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带式短路接地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144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铜带式短路接地线,包括第一铜带、第二铜带、第三铜带、短路铜线、导线夹、汇聚盒和通电感应指示灯,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上方均通过连接导线设有导线夹,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下方均设有短路铜线,所述短路铜线下端设有汇聚盒,所述汇聚盒上设有通电感应指示灯,所述汇聚盒内填充有氖气氛围,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下方的短路铜线穿过汇聚盒后绞合呈成线束;通过将短路接地线设计为带式短路接地线,柔韧性好,具有不受外界环境、设备型号、操作空间以及短路部位形状的工作条件影响,不受使用场合限制,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高,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优点,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带式短路接地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应用
,尤其涉及铜带式短路接地线。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领域中,电力企业日常的主要工作是电力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而在维护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停电检修的设备,就必须对设备进行停电验电并装设接地线。短路接地线是电力行业线路停电检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用来预防附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或误合闸时保证安全的生命之线。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作业地点、作业条件适宜的选择合适的短路接地线,不仅能够打破工作地点的局限性,还能极大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3]以往接地线的设备型号和种类比较单一,接地线的种类也只有高低压之分,但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过去的高低压接地线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设备型号。当前存在一些环网柜、开关柜、箱式变电站等电气设备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造型愈发精简,体积也越来越小,导致施工作业人员可操作性空间被压缩,极大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难度系数,给作业人员带来极大挑战,现有传统短路接地线在这些情况下中都无法轻易便捷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铜带式短路接地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铜带式短路接地线,通过将短路接地线设计为带式短路接地线,柔韧性好,具有不受外界环境、设备型号、操作空间以及短路部位形状的工作条件影响,不受使用场合限制,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高,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优点,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铜带式短路接地线,包括第一铜带、第二铜带、第三铜带、短路铜线、导线夹、汇聚盒和通电感应指示灯,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上方均通过连接导线设有导线夹,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上均套设有硅橡胶保护套,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下方均设有短路铜线,所述短路铜线由多组细软铜线丝绞合而成,所述短路铜线下端设有汇聚盒,所述短路铜线下端穿过汇聚盒,所述汇聚盒上设有通电感应指示灯,所述汇聚盒内填充有氖气氛围,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下方的短路铜线穿过汇聚盒后绞合呈成线束。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短路铜线上套设有耐高温透明保护套,所述硅橡胶保护套外壁上设有涂层。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与短路铜线连接处设有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和汇聚盒上均设有绝缘保护套。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上设有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固定套、第二绝缘固定套和第三绝缘固定套,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套、第二绝缘固定套和第三绝缘固定套之间通过铰接杆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套、第二绝缘固定
套和第三绝缘固定套上均设有通槽。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槽适配导线夹,所述通槽用于供导线夹穿过,所述通槽内部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开设高度分别与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的厚度相适配。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短路接地线设计为带式短路接地线,柔韧性好,具有不受外界环境、设备型号、操作空间以及短路部位形状的工作条件影响,不受使用场合限制,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高,通过在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上硅橡胶保护套,能够有效保护内部铜带,极大提升铜带的压缩与拉伸强度,且本专利技术的短路接地线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优点,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日常维护方便,保养费用低;2.本专利技术通过硅橡胶保护套上设置涂层,可以保证带有硅橡胶保护套的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上具备优良的耐高温性能以及优秀的耐电弧性和耐气候性,确保了短路铜带本身的寿命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短路铜线采用多股优质的细软铜线丝绞合而成,铜线丝间的受电面积增大,最大程度形成引流作用,提高了铜线丝的缠绕紧合度和使用寿命,通过在短路铜线上设置耐高温透明保护套,能够减轻使用时对短路铜线的磨损,提高安全性能;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汇聚盒内部填充氖气以及设置通电感应指示灯,可以对操作过程进行有效提醒与警示,有效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5.本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收纳组件,利用第一绝缘固定套、第二绝缘固定套、第三绝缘固定套、通槽和卡槽可以对使用结束后的第一铜带、第二铜带和第三铜带进行折叠式收纳,能有效节约收纳空间,且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收纳组件的装配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收纳组件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铜带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短路铜线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汇聚盒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金属连接件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2]其中:1、第一铜带;2、第二铜带;3、第三铜带;4、短路铜线;5、导线夹;6、汇聚盒;7、通电感应指示灯;8、硅橡胶保护套;9、线束;10、耐高温透明保护套;11、涂层;12、金属连接件;13、绝缘保护套;14、第一绝缘固定套;15、第二绝缘固定套;16、第三绝缘固定套;17、铰接杆;18、通槽;1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4]根据图1、2、3、4、5、6、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铜带式短路接地线,包括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第三铜带3、短路铜线4、导线夹5、汇聚盒6和通电感应指示灯7,所述第一铜带1、第
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上方均通过连接导线设有导线夹5,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上均套设有硅橡胶保护套8,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下方均设有短路铜线4,所述短路铜线4由多组细软铜线丝绞合而成,所述短路铜线4下端设有汇聚盒6,所述短路铜线4下端穿过汇聚盒6,所述汇聚盒6上设有通电感应指示灯7,所述汇聚盒6内填充有氖气氛围,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下方的短路铜线4穿过汇聚盒6后绞合呈成线束9。
[0015]所述短路铜线4上套设有耐高温透明保护套10,所述硅橡胶保护套8外壁上设有涂层11。
[0016]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与短路铜线4连接处设有金属连接件12,所述金属连接件12和汇聚盒6上均设有绝缘保护套13。
[0017]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上设有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固定套14、第二绝缘固定套15和第三绝缘固定套16,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套14、第二绝缘固定套15和第三绝缘固定套16之间通过铰接杆17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套14、第二绝缘固定套15和第三绝缘固定套16上均设有通槽18。
[0018]所述通槽18适配导线夹5,所述通槽18用于供导线夹5穿过,所述通槽18内部两侧设有卡槽19,所述卡槽19开设高度分别与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的厚度相适配。
[0019]操作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铜带式短路接地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第三铜带(3)、短路铜线(4)、导线夹(5)、汇聚盒(6)和通电感应指示灯(7),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上方均通过连接导线设有导线夹(5),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带(3)上均套设有硅橡胶保护套(8),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下方均设有短路铜线(4),所述短路铜线(4)由多组细软铜线丝绞合而成,所述短路铜线(4)下端设有汇聚盒(6),所述短路铜线(4)下端穿过汇聚盒(6),所述汇聚盒(6)上设有通电感应指示灯(7),所述汇聚盒(6)内填充有氖气氛围,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和第三铜下方的短路铜线(4)穿过汇聚盒(6)后绞合呈成线束(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带式短路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铜线(4)上套设有耐高温透明保护套(10),所述硅橡胶保护套(8)外壁上设有涂层(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波马世哲苏旭苏宇盖迪吕蛟龙王靖雯谭佳忆史博宇李俊张丽雪张宁隋佳含明鑫李佳琳湛树广张海王兴晨单燚郎岂吴思聪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