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84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下承层;步骤2,透层施工;步骤3,铺设玻纤格栅层;步骤4,应力吸收层施工;步骤5,沥青面层施工。在步骤4中,先在玻纤格栅层表面上喷洒温度≥150℃的橡胶沥青,橡胶沥青与透层中的透层油粘结形成橡胶沥青层,然后在橡胶沥青上撒布应力吸收层集料,再碾压应力吸收层集料使其嵌入橡胶沥青层,从而形成应力吸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沥青路面施工可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状况,减少反射裂纹的数量,提高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面使用寿命。面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道路施工的
,具体涉及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大量交通道路,其中90%以上采用沥青混凝土制造,绝大部分采用半刚性基层,这可能导致基层产生干缩和温缩裂缝,而裂缝受到其他因素逐渐扩大之后就会形成反射裂缝。当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时,如果不加以及时修复治理,会导致沥青路面结构遭到破坏。短期会影响交通的运输以及行车过程中的舒适性,长期会降低沥青路面的各方面使用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当反射裂缝密集性出现的时候,沥青路面会出现严重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性和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状况,减少反射裂纹的数量,提高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下承层;步骤2,透层施工;步骤3,铺设玻纤格栅层;步骤4,应力吸收层施工;步骤5,沥青面层施工。
[0005]优选地,步骤4具体包括:步骤4.1,在所述玻纤格栅层表面上喷洒温度≥150℃的橡胶沥青,所述橡胶沥青渗入透层并与所述透层中的透层油粘结形成橡胶沥青层;步骤4.2,在所述橡胶沥青上撒布应力吸收层集料;步骤4.3,碾压所述应力吸收层集料使其嵌入所述橡胶沥青层。
[0006]优选地,所述橡胶沥青包括基质沥青和橡胶粉,所述基质沥青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所述橡胶粉的密度是1.15
±
0.05g/cm3,所述橡胶粉中的纤维比例≤0.5%,所述橡胶粉含有4%的碳酸钙。
[0007]优选地,所述应力吸收层集料是Φ9-13.2mm的单一粒径碎石,所述应力吸收层的厚度是1cm,所述橡胶沥青的喷洒量是2-3kg/m2。
[0008]优选地,步骤3具体包括:步骤3.1,沿所述步骤2完成后的路面纵向铺设玻纤格栅,使所述玻纤格栅保持平顺且紧贴所述透层;步骤3.2,固定所述玻纤格栅;步骤3.3,碾压所述玻纤格栅,从而使所述玻纤格栅与所述透层黏结牢固。
[0009]优选地,所述玻纤格栅横向搭接控制在150-200mm,纵向搭接控制在300-400mm。
[0010]优选地,步骤3.2中,采用铁皮和钢钉固定所述玻纤格栅,横向固定间距≤20cm,纵向固定间距≤50cm。
[0011]优选地,所述铁皮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50mm、50mm、1mm,所述钢钉的长度为50mm。
[0012]优选地,步骤2中,按照0.7-1.5L/m2的喷洒量向路面基层表面喷洒所述透层油。
[0013]优选地,所述透层油渗入所述路面基层深度≥5mm。
[0014]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沥青路面施工,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状况,减少反射裂纹的数量,提高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玻纤格栅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的流程,该沥青路面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准备下承层;步骤2,透层施工;步骤3,铺设玻纤格栅层;步骤4,应力吸收层施工;步骤5,沥青面层施工。
[0019]步骤1中,先对已铺设路面基层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路面纵向平整度、横向路拱坡度及平顺性,确保三项指标都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否则应在透层施工之前作基层面处理。首先,检查透层油待洒路段是否有局部水稳基层松散部位,对于水稳基层松散部位采用混凝土换填处理或原料翻松加水泥现场搅拌处理。其次,检查水稳基层宽度,对宽度不够路段或部位应进行补宽处理。再次,采用清扫车把基层表面清扫干净,对表面有砂浆、水泥浆及清扫不起的泥块用铁锨或钢丝刷清除。最后,采用吹风机将表面及小坑内的浮土、灰尘吹至基层以外,再用清扫车清扫一遍,确保基层表面洁净,无任何杂质和污染物。
[0020]在步骤2中,在基层路面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后,向其表面喷洒透层油。透层油优选采用PC-2型乳化沥青。首先,沥青洒布车在施工路段前方一段距离处开始启动,待驶到施工路段起点处时使车速达到10km/h,并将车速控制在10km/h左右。其次,在喷洒路段的基层上放置试验方盘,接取喷洒沥青,由技术人员检验乳化沥青喷洒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乳化沥青喷洒量的技术规范要求优选0.7-1.5L/m2。若乳化沥青喷洒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则保持相应的车速继续喷洒;否则在不调整喷嘴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或提高车速,直至在某一车速下乳化沥青喷洒量符合规范要求,此时将该车速确定为最终洒布车的行驶速度。再次,待喷洒完成该路段后,洒布车在未喷洒乳化沥青的部位调头,调头过程中不碾压已喷洒乳化沥青的基层,对试验路段内未喷洒乳化沥青的路段进行喷洒。最后,采用钻芯机对喷洒路段取样,检查透层油渗入路面基层的深度,透层油渗入基层深度要求≥5mm。如达不到渗入深度要求,应调整透层油的稠度或品种使其渗入深度符合施工的要求。透层油洒布完成后,保持24小时以使透层乳化沥青完全破乳干燥,之后可进行后续施工。
[0021]在步骤3中,首先,将玻纤格栅平铺在透层上,玻纤格栅的铺设方向应沿路面纵向行进,遇公路转弯处应将格栅作剪裁处理。在铺设过程中应注意将玻纤格栅拉平以使其保持平顺状态,同时玻纤格栅要紧贴透层,从而避免格栅出现重叠、扭曲及褶皱,以确保格栅具备有效的张力。玻纤格栅横向搭接优选控制在150-200mm,纵向搭接优选控制在300-400mm,两搭接边缘采用铅丝串为一体绑扎牢固,防止搭接开裂。其次,采用铁皮和钢钉将玻
纤格栅与下承层进行固定(见图2)。固定玻纤格栅1时优选采用50mm
×
50mm
×
1mm的铁皮3和50mm钢钉2,横向固定间距≤20cm,纵向固定间距≤50cm。钢钉固定时不得钉在玻纤格栅上以防止破坏格栅。将格栅固定好之后采用小型压路机进行适度碾压,使玻纤格栅与下承层中的乳化沥青黏结牢固,以不起波浪和皱褶为最佳。
[0022]在步骤4中,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采用碎石+橡胶沥青结构,先将温度≥150℃的橡胶沥青喷洒在玻纤格栅层铺设完毕的路表面上,结合面的橡胶沥青渗透入透层后与软化的透层油有效粘结,从而形成橡胶沥青层。然后立即撒布单一粒级的应力吸收层集料,再进行碾压使集料嵌入橡胶沥青层,从而形成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厚度优选1cm。应力吸收层集料优选Φ9-13.2mm的单一粒级碎石,碎石应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橡胶沥青的喷洒量优选2-3kg/m2,橡胶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1。
[0023]表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0024][0025]橡胶沥青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下承层;步骤2,透层施工;步骤3,铺设玻纤格栅层;步骤4,应力吸收层施工;步骤5,沥青面层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包括:步骤4.1,在所述玻纤格栅层表面上喷洒温度≥150℃的橡胶沥青,所述橡胶沥青渗入透层并与所述透层中的透层油粘结形成橡胶沥青层;步骤4.2,在所述橡胶沥青上撒布应力吸收层集料;步骤4.3,碾压所述应力吸收层集料使其嵌入所述橡胶沥青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沥青包括基质沥青和橡胶粉,所述基质沥青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所述橡胶粉的密度是1.15
±
0.05g/cm3,所述橡胶粉中的纤维比例≤0.5%,所述橡胶粉含有4%的碳酸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层集料是Φ9-13.2mm的单一粒径碎石,所述应力吸收层的厚度是1cm,所述橡胶沥青的喷洒量是2-3kg/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楠刘红雨南士乾刘文龙王文嘉王涛刘忠林刘汉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