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18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水动态水模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包括复合流道、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环形组件,复合流道包括多个试验管,第一换向组件包括包括第一换向板和第一密封板,第一换向组件上设置有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和多个用于连通两个试验管的第一换向槽,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二换向板和第二密封板,第二换向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通两个试验管的第二换向槽,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均为耐高温的工程塑料制成、多个试验管通过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顺次连通形成满足实验长度要求并且不会产生原电池反应的管体。池反应的管体。池反应的管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水动态水模试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冷却水动态模拟试验是在实验室给定条件下,用换热器对冷却水进行加热,模拟冷却水现场的流速、水质、流态、换热材质、换热强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浓缩倍数、pH值、电导率值、水处理剂添加浓度等主要工艺参数,综合评定水处理剂的缓蚀和阻垢性能。传统的换热器采用常压饱和蒸汽加热,这种换热形式加热温度比较高并且不可调,与冷却水现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并且换热器的结构也比较复杂,需要诸如蒸汽炉,冷凝器等装置,成本造价也比较高。由于热水的温度比蒸汽的温度低,为了达到与蒸汽换热器同样的换热效果,需要加长试验管的长度,根据试验管材质规格的不同,经多次实验得在出极端情况下试验管的长度需要达到4000mm,但是一个4000mm长度的换热器的体积和空间占用过大,显然不太现实,而试验管折弯则会导致原电池反应等一系列影响试验结果的现象,故需要一种满足上述需求而不会占用过多空间的试验用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试验管道,包括复合流道、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环形组件,复合流道包括多个试验管,第一换向组件包括包括第一换向板和第一密封板,第一换向组件上设置有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和多个用于连通两个试验管的第一换向槽,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二换向板和第二密封板,第二换向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通两个试验管的第二换向槽,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均为耐高温的工程塑料制成、多个试验管通过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顺次连通形成满足实验长度要求并且不会产生原电池反应的管体。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的是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包括复合流道、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换向板和第一密封板,第一换向板的一侧板面开设有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和多个第一换向槽,第一密封板贴于第一换向板的板面以将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和多个第一换向槽封闭,所述第一密封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密封孔,进水接口和排水接口分别与一个第一密封孔正对连通,每个第一换向槽均与两个第一密封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二换向板和第二密封板,第二换向板的一侧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换向槽,第二密封板贴于第二换向板的板面以将多个第二换向槽封闭,第二密封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密封孔,每个第二换向槽均与两个第二密封孔对应连通;所述复合流道包括多段试验管,多个试验管均设置在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之间,试验管的一端与第一密封孔连接以与进水接口、排水接口或第一换向槽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密封孔连接以与第二换向槽连通,多个试验管顺次连通以形成两端管口分别与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连通的复合式管道。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内均固定穿设有连接管。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均为圆盘形,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平行正对设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换向槽和第二换向槽的槽口均为直槽口形,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均为多个并且数量相等以安装多个复合流道。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均由耐高温的工程塑料制成。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试验管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密封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多个试验管互相平行设置。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有:与一个第一换向槽连通的两个试验管通过第一换向槽换向连通,与一个第二换向槽连通的两个试验管通过第二换向槽换向连通,多个试验管通过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环形组件连通形成符合需求的密封管道,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为该密封管道的两个管口,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均为耐高温的工程塑料制成,使得复合流道满足试验需求的同时不会产生影响试验精度的原电池反应;本结构可用于换热器等相关设备,采用分段式的方式可有效降低设备整体体积,大大方便了换热器等设备的使用;本结构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多个复合流道,多个复合流道的试验管的管径、材质等不同从而可同时进行多个参数的试验。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试验管与第一换向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第一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第一换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连接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第二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第二换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的试验管与第一换向槽、进水接口以及出水接口的连接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流道应用于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换向板,2、第一密封板,3、进水接口,4、出水接口,5、第一换向槽,6、第二换向板,7、第二密封板,8、第二换向槽,9、试验管,1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所示: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包括复合流道、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
组件,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换向板1和第一密封板2,第一换向板1的一侧板面开设有进水接口3、出水接口4和多个第一换向槽5,进水接口3和出水接口4为通孔且二者内部均固定穿设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管体位于远离第一换向槽5所在一侧,连接管10用于连接外部管道,连接管10的管壁上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一换向槽5的槽口为直槽口形,第一密封板2固定贴于第一换向板1的板面以将进水接口3、出水接口4和多个第一换向槽5的插口处封闭,第一密封板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密封孔,第一密封孔为贯穿第一密封板2相对两侧板面的通孔,进水接口3和排水接口分别与一个第一密封孔正对连通,每个第一换向槽5均与两个第一密封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二换向板6和第二密封板7,第二换向板6的一侧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换向槽8,第二换向槽8的槽口为直槽口形,第二密封板7固定贴于第二换向板6的一侧板面以将多个第二换向槽8的插口封闭,第二密封板7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密封孔,每个第二换向槽8均与两个第二密封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均由耐高温的工程塑料制成,优选状态下二者整体均为圆盘形并且二者平行正对设置。
[0014]所述复合流道安装在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之间,复合流道包括多段试验管9,多个试验管9互相平行,多个试验管9位于第一换向组件的一端与多个第一密封孔连接以与进水接口3、排水接口或第一换向槽5连通,试验管9的外壁与第一密封孔密封连接,多个试验管9位于第二换向组件的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密封孔连接以分别与多个第二换向槽8连通,试验管9的外壁与第二密封孔也密封连接,多个试验管9通过多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流道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流道、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换向板(1)和第一密封板(2),第一换向板(1)的一侧板面开设有进水接口(3)、出水接口(4)和多个第一换向槽(5),第一密封板(2)贴于第一换向板(1)的板面以将进水接口(3)、出水接口(4)和多个第一换向槽(5)封闭,所述第一密封板(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密封孔,进水接口(3)和出水接口(4)分别与一个第一密封孔正对连通,每个第一换向槽(5)均与两个第一密封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二换向板(6)和第二密封板(7),第二换向板(6)的一侧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换向槽(8),第二密封板(7)贴于第二换向板(6)的板面以将多个第二换向槽(8)封闭,第二密封板(7)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密封孔,每个第二换向槽(8)均与两个第二密封孔对应连通;所述复合流道包括多段试验管(9),多个试验管(9)均设置在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之间,试验管(9)的一端与第一密封孔连接以与进水接口(3)、出水接口(4)或第一换向槽(5)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顾毅康王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水云踪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