流动死角,产生大量的原料液的积液,造成原料液的浪费,并且加大底座内部的清洗难度。
[0007]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其具有更优的尺寸设计,从而能够解决现有过滤装置存在的原料液积液问题,方便底座的清洗,同时减小原料液在其中的流动阻力损失,提供更高的过滤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形状分布规则性更高,原料液流动阻力损失减小,过滤速率增大的过滤装置。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底座,密封连接于底座上方的筒体,及安装于底座和筒体的内部的滤芯,
[0010]所述底座包括外筒部和底板,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内筒,该内筒外周和外筒部的内壁间形成环形布液流道,所述滤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于该内筒;
[0011]所述底座具有与环形布液流道相连通的进液管;
[0012]在进液管的相对侧,同时穿透内筒的侧壁和外筒部的侧壁、沿着外筒部的径向延伸形成出液管,该出液管跨过环形布液流道、并与内筒相连通;
[0013]所述出液管的外径大于等于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
[0014]本技术中环形布液流道形状的规则性更高,其在出液管跨过的区域内也不会发生尺寸骤变,即出液管跨过的区域内,环形布液流道的尺寸也比较均匀,现在规则,从而整个环形布液流道内尺寸均匀,原料液在其中流动时的阻力损失相应减小,流速降低的幅度下降,最终过滤速率增大;同时,出液管的外周和底座的底部间的流动死角也减小甚至消除,原料液积液减少,底座的清洗也变得更容易。
[0015]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滤芯的外周与外筒部的内壁间的间隙的宽度、滤芯的外周与筒体的内壁间的间隙的宽度依次减小。
[0016]本技术中流体流量从下向上逐渐减小,而流道宽度也相应减小,因此流体在流道内的各段流速的差异减小,即流速的均匀性提高,进而流动阻力减小。
[0017]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的外径与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的比值为1-1.3:1。
[0018]该比值说明出液管的外径至少与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相当,或者出液管的外径稍大于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从而整个环形布液流道的形状规则,尺寸均匀,原料液在其中流动时的阻力损失小,流速减小的幅度显著下降,过滤速率增大,原料液在环形布液流道的底部积液少,底座清洗容易。
[0019]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外径与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的比值为1.3-1.5:1。
[0020]该比值说明内筒的外径比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稍大,但两者的尺寸不至于相差太过悬殊,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至少为内筒的外径的66.7%以上,原料液由进液管流入时,不会径直冲击内筒的外壁,而是先在具有一定径向宽度的环形布液流道流动,然后平缓流向内筒的外壁,因此,原料液从进液管流向内筒的外壁的过程中,阻力损失小,流速降低幅度小,从而加快了过滤速率。
[0021]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内径与出液管的内径的比值为1.1-1.3:1。
[0022]该比值下洁净滤液由内筒的内部流向出液管的内部时,阻力损失较小,从而能够提供较高的洁净滤液的流速及流量。
[0023]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与外筒部同心设置,所述出液管的中心线和进液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
°

[0024]出液管和进液管对称设于内筒外周的两侧,有利于引导原料液由进液管流入后,快速、均匀地充满环形布液流道内,进而有利于过滤速率的提高。
[0025]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的内径和出液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与进液管的内径的比值为1-1.15:1。
[0026]该比值下原料液由进液管流入环形布液流道的过程中阻力损失小,流速降低的幅度小,而当进液管的内径d1等于出液管的内径d2时,洁净滤液从出液管流出的速率更接近原料液流入的速率,进一步提高过滤速率。
[0027]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的外径为外筒部内径的30-35%。
[0028]该比值下既能满足过滤速率要求,同时,尽可能地减小出液管外周的底部和底板之间形成的流动死角,减少原料液积液的形成,方便底座的清洗。
[002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为曲面,所述底板和外筒部连接处圆弧过渡。
[0030]底板的内表面为曲面,外筒部的底端和底板之间通过圆弧过渡,可减小原料液流过外筒部的底端和底板的内表面时的流动阻力,加快过滤速率。
[0031]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和底板共用部分侧壁。
[0032]出液管外周的底部和底座的底板之间不留空隙,可消除出液管外周的底部和底板之间形成的流动死角,减少原料液积液的形成,方便底座的清洗。
[00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形成于内筒外周和外筒部的内壁间环形布液流道的形状的规则性得到改善,在出液管跨过的区域内,其也不会发生尺寸的骤变,整个环形布液流道内尺寸均匀,且根据流体流量的改变,过滤装置内整个轴向高度范围内,流道的宽度也相应改变,流体在流道内的流速差异较小,原料液流动时的阻力损失相应减小,流速的均匀性提高,流速降低的幅度下降,最终过滤速率提高;出液管的外周和底座的底部间的流动死角减小,原料液积液减少,底座清洗更容易。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过滤装置的主视图。
[003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0036]图3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底座,密封连接于底座上方的筒体,及安装于底座和筒体的内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外筒部和底板,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内筒,该内筒外周和外筒部的内壁间形成环形布液流道,所述滤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于该内筒;所述底座具有与环形布液流道相连通的进液管;在进液管的相对侧,同时穿透内筒的侧壁和外筒部的侧壁、沿着外筒部的径向延伸形成出液管,该出液管跨过环形布液流道、并与内筒相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外径大于等于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滤芯的外周与外筒部的内壁间的间隙的宽度、滤芯的外周与筒体的内壁间的间隙的宽度依次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外径与环形布液流道的径向宽度的比值为1-1.3: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郭丽丽柯文静潘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