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79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包括聚酯纤维层(1)、聚醚酯纤维层(2)和聚丙烯纤维层(3),所述聚醚酯纤维层(2)为网状结构,所述聚酯纤维层(1)设于聚醚酯纤维层(2)上表面,所述聚丙烯纤维层(3)设于聚醚酯纤维层(2)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孔隙率大、蓬松性好、柔软透气性能优越。柔软透气性能优越。柔软透气性能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


[0001]本技术涉及非无纺布
,具体是指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

技术介绍

[0002]非纺织物又称无纺布,是采用聚合物为原料,经过熔融、喷丝、针刺、热压等工序得到的无编织布料,具有透气性好,柔软,有弹性,韧性大,经久耐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家居装饰、服装、工农业等诸多方面,在人们日常生活占有重要地位。
[000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的体感舒适度,现有的常规非纺织物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孔隙率大、蓬松性好、柔软透气性能优越的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包括聚酯纤维层、聚醚酯纤维层和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醚酯纤维层为网状结构,所述聚酯纤维层设于聚醚酯纤维层上表面,所述聚丙烯纤维层设于聚醚酯纤维层下表面。
[000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以网状结构的聚醚酯纤维层作为中层衔接,结构蓬松性好,孔隙率大,透气性好,将聚酯纤维层设于聚醚酯纤维层的上表面,利用其较高的强度以及弹性恢复能力,可以避免聚醚酯纤维层的网状结构过度变形,影响使用寿命,将聚丙烯纤维层设于聚醚酯纤维层的下表面,利用其优良的透气柔软性能,贴靠人体,可以有效提供使用体感,三层结构设计,简单易生产,可方便的应用于内衣,尿不湿等要求柔软蓬松性能的领域。
[0007]作为改进,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由聚丙烯上层和聚丙烯下层复合而成,多层结构设计,保障表面柔软性能。
[0008]作为改进,所述聚酯纤维层与聚醚酯纤维层经超声波粘合。
[0009]作为改进,所述聚醚酯纤维层与聚丙烯纤维层经超声波粘合。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结构示意图。
[0011]如图所示:1、聚酯纤维层,2、聚醚酯纤维层,3、聚丙烯纤维层,4、聚丙烯上层,5、聚丙烯下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结合图1所示,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包括聚酯纤维层1、聚醚酯纤维层2和聚丙烯纤维层3,所述聚醚酯纤维层2为网状结构,所述聚酯纤维层1设于聚醚酯纤维层2上表面,
所述聚丙烯纤维层3设于聚醚酯纤维层2下表面。
[0014]所述聚丙烯纤维层3由聚丙烯上层4和聚丙烯下层5复合而成,所述聚酯纤维层1与聚醚酯纤维层2经超声波粘合,所述聚醚酯纤维层2与聚丙烯纤维层3经超声波粘合。
[0015]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聚丙烯纤维层3经聚丙烯上层4和聚丙烯下层5复合而成,聚醚酯纤维层2进行拉网形成网状结构,最后将聚酯纤维1和聚丙烯纤维层3经超声波分别粘合于聚醚酯纤维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0016]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酯纤维层(1)、聚醚酯纤维层(2)和聚丙烯纤维层(3),所述聚醚酯纤维层(2)为网状结构,所述聚酯纤维层(1)设于聚醚酯纤维层(2)上表面,所述聚丙烯纤维层(3)设于聚醚酯纤维层(2)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蓬松柔软非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林李少杰郭海敏张静茹陈银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雨淙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