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591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包括呈中空圆柱体状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圆盘,所述外套筒的内部贯穿有内杆,所述外套筒的底端内壁处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内刮环,所述内刮环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与等腰梯形组合的复合机构,所述内杆与内刮环贯穿连接,所述内刮环的内径与内杆的外径相等,所述内刮环的底端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圆柱状结构,且所述连接柱凸出至圆盘的底端面外部;通过设计的内刮环,可以在测量结束后,将内杆底部表面的淤泥进行清理,操作起来十分方便,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繁琐,也避免了长时间不清理造成淤泥凝结而影响后续测量的现象,且该内刮环可以拆卸清理,灵活性较高。灵活性较高。灵活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体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河道底泥疏浚工程中,需要对河道底泥泥量进行核算,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中的工期控制和成本控制,因此对水底底泥厚度的测量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0003]公告号:CN 206430670 U,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通过内杆与外杆及圆盘的方式对河底的底泥厚度进行测量,操作简单,但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其一,该装置在放入水中向底泥位置移动时,圆盘会与水面接触,产生较大的阻尼力,不利于下移;其二,在检测完成后,内杆表面粘附的泥土清理较为困难,因此存在可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公告号:CN 206430670 U,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通过内杆与外杆及圆盘的方式对河底的底泥厚度进行测量,操作简单,但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其一,该装置在放入水中向底泥位置移动时,圆盘会与水面接触,产生较大的阻尼力,不利于下移;其二,在检测完成后,内杆表面粘附的泥土清理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包括呈中空圆柱体状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圆盘,所述外套筒的内部贯穿有内杆,所述外套筒的底端内壁处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内刮环,所述内刮环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与等腰梯形组合的复合机构,所述内杆与内刮环贯穿连接,所述内刮环的内径与内杆的外径相等。
[0006]优选的,所述内刮环的底端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圆柱状结构,且所述连接柱凸出至圆盘的底端面外部。
[0007]优选的,所述圆盘、内刮环以及外套筒的底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0008]优选的,所述圆盘的表面等角度开设有多个透水槽,所述透水槽的横截面呈倒“Z”型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内杆的顶端面上固定有内把手,所述内杆的中部表面设置有延伸至顶部表面的刻度尺,所述内杆的底端面呈锥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顶端面上安装有外把手,所述外套筒与外把手均为金属材质构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计的内刮环,可以在测量结束后,将内杆底部表面的淤泥进行清理,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即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繁琐,也避免了长时间不清理造成淤泥凝结而影响后续测量的现象,且该内刮环可以拆卸清理,以及更换,灵活性较高;
[0013]2.通过设计的透水槽,可以在圆盘进入水内,降低受到的阻力,便于省力,同时在后期的测量中,也不影响正常的阻尼限位,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圆盘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圆盘的剖视图;
[0018]图中:1、外把手;2、外套筒;3、内杆;4、圆盘;5、刻度尺;6、内把手;7、内刮环;8、连接柱;9、内槽;10、透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包括呈中空圆柱体状的外套筒2,外套筒2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圆盘4,外套筒2的内部贯穿有内杆3,外套筒2的底端内壁处开设有内槽9,内槽9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内刮环7,设计的内刮环7,可以在测量结束后,将内杆3底部表面的淤泥进行清理,操作起来十分方便,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繁琐,也避免了长时间不清理造成淤泥凝结而影响后续测量的现象,且该内刮环7可以拆卸清理,以及更换,灵活性较高,内刮环7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与等腰梯形组合的复合机构,内杆3与内刮环7贯穿连接,内刮环7的内径与内杆3的外径相等。
[00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刮环7的底端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柱8,连接柱8为圆柱状结构,且连接柱8凸出至圆盘4的底端面外部。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圆盘4、内刮环7以及外套筒2的底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圆盘4的表面等角度开设有多个透水槽10,通过设计的透水槽10,可以在圆盘4进入水内,降低受到的阻力,便于省力,同时在后期的测量中,也不影响正常的阻尼限位,操作起来十分方便,透水槽10的横截面呈倒“Z”型结构。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杆3的顶端面上固定有内把手6,内杆3的中部表面设置有延伸至顶部表面的刻度尺5,内杆3的底端面呈锥形结构。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套筒2的顶端面上安装有外把手1,外套筒2与外把手1均为金属材质构件。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内刮环7与内槽9螺纹连接,随后即可进行使用,在使用中,通过外把手1和内把手6将内杆3以及圆盘4放入河道内,在放置中,圆盘4会与水面形成一定的张力,此时水从圆盘4表面开设的多个透水槽10内透过,以降低圆盘4受到的阻力,便于插入,当圆盘4接触到水底底泥时,阻力变大,同时通过透水槽10的设计,底泥较难贯穿出去,此时通过圆盘4支撑,停止继续向下移动,此时按动内把手6,内把手6带动内杆3向水底底泥内插入,直至插入中遇到较大的阻力时停止,与此
同时,观察刻度尺5的变化,通过刻度尺5数值的变化来显示底泥的厚度,此装置在使用中,在水位较浅的地区进行使用,且水位不超过外套筒2的高度,测量结束后,将该装置整体拿出,再通过内把手6将内杆3提起,在提起的过程中,通过内刮环7将粘附在内杆3底部表面的淤泥刮除,完成清理,当需要对内刮环7的位置处进行清理时,通过外部钳子等固定结构夹住连接柱8,通过连接柱8带动内刮环7旋转,使得内刮环7与内槽9的内壁分离,随后进行清理即可。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包括呈中空圆柱体状的外套筒(2),所述外套筒(2)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圆盘(4),所述外套筒(2)的内部贯穿有内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的底端内壁处开设有内槽(9),所述内槽(9)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内刮环(7),所述内刮环(7)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与等腰梯形组合的复合机构,所述内杆(3)与内刮环(7)贯穿连接,所述内刮环(7)的内径与内杆(3)的外径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底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刮环(7)的底端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为圆柱状结构,且所述连接柱(8)凸出至圆盘(4)的底端面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底底泥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和桂黄梅君尹椅光陈永达杨雨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和源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