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氮生物容器的真空嘴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75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空容器的真空嘴组件结构,尤其适用于液氮生物容器的真空嘴组件结构,包括外壳、内胆、颈管、真空嘴、真空阀芯、密封圈、排气孔、保护盖,所述真空嘴焊接在外壳上,真空嘴外圆下部加工成螺纹,外圆上部加工成光面,所述真空阀芯有密封圈镶嵌在其外圆的凹槽中并与真空嘴的内孔紧配合,所述保护盖下端内孔加工成内螺纹与真空嘴下部的螺纹相配合,所述排气孔设置在保护盖的中部,所述真空阀芯上的密封圈至少布置一条,所述保护盖上的排气孔至少设置一个,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当出现液氮因意外渗漏到内胆和外壳之间的夹层中时,可以避免真空阀芯弹出伤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优点。生安全事故的优点。生安全事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氮生物容器的真空嘴组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容器的真空嘴组件结构,尤其适用于液氮生物容器的真空嘴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液氮生物容器由外壳、内胆、颈管、真空嘴组件等组成。外壳和内胆都是由铝合金板材冲压成的带封头的半筒状,然后再用两个对接,焊接成一个筒体,其中外壳和内胆之间需要抽成真空,用来降低存放在内胆中的液氮的蒸发率。目前,液氮容器中的真空嘴组件的结构为真空嘴底部焊接在外壳上,真空阀芯(含密封圈)放置在真空嘴内孔中,起密封作用,保护盖套在真空嘴的外圈上,保护真空阀芯不被意外拔出而破坏容器真空。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内胆焊缝的缺陷或由于使用不当,都会造成液氮从内胆渗漏到内胆和外壳之间的夹层中,此时液氮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迅速膨胀,会造成内胆和外壳之间的真空失效且压力急剧升高,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夹层的气压会将真空阀芯和保护盖,以很高的速度弹射出去,很有可能伤及操作人员,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设计一种当液氮因意外渗漏到内胆和外壳之间的夹层中时,保证真空阀芯不弹出伤人且使夹层内的气压迅速释放的真空嘴组件。
[0004]1.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氮生物容器的真空嘴组件结构,包括外壳、内胆、颈管、真空嘴、真空阀芯、密封圈、排气孔、保护盖,所述真空嘴焊接在外壳上,真空嘴外圆下部加工成螺纹,外圆上部加工成光面,所述真空阀芯有密封圈镶嵌在其外圆相对应的凹槽中并与真空嘴的内孔紧配合,所述保护盖下端内孔加工成内螺纹与真空嘴下部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排气孔设置在保护盖的中部,所述真空阀芯上的密封圈至少布置一条,所述保护盖上的排气孔至少设置一个。
[000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当出现液氮因意外渗漏到内胆和外壳之间的夹层中时,可以避免真空阀芯弹出伤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液氮生物容器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嘴组件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本专利技术真空阀芯弹出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解决现有液氮生物容器,当出现液氮因意外渗漏到内胆和外壳之间的夹层中时,造成真空阀芯弹出伤人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真空嘴组件4布置在外壳1上方,其中真空嘴5焊接在外壳上,真空嘴外圆下部加工成螺纹,外圆上部加工成光面,两个密
封圈6镶嵌在真空阀芯7的两条凹槽中,然后整体压入真空嘴的内孔中,用于密封外壳和内胆3形成的夹层2的真空空间,保护盖9下端内孔加工成内螺纹与真空嘴下部的螺纹相配合,多个排气孔8设置在保护盖的中部。
[0010]工作过程:当存放在液氮生物容器内胆中的液氮因意外渗漏到外壳和内胆形成的夹层时,此时液氮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迅速膨胀,会造成内胆和外壳之间的真空失效且内部压力急剧升高,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夹层的气压会将真空阀芯以很高的速度弹射出去,真空阀芯顶在保护盖的顶部,高压气流会从保护盖圆周的小孔排入大气,将内胆和外壳之间夹层中的压力完全泄压,由于保护盖和真空嘴采用螺纹连接,保护盖可以承受真空阀芯的巨大推力,保证保护盖和真空阀芯不会弹射出来伤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氮生物容器的真空嘴组件结构,包括外壳、内胆、颈管、真空嘴、真空阀芯、密封圈、排气孔、保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嘴焊接在外壳上,真空嘴外圆下部加工成螺纹,外圆上部加工成光面,所述真空阀芯有密封圈镶嵌在其外圆相对应的凹槽中并与真空嘴的内孔紧配合,所述保护盖下端内孔加工成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宾宾吴方利李振华乔卫红魏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百汇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