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13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色阻层以及钝化层,色阻层设置于第一基底上,色阻层包括蓝色色阻部和第一非蓝色色阻部,钝化层覆盖色阻层,钝化层包括第一钝化部和第二钝化部,第一钝化部覆盖在蓝色色阻部上,第二钝化部覆盖在第一非蓝色色阻部上,第一钝化部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钝化部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通过将第一钝化部到第二基板的距离设置小于第二钝化部到第二基板的距离,降低了显示面板的色串扰情况,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性能。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性能。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显示面板的分别率需求逐渐提高,但,高分辨率的产品由于像素与数据线间距小,导致数据线与像素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大,造成色串扰严重,进而造成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异常,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存在色串扰的问题,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性能。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0005]第一基底;
[0006]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上,所述色阻层包括蓝色色阻部和第一非蓝色色阻部;以及
[0007]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色阻层,所述钝化层包括第一钝化部和第二钝化部,所述第一钝化部覆盖在所述蓝色色阻部上,所述第二钝化部覆盖在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上;
[0008]所述第一钝化部到所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钝化部到所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0009]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蓝色色阻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的厚度。
[0010]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钝化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钝化部的厚度。
[0011]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钝化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钝化部的厚度。
[0012]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蓝色色阻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的厚度。
[0013]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色阻层还包括第二非蓝色色阻部,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的颜色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的颜色不同;所述钝化层还包括第三钝化部,所述第三钝化部覆盖在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上;
[0014]所述第三钝化部到所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0015]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蓝色色阻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的厚度,所述蓝色色阻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的厚度,所述
第一非蓝色色阻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的厚度不相同。
[0016]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钝化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钝化部的厚度,所述第一钝化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钝化部的厚度,所述第二钝化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三钝化部的厚度不相同。
[0017]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第一基底上;或
[0018]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一基底上。
[0019]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为红色色阻部和绿色色阻部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为红色色阻部和绿色色阻部中的另一种。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一钝化部到第一基板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第二钝化部到第一基板的距离,进而降低了显示面板色串扰情况,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色度图。
[0024]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色度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七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八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九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5]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二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00、与所述第一基板10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具体描
述如下:
[0038]所述第一基板100包括第一基底110、色阻层120以及钝化层130。所述色阻层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110上。所述色阻层120包括蓝色色阻部121和第一非蓝色色阻部122。所述蓝色色阻部121的厚度D1大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122的厚度D2。所述蓝色色阻部121的厚度D1为1000纳米-3200纳米。具体的,所述蓝色色阻部121的厚度D1可以为1100纳米、1800纳米、2500纳米、2980纳米或3100纳米等。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122的厚度D2为800纳米-3000纳米。具体的,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122的厚度D2可以为810纳米、850纳米、1200纳米、2000纳米、2800纳米或2942纳米等。
[003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层120还包括第二非蓝色色阻部123。所述蓝色色阻部121与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123设置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122的两侧。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123的颜色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122的颜色不同。所述蓝色色阻部121的厚度D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123的厚度D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蓝色色阻部121的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123的厚度D3。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123的厚度D3为800纳米-3000纳米。具体的,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123的厚度D3可以为810纳米、850纳米、1200纳米、2000纳米、2800纳米或2942纳米等。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122为红色色阻部和绿色色阻部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非蓝色色阻部123为红色色阻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上,所述色阻层包括蓝色色阻部和第一非蓝色色阻部;以及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色阻层,所述钝化层包括第一钝化部和第二钝化部,所述第一钝化部覆盖在所述蓝色色阻部上,所述第二钝化部覆盖在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上;所述第一钝化部到所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钝化部到所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色阻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钝化部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钝化部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色阻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非蓝色色阻部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层还包括第二非蓝色色阻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伟金一坤海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