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760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服务器与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获取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然后将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反馈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通过微信小程序读取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及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列表,利用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对数据传输请求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请求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并解密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请求,并对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向智能终端传输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更好地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以防止隐私数据泄露等,方便用户获取服务器存储的数据信息。方便用户获取服务器存储的数据信息。方便用户获取服务器存储的数据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安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水平发展,智能终端的功能越加的强大,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伴随而来的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当智能终端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之时,用户的个人信息经常会遭到不法之徒的恶意攻击,若不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传输,极容易导致隐私数据的泄露。
[0003]经过检索发现一些典型的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201510564656.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卓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其提高了安卓智能终端传输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又如申请号为201510282505.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智能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其能够提高在提高业务信息推送的效率。又如申请号为201510697672.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终端访问服务器的方法和智能终端,其能够减少服务器连接负载,避免网络堵塞,同时避免因带宽不足导致的传输速率降低。
[0004]由此可见,对于智能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其实际应用中的亟待处理的实际问题(如更好地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以防止隐私数据泄露等)还有很多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服务器与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获取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然后将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反馈至智能终端;
[0008]步骤2,智能终端通过微信小程序读取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及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列表,然后利用服务器反馈的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对数据传输请求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请求传输至服务器;
[0009]步骤3,服务器接收并解密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请求,并对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向智能终端传输数据,否则向智能终端反馈验证失败信息;
[0010]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及所要请求传输的数据信息。
[0011]可选的,所述服务器包括通信模块、存储模块、解密模块、验证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密钥生成模块;
[0012]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0013]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以及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
[0014]所述解密模块用于利用私钥以及私钥解密算法对加密后的数据传输请求进行解
密,将解密后得到的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传输至验证模块中,以及将解密后得到的智能终端所要请求传输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
[0015]所述验证模块用于对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判断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是否为存储模块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中的一个,并将判断结果反馈至控制模块;
[0016]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根据验证模块的判断结果以及智能终端所要请求传输的数据信息,决定是否将智能终端所要请求传输的数据传输至智能终端;
[0017]所述密钥生成模块将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中的用户微信账号通过混沌迭代算法以及RSA算法转化成相应的公钥、私钥、公钥加密算法以及私钥解密算法。
[0018]可选的,所述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为用户的微信账号,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包括已通过验证的用户微信账号。
[0019]可选的,在步骤1中,服务器获取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的具体方法为:
[0020]步骤1a,通信模块与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获取智能终端所登录的用户微信账号,并将用户微信账号反馈至验证模块;
[0021]步骤1b,验证模块对用户微信账号进行验证,判断用户微信账号是否为存储模块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中的一个,如果是,则将用户微信账号传输至密钥生成模块;
[0022]步骤1c,密钥生成模块根据ASCII字符表将用户微信账号转成十进制数字,并将十进制数字通过混沌迭代算法迭代N次得到密钥因子P
n
并判断其是否为素数,如果不是,则对密钥因子P
n
进行加1运算,判断加1后的数是否为素数,如果还不是,对加1后的数再进行加1运算,重复上述加1运算过程直到运算后得到的数字是一个素数为止,将该素数用p表示;
[0023]步骤1d,密钥生成模块将步骤1c得到的十进制数字通过混沌迭代算法迭代N+1次得到密钥因子Q
n
并判断其是否为素数,如果不是,则对密钥因子Q
n
进行加1运算,判断加1后的数是否为素数,如果还不是,对加1后的数再进行加1运算,重复上述加1运算过程直到运算后得到的数字是一个素数为止,将该素数用q表示;
[0024]步骤1e,选择公钥e,使得1<e<(p-1)*(q-1)且e与(p-1)*(q-1)互为素数关系,利用e、p、q以及RSA算法,计算得出与用户微信账号相应的公钥、私钥、公钥加密算法以及私钥解密算法。
[0025]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进行加密,可以更好地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以防止隐私数据泄露等。而通过微信小程序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请求以及接收服务器传输过来的数据,则可以方便用户获取服务器存储的数据信息。
附图说明
[0026]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一;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根据附图所示讲述以下实施例:
[0032]实施例一:
[003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服务器以及至少一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安装有微信小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服务器与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获取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然后将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反馈至智能终端;步骤2,智能终端通过微信小程序读取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然后利用服务器反馈的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法对数据传输请求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请求传输至服务器;步骤3,服务器接收并解密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请求,并对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向智能终端传输数据,否则向智能终端反馈验证失败信息;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及所要请求传输的数据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通信模块、存储模块、解密模块、验证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以及密钥生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以及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所述解密模块用于利用私钥以及私钥解密算法对加密后的数据传输请求进行解密,将解密后得到的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传输至验证模块中,以及将解密后得到的智能终端所要请求传输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所述验证模块用于对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判断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是否为存储模块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中的一个,并将判断结果反馈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根据验证模块的判断结果以及智能终端所要请求传输的数据信息,决定是否将智能终端所要请求传输的数据传输至智能终端;所述密钥生成模块用于将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中的用户微信账号通过混沌迭代算法以及RSA算法转化成相应的公钥、私钥、公钥加密算法以及私钥解密算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为用户的微信账号,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白名单包括已通过验证的用户微信账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为智能终端的物理地址。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服务器获取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公钥以及公钥加密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金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博智英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