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作为专利>正文

一种回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80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流阀,属于阀门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回流阀包括:阀体、压盖、止回阀瓣、弹性连接件与旁路内件;阀体内具有主路通道、内件通道与旁路通道,主路通道与内件通道之间相互交叉连通,旁路通道的中心线与主路通道的中心线、内件通道的中心线垂直;旁路内件位于内件通道内,止回阀瓣的一端与旁路内件连接,另一端与弹性连接件连接,压盖盖合在内件通道的第一端,且弹性连接件位于压盖与止回阀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是当需要对回流阀内部件进行更换和维修时,通过拆卸压盖对回流阀内的部件进行更换和维修,不需要将回流阀拆卸,在不影响回流阀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小了现场工作量和维修难度。了现场工作量和维修难度。了现场工作量和维修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流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回流阀。

技术介绍

[0002]回流阀是用来防止泵因压力过高而被破坏的阀门,当与泵连接的管路或其他装置中的介质压力超过设定值,回流阀会自动释放压力,从而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0003]相关技术提供的回流阀包括主回路和支回路,主回路和支回路之间垂直连接,主回路内设置有止回阀瓣,当泵处于额定工作状态时,回流阀主回路止回阀瓣全开,主回路具有最小的流阻损失,保证泵的扬程能够充分利用。
[0004]设计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在需要维修、维护和更换回流阀内件时,必须将回流阀拆解才可以进行维修和更换,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作量,且回流阀很容易进入灰渣,造成堵塞和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流阀。可以解决在需要维修、维护和更换回流阀内件时,必须将回流阀拆解才可以进行维修和更换,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作量,且回流阀很容易进入灰渣,造成堵塞和卡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回流阀,所述回流阀包括:阀体、压盖、止回阀瓣、弹性连接件与旁路内件;
[0008]所述阀体内具有主路通道、内件通道与旁路通道,所述主路通道与所述内件通道之间相互交叉连通,所述旁路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主路通道的中心线、所述内件通道的中心线垂直;
[0009]所述旁路内件位于所述内件通道内,所述止回阀瓣的一端与所述旁路内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压盖盖合在所述内件通道的第一端,且所述弹性连接件位于所述压盖与所述止回阀瓣之间。
[0010]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旁路内件包括:减压衬套、多个减压塞和第一连接件;
[0011]所述减压衬套位于所述内件通道内,所述减压衬套的第一端与所述止回阀瓣连接,所述减压衬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多个减压塞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减压衬套上。
[0012]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压塞外壁的一端具有弧形凸起,与所述弧形凸起相对的另一端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下一个减压塞的弧形凸起相匹配,且所述凹槽的凹面朝向所述减压衬套的第二端。
[0013]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阀还包括:支路通道,所述支路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主路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阀体的内壁和所述减压衬套之间形成的间隙连通,所述阀体的内壁和所述减压衬套之间形成的间隙与所述旁路通道连通。
[0014]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旁路内件还包括:调整杆,所述减压衬套的第二
端还具有调整孔,所述调整杆通过所述调整孔调整所述减压衬套内的压力。
[0015]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阀还包括:阻尼件,所述压盖上具有连接孔,所述阻尼件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止回阀瓣连接,所述阻尼件用于调节所述回流阀内的阻力。
[0016]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回阀瓣为碗状阀瓣,所述碗状阀瓣的碗心朝向所述主路通道与所述内件通道的交汇处,碗底朝向所述内件通道的第一端。
[0017]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阀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压盖的外沿,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压盖与所述阀体。
[0018]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内沿所述内件通道方向具有台阶,所述台阶用于所述主路通道关闭时所述止回阀瓣与所述台阶相抵。
[0019]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阀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压盖与所述阀体连接处沿圆周方向具有密封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密封凹槽内。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流阀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流阀,通过设置主路通道与内件通道之间相互交叉连通,改变回流阀内流体以往的直流通道结构,改变了流体的流动方向,降低了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而降低了回流阀的流阻,减小了泵扬程的损失;通过设置弹性连接件,当泵处于额定工作状态时,流体经过主路通道,止回阀瓣受力压缩弹性连接件,止回阀瓣打开,使流体具有最小的流阻损失,保证泵的扬程能够充分利用;当泵的需求流量较小时,止回阀瓣的受力减小,在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止回阀瓣被压缩,向主路通道运动,主路通道的开口减小,进而使得经过主路通道的流量减小,使泵在最小流量下运行,有效保证泵的安全、可靠运行。当需要对回流阀内部件进行更换和维修时,通过拆卸压盖对回流阀内的部件进行更换和维修,不需要将回流阀拆卸,在不影响回流阀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小了现场工作量和维修难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流阀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压塞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阀体,101-主路通道,101-内件通道,103-支路通道,104-台阶,2-压盖,3-止回阀瓣,4-弹性连接件,5-旁路内件,51-减压衬套,52-减压塞,53-第一连接件,521-弧形凸起,522-凹槽,54-调整杆,6-阻尼件,7-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回流阀主要用于泵的保护中,当泵处于额定工作状态时,回流阀中主路通道全开,即回流阀的主路全开,此时回流阀具有最小的流阻损失,保证泵的扬程能够充分利用。当与泵连接的系统的需求流量较小时如果还保持泵在大流量下运行,可能会导致泵发生气蚀,流经泵的流体也会因为发热而产生闪蒸,造成泵的振动、噪音并引发泵故障。因此当与泵连接的系统的需求流量较小时就需要通过回流阀调整泵的流量,使流量经过旁路通道流出,
以保证在不停泵的情况下降低系统的流量,并且保证泵的安全可靠运行。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回流阀一般为T型结构,旁路通道和主路通道呈垂直状态。在需要维修、维护和更换内件时必须将回流阀拆解下来,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作量。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流阀,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28]一种回流阀,如图1所示,该回流阀包括:阀体1、压盖2、止回阀瓣3、弹性连接件4与旁路内件5;
[0029]阀体1内具有主路通道101、内件通道102与旁路通道,主路通道101与内件通道102之间相互交叉连通,旁路通道的中心线与主路通道101的中心线、内件通道102的中心线垂直;
[0030]旁路内件5位于内件通道102内,止回阀瓣3的一端与旁路内件5连接,另一端与弹性连接件4连接,压盖2盖合在内件通道102的第一端,且弹性连接件4位于压盖2与止回阀瓣3之间。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流阀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流阀,通过设置主路通道101与内件通道102之间相互交叉连通,改变回流阀内流体以往的直流通道结构,改变了流体的流动方向,降低了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而降低了回流阀的流阻,减小了泵扬程的损失;通过设置弹性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阀包括:阀体(1)、压盖(2)、止回阀瓣(3)、弹性连接件(4)与旁路内件(5);所述阀体(1)内具有主路通道(101)、内件通道(102)与旁路通道,所述主路通道(101)与所述内件通道(102)之间相互交叉连通,所述旁路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主路通道(101)的中心线、所述内件通道(102)的中心线垂直;所述旁路内件(5)位于所述内件通道(102)内,所述止回阀瓣(3)的一端与所述旁路内件(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连接件(4)连接,所述压盖(2)盖合在所述内件通道(102)的第一端,且所述弹性连接件(4)位于所述压盖(2)与所述止回阀瓣(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内件(5)包括:减压衬套(51)、多个减压塞(52)和第一连接件(53);所述减压衬套(51)位于所述内件通道(102)内,所述减压衬套(51)的第一端与所述止回阀瓣(3)连接,所述减压衬套(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3)连接,所述多个减压塞(52)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减压衬套(5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塞(52)外壁的一端具有弧形凸起(521),与所述弧形凸起(521)相对的另一端具有凹槽(522),所述凹槽(522)与下一个减压塞(52)的弧形凸起(521)相匹配,且所述凹槽(522)的凹面朝向所述减压衬套(51)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阀还包括:支路通道(103),所述支路通道(103)的一端与所述主路通道(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作为杨亮亮马龙王士杰贾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李作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