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616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包含两个金属阻尼单元,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包含至少一个U型段,两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分别设于立柱两侧,每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柱和连接板,所述金属阻尼单元的变形方向适配所述梁体相对于所述垫石的移动方向。采用本装置使防落梁装置具备了显著的减震耗能能力,结构形式合理简洁,结构尺寸小,减少桥墩受力,利于保护桥梁结构,方便震后修复,具备二级硬抗限位的能力,对现有采用垫石防落梁装置的桥梁的改建提出了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对我国铁路桥梁的高烈度地区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重大意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防落梁耗能
,特别涉及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分布有较多的地震带,且地震带很多都处于高寒高海拔等恶劣的环境,如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因此,不论铁路桥还是公路桥,抗震性是桥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减隔震设计方法是一种用于桥梁抗震设计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方法通常能够有效提高桥梁的设防水准,降低工程造价,减小震后维修的费用。
[0003]在高烈度地区,现有的桥梁都是常规支座加上型钢防落梁装置或者混凝土挡块防止落梁,地震来临时属于“硬抗”类,增大了桥墩和梁体的受力,导致增大了桥墩截面要求和桥墩配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防落梁挡块缺乏地震耗能能力,在高烈度地震区的适应性差,受冲击锚固容易破坏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包含两个金属阻尼单元,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包含至少一个U型段,两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分别设于立柱两侧,每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柱和连接板,所述金属阻尼单元的变形方向适配所述梁体相对于所述垫石的移动方向;所述立柱用于连接梁体,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垫石;或者,所述立柱用于连接垫石,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梁体。
[0006]初始状态下,所述立柱与连接板具有间距,以便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具有充分变形空间。
[0007]其中,所述U型段用于指代具有两个连接臂和底部的类似“U”的结构,并非限制所述U型段两个连接臂长度必须相等或底部为凹弧面或开口和底部等宽。
[0008]所述金属阻尼单元的变形方向适配所述梁体相对于所述垫石的移动方向,根据所述U型段的结构特点,如两个连接臂相对靠近、远离、扭转,都能带动所述U型段变形进而耗能,也就是,所述梁体相对于所述垫石移动能够带动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发生变形即可。
[0009]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在所述立柱两侧各连接一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每侧的所述金属阻尼单元还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由于所述立柱和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梁体或垫石,能够防止落梁的发生,当梁体相对于桥墩上的垫石运动时,就能够带动所述立柱与连接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发生形变来耗散地震能量,并且即使当所述金属阻尼单元达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立柱自身仍具有强度富余量,因而具备二级硬抗限位的能力。两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分别设于立柱两侧,利于对所述立柱与连接板的相对位置的约束,有利于保证整个耗能防落梁装置的稳定,由于所述U型段具有两个连接臂,安装时方便连接,变形空间、幅度较大,变形方向较多,益于充分利用,即使
与纵桥向或横桥向存在偏差,也能够起到耗能的效果,减少现有设计安装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方向性,降低结构设计难度,避免梁体与防落梁装置的刚性碰撞,减少桥墩受力,利于保护桥梁结构,方便震后修复,对现有采用垫石防落梁装置的桥梁的改建提出了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对我国铁路桥梁的高烈度地区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0010]优选的,所述U型段串联连接,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包含两个第一连接臂,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分别连接所述立柱和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U型段通过第二连接臂连接。
[0011]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的结构参数适配。
[0012]将若干个所述U型段串联连接,以提高耗能能力,结构参数的适配利于装置变形的稳定性。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U型段的横截面呈U型。
[0014]即,所述U型段平放设置,便于所述金属阻尼单元的布置、安装,有利于降低装置的高度,便于所述U型段充分发生变形。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U型段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板。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U型段的开口朝向能够替换为交错设置,连接所述立柱的所述U型段和连接所述连接板的所述U型段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板。
[0017]优选的,所述U型段的倒角为弧形倒角。
[0018]有利于变形。
[001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含挡板和所述挡板两侧的侧板,所述挡板用于连接所述梁体或垫石,所述挡板设有条形安装孔,所述侧板连接对应的所述金属阻尼单元。
[0020]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有利于释放所述梁体因温度、荷载产生的相对位移,避免桥梁正常使用阶段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参与耗能,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00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侧板和金属阻尼单元通过拼装板连接,所述拼装板分别与所述侧板和金属阻尼单元螺栓连接。
[00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立柱的一侧设有加劲板。
[002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阻尼单元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立柱。
[0024]优选的,两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1)为一体成型构件。
[0025]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结构尺寸小,能够保证整个耗能防落梁装置的稳定,安装方便,变形空间、幅度较大,变形方向较多,益于充分利用,减少现有设计安装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方向性,降低结构设计难度,能够防止落梁的发生,避免梁体与防落梁装置的刚性碰撞,减少桥墩受力,利于保护桥梁结构,方便震后修复,并且即使当所述金属阻尼单元达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立柱自身仍具有强度富余量,因而具备二级硬抗限位的能力,对现有采用垫石防落梁装置的桥梁的改建提出了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对我国铁路桥梁的高烈度地区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0026]2、所述U型段平放设置,便于所述金属阻尼单元的布置、安装,有利于降低装置的高度,便于所述U型段充分发生变形。
[0027]3、有利于释放所述梁体因温度、荷载产生的相对位移,避免桥梁正常使用阶段所述金属阻尼单元参与耗能,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0028]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的结构立面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的结构断面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的变形示意图一;图5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的变形示意图二;图6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的变形示意图三;图7为实施例1中的另一种金属阻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实施例1中的另一种金属阻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实施例2中的金属阻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实施例2中的金属阻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中标记:1-金属阻尼单元,11-第一连接臂,12-第二连接臂,2-立柱,3-连接板,31-加劲板,4-拼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1]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两个金属阻尼单元(1),所述金属阻尼单元(1)包含至少一个U型段,两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1)分别设于立柱(2)两侧,每个所述金属阻尼单元(1)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柱(2)和连接板(3),所述金属阻尼单元(1)的变形方向适配所述梁体相对于所述垫石的移动方向;所述立柱(2)用于连接梁体,所述连接板(3)用于连接垫石;或者,所述立柱(2)用于连接垫石,所述连接板(3)用于连接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段串联连接,所述金属阻尼单元(1)包含两个第一连接臂(1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11)分别连接所述立柱(2)和连接板(3),相邻两个所述U型段通过第二连接臂(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段的横截面呈U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段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板(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耗能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胜勇刘名君伍大同李锐罗启陈建峰罗静科窦亚超张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大通路桥机械有限公司四川铁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