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式侧吹散热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72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流式侧吹散热风机,风流道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横向风扇,横向风扇与风流道内侧联通,风流道中间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上端设置有引流风扇,引流风扇设置在安装支架内侧,安装支架的四周通过四个固定支腿、固定螺栓与分流道的上端面连接固定,风流道由横向进风口、风道A、出风口A、风道B、出风口B、风道C、出风口C、外壳、出风口D、风道D组成,外壳的一侧开设有长方形的横向进风口,横向进风口内侧设置有分流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四周环绕出风,双风机吹风、引流共同作用,确保热空气与散热器分离,散热效果显著,全方位散热功能。热功能。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流式侧吹散热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风机
,具体的说是一种分流式侧吹散热风机。

技术介绍

[0002]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技术和性能方面已经完全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不断有新技术出现,风机规格尺寸从8mm到280mm,电压有5V,12V,24V,48V,110V,220V,380V,外形有方形,圆形,橄榄形等。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见散热风机,其吹风的方式大多采用与散热器的轴心相重合的方向进行吹风,这种吹风方式,可以自上而下的将风吹入散热器上的散热片之间,但是,在一些安装空间相对较小,其内部气体无法有效的、快速的流通的装置内部进行散热时,这种吹风方式无法保证全部散热片都可以均匀的受到风机吹风的冷却,使得散热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0004]因此,设计一种四周环绕出风,双风机吹风、引流共同作用,确保热空气与散热器分离,散热效果显著,全方位散热的散热风机,正是专利技术人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流式侧吹散热风机,能实现四周环绕出风,双风机吹风、引流共同作用,确保热空气与散热器分离,散热效果显著,全方位散热的功能。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流式侧吹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内侧设置有散热器,其包括横向风扇、风流道、引流风扇、安装支架、固定螺栓、固定支腿,所述风流道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横向风扇,所述横向风扇与风流道内侧联通,所述风流道中间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上端设置有引流风扇,所述引流风扇设置在安装支架内侧,所述安装支架的四周通过四个固定支腿、固定螺栓与分流道的上端面连接固定;
[0007]所述风流道由横向进风口、风道A、出风口A、风道B、出风口B、风道C、出风口C、外壳、出风口D、风道D组成,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长方形的横向进风口,所述横向进风口内侧设置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设置有进风口A、进风口B、进风口C、进风口D,所述进风口A连接有风道A,所述风道A连接有出风口A,所述进风口B连接有风道B,所述风道B连接有出风口B,所述进风口C连接有风道C,所述风道C连接有出风口C,所述进风口D连接有风道D,所述风道D连接有出风口D,所述出风口A、出风口B、出风口C、出风口D分别设置在风流道中空结构的四周内壁上且与外部连通。
[0008]进一步,所述引流风扇的扇叶直径等于风风流道中空部位的边长。
[0009]进一步,所述横向风扇与风流道的外壳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且相接触处通过密封条密封。
[0010]进一步,所述风道A、风道B、风道C、风道D的宽度不小于1cm。
[0011]进一步,所述风道A、风道B、风道C、风道D的侧壁不与外壳的内侧侧壁相接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采用双风机,一个垂直引流,一个横向提供环向出风,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保证全方位无死角吹风冷却的同时,垂直向上引流的风机将热风引走,完全与散热器分离,实现了四周环绕出风,双风机吹风、引流共同作用,确保热空气与散热器分离,散热效果显著,全方位散热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
[0015]图2是本技术风流道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横向风扇;2-风流道;21-横向进风口;22-风道A;23-出风口A;24-风道B;25-出风口B;26-风道C;27-出风口C;28-外壳;29-出风口D;210-风道D;3-引流风扇;4-安装支架;5-固定螺栓;6-固定支腿;7-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8]参见图1至2是本技术结构图、风流道2剖视图,散热风机内侧设置有散热器7,其包括横向风扇1、风流道2、引流风扇3、安装支架4、固定螺栓5、固定支腿6,风流道2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横向风扇1,横向风扇1与风流道2内侧联通,风流道2中间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上端设置有引流风扇3,引流风扇3设置在安装支架4内侧,安装支架4的四周通过四个固定支腿6、固定螺栓5与分流道的上端面连接固定,本技术采用的是双风扇的结构,一个横向给风,给风流道2提供源源不断的横向风,使风流道2内可以连续的均匀的环形出风,而与风流道2轴线重合的引流风扇3,其作用是在横向风机通过风流道2出风散热的同时,将经过散热器7之后变得温度提升的空气通过引流风扇3全数引走,使得散热器7可以很快冷却下来;
[0019]风流道2由横向进风口21、风道A22、出风口A23、风道B24、出风口B25、风道C26、出风口C27、外壳28、出风口D29、风道D210组成,外壳28的一侧开设有长方形的横向进风口21,横向进风口21内侧设置有分流腔,分流腔设置有进风口A、进风口B、进风口C、进风口D,进风口A连接有风道A22,风道A22连接有出风口A23,进风口B连接有风道B24,风道B24连接有出风口B25,进风口C连接有风道C26,风道C26连接有出风口C27,进风口D连接有风道D210,风道D210连接有出风口D29,出风口A23、出风口B25、出风口C27、出风口D29分别设置在风流道2中空结构的四周内壁上且与外部连通,四个风道之间通过侧壁相分割,相互之间不干扰,而且不与外壳28的侧壁相接触,避免了因为接触侧壁而产生散热效果降低的情况。
[0020]引流风扇3的扇叶直径等于风风流道2中空部位的边长,横向风扇1与风流道2的外壳2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且相接触处通过密封条密封,风道A22、风道B24、风道C26、风道D210的宽度不小于1cm,风道A22、风道B24、风道C26、风道D210的侧壁不与外壳28的内侧侧壁相接触。
[0021]本技术的结构设计目的在于模拟四周安装风扇的吹风效果,采用一个单独的横向风扇1提供风源,使得单一的风向风源可以通过风流道2的引导与改变,形成环状出风,从散热器7的四面八方吹向中心,原本从四周吹风到中心,风会产生对流,影响散热风的流通,但是风流道2上方设置的引流风扇3完美的解决了散热风对流的问题,在横向风扇1吹风并环状出风的同时,引流风扇3垂直向上的,将温度升高的空气引走,并持续吹风,确保高温空气不会再下降到散热器7内部,使得横向风扇1吹出的风保持冷风并持续、流畅的对散热器7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显著。
[0022]本技术通过采用双风机,一个垂直引流,一个横向提供环向出风,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保证全方位无死角吹风冷却的同时,垂直向上引流的风机将热风引走,完全与散热器7分离,实现了四周环绕出风,双风机吹风、引流共同作用,确保热空气与散热器7分离,散热效果显著,全方位散热功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式侧吹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内侧设置有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风扇、风流道、引流风扇、安装支架、固定螺栓、固定支腿,所述风流道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横向风扇,所述横向风扇与风流道内侧联通,所述风流道中间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上端设置有引流风扇,所述引流风扇设置在安装支架内侧,所述安装支架的四周通过四个固定支腿、固定螺栓与分流道的上端面连接固定;所述风流道由横向进风口、风道A、出风口A、风道B、出风口B、风道C、出风口C、外壳、出风口D、风道D组成,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长方形的横向进风口,所述横向进风口内侧设置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设置有进风口A、进风口B、进风口C、进风口D,所述进风口A连接有风道A,所述风道A连接有出风口A,所述进风口B连接有风道B,所述风道B连接有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福坤杨宝珍吕艳郭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同鑫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