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781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包括控制器、打头机构、弯管机构、冲切机构、中转机构、打标机构以及信息处理器等。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所述各种机构和机器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在加工导管的过程中,导管随着载料板在输送线上输送,当读卡器感应到载料板上的电子标签时获得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各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实现全自动线的智能化,从而保证产线有序、高效率、连续生产。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管控产线横移机构,对载料板进行合理分流和智能分配,有效地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也提升了整个产线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安全带牵引的生产一般包括打头、折弯以及冲切三个工序。参照图1至图4所示,图1的导管60通过打头机构加工成具有扩径部的导管60(图2),通过弯管机构将图2中的导管60加工成图3中的导管60,通过冲切机构将图3的导管60冲切成具有冲切部的导管60。传统的导管60成型生产线为串联式,导管60置于打头机构中打头完后,通过机械手输送至弯管机构折弯,折弯后,通过机械手输送至冲切机构进行冲切,整个生产线的灵活性较差,一旦某个工序故障后,整条生产线都需要停机,影响生产效率。
[0003]为此,申请人开发了导管柔性线,并开发了中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设备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全自动产线智能化,能保证产线有序、高效率、连续生产的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包括控制器、打头机构、弯管机构、冲切机构以及中转机构,打头机构、弯管机构、冲切机构以及中转机构均与控制器连接,还包括输送线以及配合在输送线上的所述载料板,载料板上设有可写入载料板的信息的电子标签,在输送线上设有与电子标签对应的读卡器,输送线和读卡器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用于将导管从所述打头机构送至所述载料板的第一送料机器人、用于将导管从所述载料板送至所述弯管机构和将导管从所述弯管机构送至所述载料板的第二送料机器人以及用于将导管从所述载料板送至所述冲切机构的第三送料机器人,所述第一送料机器人、所述第二送料机器人以及所述第三送料机器人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打标机构和信息处理器,打标机构和信息处理器均连接至控制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子标签为RFID电子标签,所述读卡器为RFID读卡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在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载料板从一条输送线转移至另一输送线的横移机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输送线的行走路径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载料板进行暂时定位的挡料机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挡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载料板的下方,所述挡料机构包括基座、铰接在基座上的挡块以及用于带动挡块上下摆动的顶升气缸,挡块的一端铰接在基座上,挡块的另一端为可活动的摆动端,顶升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摆动端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料板上对应所述摆动端设有限位槽。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打头机构、所述弯管机构、所述冲切机构,以及所述打标机构均为多个,所述打头机构、所述弯管机构以及所述冲切机构均对应输送线的输送路径设置,打标机构接在冲切机构输出端。设有载料板中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线的行走路径上,所述中转机构包括接板机构、用于将所述载料板从所述输送线举升至接板机构的入口端的第一升降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载料板从所述接板机构的出口端转移至所述输送线的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分设在所述接板机构的两侧,所述接板机构上设有用于将载料板从所述接板机构的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移动的纵移机构,每个所述打头机构对应设置一个载料板中转机构,每个所述弯管机构对应设置一个载料板中转机构,每个所述冲切机构对应设置一个载料板中转机构。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载料板中转机构的进口端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挡料机构、一个所述读卡器和一台送料机器人。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横移机构入口处设置一个所述挡料机构和一个所述读卡器。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输送线为倍速链输送机构。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倍速链输送机构呈直线型或者环形。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挡料机构和读卡器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倍速链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平行设置,在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载料板从第一输送线转移至第二输送线的横移机构,所述打头机构和所述冲切机构对应所述第一输送线设置,所述弯管机构对应第二输送线设置。
[0020]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在加工导管的过程中,导管随着载料板在输送线上输送,当读卡器感应到载料板上的电子标签时获得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各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实现全自动线的智能化,从而保证产线有序、高效率、连续生产。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控制器管控产线横移机构,对载料板进行合理分流和智能分配,也有效地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提升了整个产线生产效率。另外,通过识别系统(读卡器、电子标签)和产品信息追溯系统(打标机构、信息处理器)可以产品生产全程追溯,从而更好地管控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未打头的直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现有技术中打头后的直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现有技术中弯管后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现有技术中冲切后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载料板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中载料板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部分位置未放置载料板)。
[0028]图8为本技术中载料板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拉料板假想地移走)。
[0029]图9为本技术中载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中载料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中导管成型柔性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技术中横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机架10
[0035]输送线20
[0036]第一输送线21
ꢀꢀꢀꢀꢀꢀꢀꢀꢀꢀ
第二输送线22
[0037]第一横梁211
ꢀꢀꢀꢀꢀꢀꢀꢀꢀꢀꢀ
第二横梁212
[0038]横移机构23
ꢀꢀꢀꢀꢀꢀꢀꢀꢀꢀꢀꢀ
第一传送皮带231
[0039]第二传送皮带232
ꢀꢀꢀꢀꢀꢀꢀ
第三传送皮带233
[0040]打头机构31
ꢀꢀꢀꢀꢀꢀꢀꢀꢀꢀꢀꢀ
弯管机构32
[0041]冲切机构33
ꢀꢀꢀꢀꢀꢀꢀꢀꢀꢀꢀꢀ
第一送礼机器人34
[0042]第二送料机器人35
ꢀꢀꢀꢀꢀꢀ
第三送料机器人3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包括控制器、打头机构、弯管机构、冲切机构以及中转机构,打头机构、弯管机构、冲切机构以及中转机构均与控制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线以及配合在输送线上的载料板,载料板上设有可写入载料板的信息的电子标签,在输送线上设有与电子标签对应的读卡器,输送线和读卡器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用于将导管从所述打头机构送至所述载料板的第一送料机器人、用于将导管从所述载料板送至所述弯管机构和将导管从所述弯管机构送至所述载料板的第二送料机器人以及用于将导管从所述载料板送至所述冲切机构的第三送料机器人,所述第一送料机器人、所述第二送料机器人以及所述第三送料机器人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标机构以及信息处理器,打标机构以及信息处理器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电子标签为RFID电子标签,所述读卡器为RFID读卡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的行走路径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载料板进行暂时定位的挡料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载料板的下方,所述挡料机构包括基座、铰接在基座上的挡块以及用于带动挡块上下摆动的顶升气缸,挡块的一端铰接在基座上,挡块的另一端为可活动的摆动端,顶升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摆动端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柔性线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板上对应所述摆动端设有限位槽。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冬南黄玮文梁炳灿张晓辉黄盛斌
申请(专利权)人:高斯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