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486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通过现场规划施工范围,并通过电脑计算施工面积以及画出施工图纸;(2)根据施工图纸现场画出施工线;(3)开挖沟槽,并进行槽底压实;(4)在施工范围内首先铺设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快速增长的同时,公路的车流量与重载车辆迅速增加,路面磨耗较以前大大加剧,提高路面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变得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夏天或者是在一些容易出现高温、多雨天气的区域,公路路面粘度就会极大的降低,加之车流的通过,公路就很容易被损坏。
[0003]但随着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道路施工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成为焦点。沥青面层因其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施工简便和不易产生裂缝等优点而被施工企业普遍使用
[0004]沥青,也被称作“沥青混凝土粘合剂”,通常是一种含有沥青质、树脂和油类的液体粘合剂。它可以是天然存在的,也可以是从原油的残留物中获得的,或在原油精炼过程后获得的。沥青通常包含具有高沥青质含量的烃类。沥青也可以经过一些进一步的处理,从而使沥青组份经过氧(如空气)或化学组份(如磷酸)的氧化,但是现有的车辆越来越多,需要重新寻找一种道路施工方法来提高路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施工方法,适合高质量的路面以及软路基的路面使用,可以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施工简便,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时间。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通过现场规划施工范围,并通过电脑计算施工面积以及画出施工图纸;(2)根据施工图纸现场画出施工线,确定并标记好调控点、变坡点,用石灰标出每台摊铺机行车线;(3)开挖沟槽,并进行槽底压实;(4)在施工范围内首先铺设50-100米沥青进行实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铺筑,以验证预定的施工方案是否可行;(5)如果实验数据可行那么继续进行铺设,如果不可行则重新进行实验确定沥青的用量;(6)铺设完成后继续铺设碎石层并进行压实;(7)在压实后的碎石层上洒布一层用于将所述碎石层固定粘接的乳化沥青层;(8)将制备好的交联纤维布迅速铺设于熔融的乳化沥青上,所述交联纤维布采用聚苯乙烯纤维、碳酸铝铵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进行交联制备而成;(9)最后铺设混合沥青层,所述混合沥青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沥青100份;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25-35份;细骨料80-150份;粗骨料200-300份;铜粉15-30份。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在槽底插入若干导热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抗冻沥青还包括石墨15-25份,聚吡咯5-8份;锌粉5-8份,玻璃纤维8-16份,金刚砂5-8份,多孔陶瓷微珠2-4份。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交联纤维布的厚度为1-2mm。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9)进行最后的压实后,包括为在路肩与路面的缝隙处、施工缝处填充止水材料,所述止水材料的高度低于路面的高度,所述的止水材料具有与缝隙
侧面进行牢固连接的性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和(5)中所铺设的沥青层包括透层沥青和粘层沥青。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所采取的实验方法是马歇尔试验。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乳化沥青层,其主要作用是将碎石层进行粘合固定,因此,整个成型的公路表面其会体现出碎石层压实之后的轮廓,稍显凸凹不平的构造,因此,其具有很好的防滑性能;
[0014]2.使用交联纤维布,这种交联纤维布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可以很好的将沥青结合在一起,增强道路的断裂韧度,通过添加聚苯纤维、碳酸铝铵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这种纤维分子的长链缠绕在一起,彼此交联成网络结构,从而使得交联纤维布达到整体上的紧固,这种交联网状的纤维布可起到增强、阻裂和增韧的作用,降低沥青道路的干缩和开裂的可能性,提高强度,同时其还具有阻燃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7]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的一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通过现场规划施工范围,并通过电脑计算施工面积以及画出施工图纸;(2)根据施工图纸现场画出施工线,确定并标记好调控点、变坡点,用石灰标出每台摊铺机行车线;(3)开挖沟槽,并进行槽底压实;(4)在施工范围内首先铺设50-100米沥青进行实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铺筑,以验证预定的施工方案是否可行;(5)如果实验数据可行那么继续进行铺设,如果不可行则重新进行实验确定沥青的用量;(6)铺设完成后继续铺设碎石层并进行压实;(7)在压实后的碎石层上洒布一层用于将所述碎石层固定粘接的乳化沥青层;(8)将制备好的交联纤维布迅速铺设于熔融的乳化沥青上,所述交联纤维布采用聚苯乙烯纤维、碳酸铝铵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进行交联制备而成;(9)最后铺设混合沥青层,所述混合沥青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沥青100份;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25-35份;细骨料80-150份;粗骨料200-300份;铜粉15-30份。
[0018]在步骤(3)中还包括在槽底插入若干导热件,通过设置导热件导热,使得面层与沟槽底部的土壤能实现传热,由于土壤被覆盖,土壤的温度变化较少,使得面层受热或受冷时,面层的温度变化较大,但土壤的温度变化较少,通过导热件导热,可有效降低面层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减少面层出现局部急剧受热或急剧受冷导致软化变形或冻裂的情况,使得道路便于维护。
[0019]抗冻沥青还包括石墨15-25份,聚吡咯5-8份;锌粉5-8份,玻璃纤维8-16份,金刚砂5-8份,多孔陶瓷微珠2-4份,通过加入石墨,进一步提高抗冻沥青的导热能力,使得面层的热量更易于分布均匀,进一步减少局部过冷或局部过热的情况,不易出现形变或开裂,通过加入聚吡咯以及锌粉,增加了抗冻混凝土的导电性能,使得面层更好地吸收轮胎摩擦产生的静电,减少静电危害,通过加入玻璃纤维,纤维沥青分子运动,使得抗冻沥青制备的面层
结构稳定性更佳,不易形变,抗车辙能力更佳,通过加入多孔陶瓷微珠,提高了抗冻沥青的抗压强度,使得面层不易被压裂,同时通过多孔陶瓷微珠吸附玻璃纤维,以形成节点,使得玻璃纤维更好地形成网状,进而更好地利用玻璃纤维补强面层,提高面层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加入金刚砂,使得面层的耐磨性较好,不易磨损,延长面层的使用寿命。
[0020]在步骤(9)进行最后的压实后,包括为在路肩与路面的缝隙处、施工缝处填充止水材料,止水材料的高度低于路面的高度,止水材料具有与缝隙侧面进行牢固连接的性质,步骤(4)和(5)中所铺设的沥青层包括透层沥青和粘层沥青,用量一般确定为透层沥青1.6kg/m2,粘层沥青1.1~1.3kg/m2,透层沥青洒布时要对路面进行清扫,过分干燥的路面要少量洒水,待稍干后浇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在沥青碎石层施工前一天浇洒,目的是确保透层沥青充分渗透,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通过现场规划施工范围,并通过电脑计算施工面积以及画出施工图纸;(2)根据施工图纸现场画出施工线,确定并标记好调控点、变坡点,用石灰标出每台摊铺机行车线;(3)开挖沟槽,并进行槽底压实;(4)在施工范围内首先铺设50-100米沥青进行实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铺筑,以验证预定的施工方案是否可行;(5)如果实验数据可行那么继续进行铺设,如果不可行则重新进行实验确定沥青的用量;(6)铺设完成后继续铺设碎石层并进行压实;(7)在压实后的碎石层上洒布一层用于将所述碎石层固定粘接的乳化沥青层;(8)将制备好的交联纤维布迅速铺设于熔融的乳化沥青上,所述交联纤维布采用聚苯乙烯纤维、碳酸铝铵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进行交联制备而成;(9)最后铺设混合沥青层,所述混合沥青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沥青100份;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25-35份;细骨料80-150份;粗骨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伟马健生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启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