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僵菌和腈吡螨酯复配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269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真菌微生物的杀生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叶螨的复配组合物。所述杀叶螨的组合物包括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剂对叶螨的防治效果好。药剂对叶螨的防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僵菌和腈吡螨酯复配杀虫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含有真菌微生物的杀生剂
,具体涉及一种白僵菌和腈吡螨酯复配杀虫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广腹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螨虫一般为头胸腹合一的椭圆形或圆形的囊状体,通常背腹扁平,身体大小一般在0.1-0.4mm左右,大多数种类小于2mm毫米。虫体由卵圆形的躯体与其前方的鄂体组成,鄂体中央下方有一个口下板,其背面有螯肢一对,为取食器官。世界上已发现螨虫种类大约有30000多种,仅次于昆虫。螨虫分布广泛,繁殖快,而且能孤雌生殖,生活方式多样,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在各种环境中均可生存(“我国螨类研究的最新进展”,吾玛尔
·
阿布力牧等,生物学通报,2009年第44卷第4期,第12页左栏第1段第1-8行及左栏第2段第1-6行,公开日2009年12月31日)。
[0003]按照食性,可将螨虫分为植食性螨虫和肉食性螨虫,植食性螨虫主要有叶螨、瘿螨、粉螨、跗线螨、蒲螨、矮蒲螨、叶爪螨、浦口螨、根螨及甲螨等,刺吸或咀嚼为害,绝大多数是人类生产的破坏者。叶螨是世界性五大害虫(实蝇、桃蚜、二化螟、盾疥、叶螨)之一。叶螨吸食植物叶绿素,造成退绿斑点,引起叶片黄化、脱落。近年来,人类在害虫防治措施上一度采用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使得叶螨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目前,叶螨已成为农林生产的突出问题(“我国螨类研究的最新进展”,吾玛尔
·
阿布力牧等,生物学通报,2009年第44卷第4期,第13页左栏第3段第1行至第4段第10行,公开日2009年12月31日)。
[0004]也有采用微生物防治螨虫的,如施卫兵公开了一种球孢白僵菌Bb2860能够侵染叶螨螨卵(“生防真菌对叶螨类植物害螨的微生物防治研究”,施卫兵,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摘要第2段第1-5行,公开日2007年10月15日)。然而,与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对螨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速效性不好,药效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叶螨的复配组合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杀叶螨的复配组合物,包括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
[0008]所述杀叶螨是指物质提高蛛形纲,广腹亚纲,蜱螨目,叶螨科动物的死亡率或抑制其生长率的能力。
[0009]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具有对叶螨的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0010]进一步,所述球孢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ZJU435。
[0011]进一步,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的配比为1
×
400亿个孢子-10
×
400亿个孢子:0.3-3g腈吡螨酯。
[0012]进一步,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的配比为7
×
400亿个孢子:1.2g腈吡螨酯。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保护杀叶螨的药剂组合,其活性成分包括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
[0014]进一步,所述球孢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ZJU435。
[0015]进一步,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的配比为1
×
400亿个孢子-10
×
400亿个孢子:0.3-3g腈吡螨酯。
[0016]进一步,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的配比为7
×
400亿个孢子个孢子:1.2g腈吡螨酯。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的药剂对叶螨的防治效果好。
[0019]本专利技术的白僵菌和腈吡螨酯具有对叶螨的协同增效作用。
[0020]本专利技术的药剂药效稳定。
[0021]本专利技术的药剂速效性好。
[0022]本专利技术的药剂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仅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24]以下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ZJU435油悬浮剂,由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活孢率97.6%);
[0025]以下30%腈吡螨酯悬浮剂由日本化学株式会社生产。
[0026]室内生测复配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0027]检测球孢白僵菌ZJU435油悬浮剂、腈吡螨酯悬浮剂及其复配组合物(具体见表1)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同时,计算共毒系数,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28]供试虫源:朱砂叶螨,重庆大学植物基地四季豆苗自养,温度27
±
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16:8h(L:D)。
[0029]供试药剂: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ZJU435油悬浮剂稀释500倍,浓度配制为2
×
107孢子/ml;30%腈吡螨酯悬浮剂稀释2000倍,然后将白僵菌油悬浮剂稀释液和30%腈吡螨酯悬浮剂稀释液按照表1所示体积比进行混合;
[0030]试验方法:
[0031]采用FAO(1980年)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将2cm
×
2cm双面胶带粘在载玻片的一端,用小毛笔轻轻挑起成螨将其背部粘在胶带上(不能将螨足、触须和口器粘住),每片粘4列,每列10头;
[0032]将粘够40头红蜘蛛的载玻片放入清洁无毒的大培养皿内,并在培养皿内放一保湿棉球保湿,加盖后于室温下放置2h,随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红蜘蛛粘着状况,剔除死亡及不活跃个体,统计活虫数,作为试验基数;
[0033]将统计过数量的玻片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轻摇5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放入培养皿内,培养皿内放一保湿棉球,加盖后置于温度为27
±
1℃、相对湿度75%、光照L∶D为16∶8的培养箱内,48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死亡情况,以毛笔轻触螨体,
螯肢不动者视为死亡,根据调查结果选出有效浓度;
[0034]并设置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0035]数据处理:
[0036]采用POLO Plus软件计算毒力回归式,计算参数包括:斜率b值及标准误差、卡平方、自由度、LC
50
值及95%置信限。
[0037]联合毒力评价方法:
[0038]采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
[0039]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
50
/供试药剂的LC
50
)
×
100
[0040]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药剂A单用的LC
50
/药剂A和B混用的LC
50
)
×
100
[0041]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TI(A)
×
a+TI(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杀叶螨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括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孢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ZJU43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的配比为1
×
400亿个孢子-10
×
400亿个孢子:0.3-3g腈吡螨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球孢白僵菌和腈吡螨酯的配比为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玉先隆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谷百奥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