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747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包括: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建立各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中变量与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的关联;将工业组态模型上传至服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用户可根据个人设备监测所需,自己建立工业组态模型,以达到工业设备数据监测的效果,极大提高工业组态模型构建的效率,降低工业组态模型构建成本,实现工业设备组态模型集成统一化管理;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工业组态模型构建完成后上传至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发布,使得构建的工业组态模型能够被各企业共享利用,进而实现了工业组态模型的通用化及标准化。组态模型的通用化及标准化。组态模型的通用化及标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互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针对种类繁多的工业控制设备和过程监控装置,在工业组态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编程开发,才能实现工业控制设备和过程监控装置的组态模型化,从而实现工业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控。当前市场的工业组态模型,需要一对一的软件进行工业组态模型构建,且工业组态模型无法进行统一化管理,不具备工业组态集成化的配置和展示功能,不具备工业组态模型分享调用功能,缺少通用化、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且种类繁多的工业设备组态模型开发成本高。
[0003]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工业组态模型的通用化及标准化,降低工业设备组态模型的开发成本,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际解决的问题包括:实现工业组态模型的通用化及标准化,降低工业设备组态模型的开发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包括:S1、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S2、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S3、建立各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中变量与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的关联;S4、将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及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中变量与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的关联作为工业组态模型上传至服务器。
[0006]优选地,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包括静态元件和/或动态元件,静态元件包括基础元件,动态元件包括统计元件和/或仪表元件。
[0007]优选地,所述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还包括:S5、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数据源修改指令;S6、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数据源修改指令修改目标工业组态模型元件的工业组态数据源;S7、更新工业组态模型。
[0008]优选地,所述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还包括: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关联信息;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关联信息建立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间的上下游关系;步骤S6中,上游工业组态模型元件的工业组态数据源改变时,对应的下游工业组态模型元件的工业组态数据源对应改变。
[0009]优选地,设置单向连接元件建立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间的上下游关系,一个上游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通过单向连接元件指向一个或多个下游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上游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包括下游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
[0010]优选地,还包括:服务器生成每个工业组态模型的访问令牌,并发送访问令牌至用户端;用户端利用访问令牌能够实现工业组态模型的访问、调用及修改。
[001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1)用户可根据个人设备监测所需,自己建立工业组态模型,以达到工业设备数据监测的效果,极大提高工业组态模型构建的效率,降低工业组态模型构建成本,实现工业设备组态模型集成统一化管理;此外本专利技术中工业组态模型构建完成后上传至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发布,使得构建的工业组态模型能够被各企业共享利用,进而实现了工业组态模型的通用化及标准化。
[0012](2)通过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工业组态模型元件的上下游关系,将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及其对应的数据源相关联,实现数据源修改过程的关联,通过修改一个数据源即可实现所有对应的下游的数据源的修改,避免了大量的重复修改的工作,提高了工业组态模型的更新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使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的实施例1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图3是一具体的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上下游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的实施例1,包括:S1、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S2、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S3、建立各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中变量与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的关联;S4、将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及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中变量与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的关联作为工业组态模型上传至服务器。
[0016]在建立工业组态模型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业务分析情况,定义工业组态模型名称、工业组态模型类型以及工业组态模型标识;根据创建的工业组态模型,可生成36位随机的AppKey,作为工业组态模型的唯一标识属性。
[0017]工业组态模型的构建过程可在线下利用用户端(企业的电脑)构建,构建完成后,
上传至服务器保存发布。
[0018]也可调用服务器中的标准模板,在线上构建完成后直接保存在服务器中。此时,步骤S1中还包括调用标准工业组态模型模板,步骤S4中包括将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及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中变量与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的关联输入标准工业组态模型模板建立工业组态模型。
[0019]具体实施时,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包括静态元件和/或动态元件,静态元件包括基础元件,动态元件包括统计元件和/或仪表元件。
[0020]本专利技术中,工业组态模型的标准结构为一个工业组态模型包括多个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其中,统计元件包括可视化显示各数据源统计数据的图表,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仪表元件可视化的实时显示各种仪器仪表的数据,例如转速仪表数据、温度仪表数据、流量仪表数据、压力仪表数据等。基础元件为工业组态模型中不随数据源传输的数据变化而变化的信息,例如工业组态模型名称、工业组态模型类型以及工业组态模型标识等。
[0021]本专利技术中,针对单个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可对其基础属性进行修改,基础属性包括元件尺寸(长度、宽度)、元件位置(横坐标、纵坐标)、元件图标等。
[002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包含静态元件和/或动态元件的工业组态模型,确定了工业组态模型的标准格式,有利于实现工业组态模型的通用化。
[0023]如图2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所述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还包括:S5、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数据源修改指令;S6、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数据源修改指令修改目标工业组态模型元件的工业组态数据源;S7、更新工业组态模型。
[0024]本专利技术中,可修改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数据源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实现修改工业组态模型元件的数据源的目的。完成工业组态模型元件的数据源的修改后,需要对服务器中的工业组态模型进行更新。
[0025]具体实施时,所述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还包括: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关联信息;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关联信息建立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间的上下游关系;步骤S6中,上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S2、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S3、建立各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中变量与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的关联;S4、将工业组态模型元件配置信息及工业组态模型元件中变量与对应的工业组态数据源的关联作为工业组态模型上传至服务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包括静态元件和/或动态元件,静态元件包括基础元件,动态元件包括统计元件和/或仪表元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配置化拖拽式数字化工业模型构建的方法还包括:S5、获取工业组态模型元件数据源修改指令;S6、基于工业组态模型元件数据源修改指令修改目标工业组态模型元件的工业组态数据源;S7、更新工业组态模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书凯卢仁谦梁先黎郑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