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时培彩专利>正文

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87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涉及湖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解决了浮体内的杂质吸附材质其位置不会发生变换,导致处于外侧的杂质吸附材质一直处于外侧,而位于内侧的杂质吸附材质起不到充分的杂质吸附效果,利用率过低的问题。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包括莲花状仿真体,所述莲花状仿真体最外侧瓣叶部位安装有一组环状浮体。通过湖中鱼类不断的抽拉两根渔线,使得扇叶一直转动产生涡流搅动位于圆形腔室内的球型活性炭,实现每颗球型活性炭的位置变换,从而大幅度提升球型活性炭的利用率。型活性炭的利用率。型活性炭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湖泊生态修复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

技术介绍

[0002]水体富营养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困扰我国多年的环境问题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中的氮、磷引起的。点源污染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市政设施还不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一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受纳水体中;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施用的氮肥、磷肥不能完全被植物所利用,在降水过程中随地表径流进入受纳水体中,引起水体氮磷浓度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0003]例如申请号:201610265949.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生态修复移动式太阳能浮岛及水生态修复方法,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能给空气压缩机,压力软管端部重力球可以使软管深入水体底部充分爆气,浮岛采用竹支撑结构,成本低廉环保,浮岛上自带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增加水体的生物中种类,改善水体生态系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水生态修复方法利用浮岛对生态薄弱的水体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对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地表水体进行处理,能取得高效脱氮、除磷、修复水生态的效果,而且具有运行稳定、使用灵活、投资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美观实用等优点,能够降低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负荷,减轻富营养化水平,同时构建水体生态系统多样化。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用于湖泊生态修复多采用浮体对湖泊内杂质进行吸附以达到生态修复功能,但由于湖内水流过于平静,浮体内的杂质吸附材质其位置不会发生变换,导致处于外侧的杂质吸附材质一直处于外侧,而位于内侧的杂质吸附材质起不到充分的杂质吸附效果,利用率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以解决现用于湖泊生态修复多采用浮体对湖泊内杂质进行吸附以达到生态修复功能,但由于湖内水流过于平静,浮体内的杂质吸附材质其位置不会发生变换,导致处于外侧的杂质吸附材质一直处于外侧,而位于内侧的杂质吸附材质起不到充分的杂质吸附效果,利用率过低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包括莲花状仿真体,所述莲花状仿真体最外侧瓣叶部位安装有一组环状浮体;所述莲花状仿真体底部安装有圆形壳体,且圆形壳体内部转动安装有环状内齿条;所述环状内齿条包括有吊环和环状弧形滑槽,环状内齿条顶端面及底端面均开设有一处环状弧形滑槽,环状内齿条外周面呈对称
状设置有两个吊环;所述吊环与渔线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壳体包括有圆形腔室、下滤板、上滤板、圆形凸起、圆形通孔和滚珠B,圆形壳体内部开设有一处圆形腔室,且圆形壳体底端面内嵌安装有一块与圆形腔室相连通的下滤板,圆形壳体顶端面轴心部位设置有一块圆形凸起,且圆形凸起轴心部位开设有一处与圆形腔室相连通的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周面相邻圆形腔室部位安装有一块与圆形腔室相连通的上滤板,圆形腔室内放置有球型活性炭,圆形凸起顶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共内嵌转动安装有六颗滚珠B。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壳体包括有圆形板、连接板、抽拉通孔、滚珠A、轴承A和轴承B,圆形壳体正上方设置有一块圆形板,且圆形板底端面与圆形壳体顶端面之间通过两块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连接板固定相连接,两块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处抽拉通孔,圆形板底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共内嵌转动安装有六颗滚珠A,圆形板轴心部位内嵌安装有一组轴承A,且圆形板上还内嵌安装有一组轴承B,安装状态下,圆形板顶端面与莲花状仿真体底端面固定相连接,且圆形板及圆形壳体均位于环状浮体内圈区域。
[0010]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内齿条安装状态下,环状内齿条位于圆形板与圆形凸起之间,滚珠A和滚珠B分别与环状内齿条顶端面及底端面所开设的环状弧形滑槽相切滑动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内齿条包括有转轴B和齿轮B,设置有一根转轴B,且转轴B上键安装有一个齿轮B,齿轮B与环状内齿条相啮合,安装状态下,转轴B与轴承B转动相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内齿条包括有转轴A、齿轮A和扇叶,设置有一根转轴A,且转轴A上键安装有一个齿轮A,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转轴A底端安装有一组扇叶,安装状态下,转轴A与轴承A转动相连接,扇叶位于圆形通孔部位。
[0013]进一步的,所述渔线包括有仿真鱼饵,共设置有两根渔线,且每根渔线首尾相连,渔线上安装有仿真鱼饵,安装状态下,两根渔线分别套接在两个吊环上,并且两根渔线分别穿过两处抽拉通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渔线包括有加重球体,渔线上相邻仿真鱼饵所安装部位设置有一颗加重球体,加重球体直径大于抽拉通孔直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放置在需要生态修复的湖面上,圆形壳体及渔线均浸入湖中,而莲花状仿真体则通过环状浮体漂浮在湖面上,且通过莲花状仿真体莲花状结构的设计,也给湖面增添了美感;日常应用时,通过仿真鱼饵吸引湖中鱼类,鱼类咬住一根渔线上所安装的仿真鱼饵并拉动时,将通过渔线同吊环的配合拉动环状内齿条沿滚珠A和滚珠B流畅无阻碍的转动,环状内齿条转动的同时,因齿轮B与环状内齿条相啮合,故啮合带动齿轮B转动,而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故同时啮合带动齿轮A转动,从而使得扇叶同步转动,产生涡流,从而搅动位于圆形腔室内的球型活性炭,使球型活性炭在圆形腔室内到处滚动,通过湖中鱼类不断的抽拉两根渔线,使得扇叶一直转动产生涡流搅动位于圆形腔室内的球型活性炭,实现每颗球型活性炭的位置变换,从而大幅度提升球型活性炭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圆形壳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环状内齿条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渔线去除状态下顶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渔线去除状态下底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渔线去除状态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图6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渔线去除状态下另一视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扇叶去除状态下圆形壳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7]1、莲花状仿真体;101、环状浮体;2、圆形壳体;201、圆形腔室;202、下滤板;203、上滤板;204、圆形凸起;205、圆形通孔;206、圆形板;207、连接板;208、抽拉通孔;209、滚珠A;2010、轴承A;2011、轴承B;2012、滚珠B;3、环状内齿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莲花状仿真体(1),所述莲花状仿真体(1)最外侧瓣叶部位安装有一组环状浮体(101);所述莲花状仿真体(1)底部安装有圆形壳体(2),且圆形壳体(2)内部转动安装有环状内齿条(3);所述环状内齿条(3)包括有吊环(301)和环状弧形滑槽(302),环状内齿条(3)顶端面及底端面均开设有一处环状弧形滑槽(302),环状内齿条(3)外周面呈对称状设置有两个吊环(301);所述吊环(301)与渔线(4)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壳体(2)包括有圆形腔室(201)、下滤板(202)、上滤板(203)、圆形凸起(204)、圆形通孔(205)和滚珠B(2012),圆形壳体(2)内部开设有一处圆形腔室(201),且圆形壳体(2)底端面内嵌安装有一块与圆形腔室(201)相连通的下滤板(202),圆形壳体(2)顶端面轴心部位设置有一块圆形凸起(204),且圆形凸起(204)轴心部位开设有一处与圆形腔室(201)相连通的圆形通孔(205),圆形通孔(205)内周面相邻圆形腔室(201)部位安装有一块与圆形腔室(201)相连通的上滤板(203),圆形腔室(201)内放置有球型活性炭(5),圆形凸起(204)顶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共内嵌转动安装有六颗滚珠B(20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湖泊生态修复的具备引诱冲击结构的景观生态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壳体(2)包括有圆形板(206)、连接板(207)、抽拉通孔(208)、滚珠A(209)、轴承A(2010)和轴承B(2011),圆形壳体(2)正上方设置有一块圆形板(206),且圆形板(206)底端面与圆形壳体(2)顶端面之间通过两块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连接板(207)固定相连接,两块连接板(207)上均开设有一处抽拉通孔(208),圆形板(206)底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共内嵌转动安装有六颗滚珠A(209),圆形板(206)轴心部位内嵌安装有一组轴承A(2010),且圆形板(206)上还内嵌安装有一组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培彩
申请(专利权)人:时培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