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68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收制品,包括吸收层和置于所述吸收层上方的面层,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面层包括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侧部区域的厚度,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侧部区域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吸收层与所述面层的底面位置对应。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结构的改进,加快了吸收制品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泄露的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制品


[0001]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收制品。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吸收制品包括面层、防漏底膜以及设置于面层和防漏底膜之间的吸收层,使用时,待吸收的液体通过面层进入吸收层,所以设置时,吸收层的吸液能力大于面层材料。
[0003]现有的吸收制品,比如卫生巾,其面层通常由一种材料形成,且呈现单层平面结构,实际应用中,当吸收经血类粘稠液体时,由于面层为单层平面结构,经血容易向面层的四周扩散,导致泄露,降低使用者的舒适性;同时,面层的孔隙也会容易被经血中高成分和细胞组织物填满并附着在吸收制品表面,导致产品透气性差,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超闷、潮湿的不良体验,还影响吸液速率,也容易造成泄露。
[0004]因此,如何改善吸收制品的结构,以有效降低泄露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结构的改进,加快了吸收制品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泄露的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收制品,包括吸收层和置于所述吸收层上方的面层,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面层包括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侧部区域的厚度,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侧部区域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吸收层与所述面层的底面位置对应。
[0007]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中部区域为单层结构,所述侧部区域包括至少三层结构。
[0008]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面层包括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由同一片第一材料折叠形成;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第一材料的两个外侧部分均先向内再向外来回折叠以形成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一面层的侧部,所述第一面层的侧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侧部区域,所述第一材料的中间部分形成所述中部区域,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中的最底层处于同一平面。
[0009]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第一面层的两个侧部的外缘部的顶面均接合有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与对应侧部的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形成所述侧部区域。
[0010]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第二面层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和/或,所述第二面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二面层相邻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011]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
[0012]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中,处于下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处于上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013]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中,处于下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外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处于上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外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014]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侧部区域的相邻两层结构之间通过热合或者胶合或者超声波复合的方式连接。
[0015]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还包括置于所述吸收层下方的防漏底膜,所述面层的两侧边外缘部接合有拒水材料,所述拒水材料的外缘与所述防漏底膜接合,所述拒水材料、所述面层以及所述防漏底膜之间形成所述吸收层的容纳空间。
[0016]本技术提供的吸收制品,包括吸收层和位于吸收层上方的面层,其中,面层包括中间区域和位于中间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侧部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部区域的厚度,且中部区域与侧部区域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吸收层具体与中部区域的位置对应,这样设置后,面层的侧部区域高于面层的中部区域,两个侧部区域相对中部区域来说相当于形成了一定高度的围栏状结构,在吸收液体时,液体趋向于向中部区域流动,并经中部区域迅速被下方的吸收层吸收,因侧部区域高于中部区域,相当于增加了面层的表面积,也有助于液体的快速吸收,液体可以经侧部区域与中部区域的连接处渗透而被吸收层吸收,同时,侧部区域对液体向吸收制品边缘部分的流动形成了一定的阻隔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液体侧漏,可见,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结构的改进,加快了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减少泄露风险,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吸收制品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简示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吸收制品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简示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防漏底膜10,吸收层20,面层30,拒水材料40;
[0021]第一面层31,第一材料层311,第二面层32;
[0022]中部区域S1,侧部区域S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结构的改进,加快了吸收制品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泄露的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吸收制品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简示图。
[00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防漏底膜10、吸收层20、面层30和
拒水材料40,其中,吸收层20位于防漏底膜10的上方,面层30位于吸收层20的上方,面层30的两侧边外缘部与拒水材料40接合,拒水材料40的外缘与防漏底膜10接合,拒水材料40、面层30和防漏底膜10之间形成吸收层的容纳空间。
[0027]可以理解,面层30材料因具有亲液透液能力,使得液体能够快速通过面层30被吸收层20吸收,防漏底膜10起到防止吸收层20内的液体渗出的作用,一般选用阻液材料(如塑料)制成。吸收制品的各层材料均可采用目前设计中通常使用的材料,本文主要对面层30的结构做出改进。
[0028]该实施例中,沿吸收制品的横向,面层30包括中部区域S1和位于中部区域S1两侧的侧部区域S2,中部区域S1的厚度小于侧部区域S2的厚度,且中部区域S1与侧部区域S2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也就是说,侧部区域S2高于中部区域S1,即侧部区域S2的顶面至防漏底膜10之间的距离大于中部区域S1至防漏底膜10之间的距离;其中,吸收层20具体与面层30的中部区域S1位置对应。
[0029]这样设置后,面层30的侧部区域S2高于面层30的中部区域S1,两个侧部区域S2相对中部区域S1来说相当于形成了一定高度的围栏状结构,在吸收液体时,液体趋向于向中部区域S1流动,并经中部区域S1迅速被下方的吸收层20吸收,因侧部区域S2高于中部区域S1,相当于增加了面层30的表面积,也有助于液体的快速吸收,液体可以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制品,包括吸收层和置于所述吸收层上方的面层,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面层包括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侧部区域的厚度,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侧部区域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吸收层与所述面层的底面位置对应;所述中部区域为单层结构,所述侧部区域包括至少三层结构;所述面层包括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由同一片第一材料折叠形成;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第一材料的两个外侧部分均先向内再向外来回折叠以形成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一面层的侧部,所述第一面层的侧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侧部区域,所述第一材料的中间部分形成所述中部区域,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中的最底层处于同一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的两个侧部的外缘部的顶面均接合有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与对应侧部的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形成所述侧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层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和/或,所述第二面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莉辉李银琪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丝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