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型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04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1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混型燃烧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两端开口的流动通道,流动通道中设有扰流机构;流动通道的一端用于与尾气输送机构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净化机构连通;燃烧室,燃烧室设于流动通道中且与流动通道连通;尾气接头,尾气接头与燃烧室连通;点火室,点火室与壳体连接且与燃烧室连通,点火室中设有点火棒;喷油嘴,喷油嘴与点火室连接,喷油嘴的高度高于燃烧室的高度;以及输气机构,输气机构同时与点火室以及燃烧室连通,用于将空气分别引入点火室以及燃烧室。喷油嘴不易被堵塞,燃烧效率高,再生效率高。再生效率高。再生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混型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混型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重型车及部分轻型车上广泛采用的柴油机,具有燃油消耗率低、CO2排放量少,低转速时有大功率、高转矩输出等优势;但排放的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远高于汽油车,特别是PM排放量是汽油车的20-60倍,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随着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排放法规对其相关限制也不断提高。为改善民众居住环境,提升民众生活质量,需对部分柴油车加装尾气后处理器系统,主要降低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排放量。该系统主要分为被动再生和主动再生两种;其中,主动再生是通过控制进气和发动机缸内喷油,利用载体辅助提高颗粒捕集器内的温度,使碳颗粒与氧气燃烧反应,有着温度高、再生速度快等优点。燃烧器是实现主动再生的一个重要部件。
[0003]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燃烧器存在如下缺点:
[0004]再生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混型燃烧器,其能够增强再生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混型燃烧器,包括:
[0008]壳体,壳体具有两端开口的流动通道,流动通道中设有扰流机构;流动通道的一端用于与尾气输送机构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净化机构连通;
[0009]燃烧室,燃烧室设于流动通道中且与流动通道连通;
[0010]尾气接头,尾气接头与燃烧室连通;
[0011]点火室,点火室与壳体连接且与燃烧室连通,点火室中设有点火棒;
[0012]喷油嘴,喷油嘴与点火室连接,喷油嘴的高度高于燃烧室的高度;
[0013]以及输气机构,输气机构同时与点火室以及燃烧室连通,用于将空气分别引入点火室以及燃烧室。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尾气接头具有变径腔,变径腔具有缩口端和敞口端,变径腔的内径在从敞口端向缩口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缩口端与燃烧室连通,敞口端用于与尾气输送机构连通。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扰流机构包括第一扰流组件,第一扰流组件套设于燃烧室外,且与壳体的内周壁连接。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扰流机构还包括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套设于燃烧室外,且与壳体的内周壁连接;导流组件位于第一扰流组件的在尾气流动方向上的前方。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罩,导流罩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导流罩
的内径在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端与壳体的内周壁密封连接,第一端套设于燃烧室外,且第一端与燃烧室的外周壁具有间距。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与燃烧室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环形通道。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扰流机构还包括第二扰流组件,第二扰流组件位于导流组件远离第一扰流组件的一侧;
[0020]第二扰流组件包括分流盖、扰流叶片和扰流板;扰流板与壳体连接,扰流板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排气孔,扰流叶片设于扰流板上;分流盖与扰流板连接且位于扰流板远离导流组件的一侧,分流盖具有导流斜面,导流斜面用于将从排气孔排出的气流由扰流板的中部位置引导至边缘位置。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流斜面设置为锥形面。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流盖上还设有阻挡片,阻挡片沿分流盖的径向向外凸出分流盖的外周面;阻挡片在与分流盖的轴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与排气孔重合。
[00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输气机构包括气管接头、主气管和支气管,主气管与支气管均与气管接头连接,主气管与燃烧室连通,支气管与点火室连通。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5]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混型燃烧器,使用时,油箱中的油经过喷油嘴、依靠点火棒加热到高温状态下后以雾化的状态进入点火室,与空气预混后再继续向燃烧室流动;由于喷油嘴的高度高于燃烧室的高度,因此,受重力影响,大部分尾气进入燃烧室后具有向下流动的趋势,尾气不易上升至喷油嘴所在位置,尾气不易堵塞喷油嘴,换句话说,喷油嘴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堵塞,不易造成燃烧效率的降低,也即再生效率高。即使进入燃烧器的尾气流动变化大,由于点火室通过输气机构通入有空气,空气使得点火室内形成有气流阻力,使得燃烧室内的尾气也不易向上流动至喷油嘴所在位置,不易造成喷油嘴的堵塞。
[0026]同时,一部分尾气通过尾气接头直接进入燃烧室,增大了燃烧室内部气体的流速,使燃烧室内升温稳定后位于内部的气体不会出现较大的浮动,减少了蒸发不良带来的后果;另一部分尾气直接进入到燃烧室与壳体之间的区域,通过设于壳体内的扰流机构时,受扰流机构的影响,背压增强,形成旋流,从而使燃烧更加均匀,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进而提高再生效率。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混型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混型燃烧器的剖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混型燃烧器的拆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扰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标:
[0034]100-壳体;110-流动通道;120-第一开口端;130-第二开口端;140-第一安装孔;150-第二安装孔;200-燃烧室;210-封闭端;220-第二进气口;300-尾气接头;310-缩口端;320-敞口端;400-点火室;410-内筒;420-外筒;421-第一进气口;430-环形进气腔;500-喷油嘴;600-输气机构;610-气管接头;620-主气管;630-支气管;700-进油接头;800-扰流机构;810-第一扰流组件;811-第一扰流板;812-第一扰流叶片;820-导流组件;830-第二扰流组件;831-第二扰流板;832-第二扰流叶片;833-分流盖;834-阻挡片;900-点火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混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两端开口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中设有扰流机构;所述流动通道的一端用于与尾气输送机构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净化机构连通;燃烧室,所述燃烧室设于所述流动通道中且与所述流动通道连通;尾气接头,所述尾气接头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点火室,所述点火室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点火室中设有点火棒;喷油嘴,所述喷油嘴与所述点火室连接,所述喷油嘴的高度高于所述燃烧室的高度;以及输气机构,所述输气机构同时与所述点火室以及所述燃烧室连通,用于将空气分别引入所述点火室以及所述燃烧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接头具有变径腔,所述变径腔具有缩口端和敞口端,所述变径腔的内径在从所述敞口端向所述缩口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缩口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敞口端用于与所述尾气输送机构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机构包括第一扰流组件,所述第一扰流组件套设于所述燃烧室外,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混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机构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套设于所述燃烧室外,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连接;所述导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扰流组件的在尾气流动方向上的前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混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流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仕琪刘颖帅张运和范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