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脚线拼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79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地脚线拼接结构,包括均竖向设置的多块地脚线拼接件、多个第一转角连接件、多个第二转角连接件、多个平面连接件、多个第一背部连接件、多个第二背部连接件与多个第三背部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对地脚线拼接件进行安装时,平面处时通过平面连接件左右两侧贴合两地脚线拼接件,配合第二背部连接件,实现平面上两地脚线拼接件之间的连接固定,而通过第一转角连接件配合第一背部连接件以及第二转角连接件配合第三背部连接件,实现两地脚线拼接件于凸出转角处或凹陷转角处相卡扣连接,如此实现快速组装拼接,组装速度快,效率高,同理拆卸也快速便捷。同理拆卸也快速便捷。同理拆卸也快速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地脚线拼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饰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地脚线拼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脚线,是楼地面和墙面相交处的一个重要构造节点。踢脚板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护作用,遮盖楼地面与墙面的接缝,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二是装饰作用,在居室设计中,腰线、踢脚线(踢脚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现有的地脚线通常采用胶水水泥等将其贴合在墙上,安装完成后不易拆卸,且安装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安装拆卸、操作简便的新型地脚线拼接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新型地脚线拼接结构,包括均竖向设置的多块地脚线拼接件、多个第一转角连接件、多个第二转角连接件、多个平面连接件、多个第一背部连接件、多个第二背部连接件与多个第三背部连接件,每块所述地脚线拼接件背面成形有两间隔相背的第一倒钩部,所述第一倒钩部沿所述地脚线拼接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背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形有沿第一转角连接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限位条用于贴合所述地脚线拼接件,两所述限位条相垂直以形成第一卡接腔;所述第一背部连接件正面中部成形有沿第一背部连接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凸台,且该第一背部连接件左右两侧分别向后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正面开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凸台插入所述第一卡接腔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槽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倒钩部相卡扣连接实现第一转角连接件与第一背面连接件相配合连接固定地脚线拼接件;
[0005]多个所述平面连接件背面成形有沿平面连接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凸台,所述第二连接凸台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所述地脚线拼接件相贴合,所述第二背部连接件上下两侧板分别向后折弯形成两相对的第二倒钩部,两所述第二倒钩部分别与两地脚线拼接件的两所述第一倒钩部相卡扣连接实现第二背面连接件分别连接两地脚线拼接件,其中所述第二倒钩部上开有卡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凸台相卡扣连接实现平面连接件连接第二背面连接件;
[0006]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由均竖向设置的限位板与限位柱组成,所述限位板呈弧形结构且该限位板开口朝前,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的背面,所述限位柱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所述地脚线拼接件相贴合且两地脚线拼接件的正面与所述限位板的背面相贴合,所述第三背部连接件正面成形有第二卡接腔以供所述限位柱插入,同时所述第三背部连接件左右两侧分别向前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正面开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倒钩部相卡扣连接实现第三背部连接件连接地脚线拼接件。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快速简便组装地脚线,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
多个第一转角连接件、多个第二转角连接件、多个平面连接件、多个第一背部连接件、多个第二背部连接件与多个第三背部连接件,在对地脚线拼接件进行安装时,平面处时通过平面连接件左右两侧贴合两地脚线拼接件,配合第二背部连接件,实现平面上两地脚线拼接件之间的连接固定,而通过第一转角连接件配合第一背部连接件以及第二转角连接件配合第三背部连接件,实现两地脚线拼接件于凸出转角处或凹陷转角处相卡扣连接,如此实现快速组装拼接,组装速度快,效率高,同理拆卸也快速便捷。
[0008]进一步地,所述地脚线拼接件顶边向后折弯。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折弯,使地脚线拼接件顶边覆盖其背面成形的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地脚线拼接件底部背面成形有支撑部使地脚线拼接件站立,其中所述支撑部横截面呈Z形结构且该支撑部沿地脚线拼接件长度方向延伸。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支撑部,使地脚线可站立。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凸台横截面呈扇形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部连接件的两所述第一折弯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呈9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凸台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且该第二连接凸台中空。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背部连接件的两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
°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部连接件、第二背部连接件与第三背部连接件上均开有螺丝孔。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开设螺丝孔,以通过螺丝将第一背部连接件、第二背部连接件与第三背部连接件固定于墙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连接结构俯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地脚线拼接件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转角连接件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转角连接件俯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平面连接件俯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背部连接件立体结构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背部连接件俯视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背部连接件侧视图。
[0023]图9为本技术的第三背部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4]其中,1为地脚线拼接件,11为第一倒钩部,12为支撑部,2为第一转角连接件,21为限位条,22为第一卡接腔,3为第二转角连接件,31为限位板,32为限位柱,4为平面连接件,41为第二连接凸台,5为第一背部连接件,51为第一连接凸台,52为第一折弯部,521为第一连接槽,6为第二背部连接件,61为第二倒钩部,62为卡接槽,7为第三背部连接件,71为第二卡接腔,72为第二折弯部,721为第二连接槽,8为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参见附图1至附图9所示,一种新型地脚线拼接结构,包括均竖向设置的多块地脚线拼接件1、多个第一转角连接件2、多个第二转角连接件3、多个平面连接件4、多个第一背
部连接件5、多个第二背部连接件6与多个第三背部连接件7,每块地脚线拼接件1背面成形有两间隔相背的第一倒钩部11,第一倒钩部11沿地脚线拼接件1长度方向延伸,地脚线拼接件1顶边向后折弯,同时地脚线拼接件1底部背面成形有支撑部12使地脚线拼接件1站立,其中支撑部12横截面呈Z形结构且该支撑部12沿地脚线拼接件1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转角连接件2背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形有沿第一转角连接件2长度方向延伸的两限位条21用于贴合地脚线拼接件1,两限位条21相垂直以形成第一卡接腔22;第一背部连接件5正面中部成形有沿第一背部连接件5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凸台51,第一连接凸台51横截面呈扇形结构,且该第一背部连接件5左右两侧分别向后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52,两第一折弯部52之间形成的夹角呈90
°
,第一折弯部52正面开有第一连接槽521,第一连接凸台51插入第一卡接腔22以及第一连接槽521分别与两第一倒钩部11相卡扣连接实现第一转角连接件2与第一背面连接件相配合连接固定地脚线拼接件1。
[0027]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地脚线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均竖向设置的多块地脚线拼接件(1)、多个第一转角连接件(2)、多个第二转角连接件(3)、多个平面连接件(4)、多个第一背部连接件(5)、多个第二背部连接件(6)与多个第三背部连接件(7),每块所述地脚线拼接件(1)背面成形有两间隔相背的第一倒钩部(11),所述第一倒钩部(11)沿所述地脚线拼接件(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2)背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形有沿第一转角连接件(2)长度方向延伸的两限位条(21)用于贴合所述地脚线拼接件(1),两所述限位条(21)相垂直以形成第一卡接腔(22);所述第一背部连接件(5)正面中部成形有沿第一背部连接件(5)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凸台(51),且该第一背部连接件(5)左右两侧分别向后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52),所述第一折弯部(52)正面开有第一连接槽(521),所述第一连接凸台(51)插入所述第一卡接腔(22)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槽(521)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倒钩部(11)相卡扣连接实现第一转角连接件(2)与第一背面连接件相配合连接固定地脚线拼接件(1);多个所述平面连接件(4)背面成形有沿平面连接件(4)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凸台(41),所述第二连接凸台(4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所述地脚线拼接件(1)相贴合,所述第二背部连接件(6)上下两侧板分别向后折弯形成两相对的第二倒钩部(61),两所述第二倒钩部(61)分别与两地脚线拼接件(1)的两所述第一倒钩部(11)相卡扣连接实现第二背面连接件分别连接两地脚线拼接件(1),其中所述第二倒钩部(61)上开有卡接槽(62)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凸台(41)相卡扣连接实现平面连接件(4)连接第二背面连接件;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3)由均竖向设置的限位板(31)与限位柱(32)组成,所述限位板(31)呈弧形结构且该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科晟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