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61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顶部铰接有上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和上顶板的底部铰接,所述上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组件,使得装置可以进行合理的调节,避免病患在需要移动时发生二次受伤,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节,避免患者长时间卧躺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问题,且升降过程直接通过丝杆进行调节即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气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避免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情况。压力性损伤的情况。压力性损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危急重症患者是指患者的病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稍有不慎常常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要求医生必须能够在短期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确定治疗措施,为了正确地作出判断,很多医家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内经》提出的抓病因法,抓二便法,抓脉诊法,《伤寒论多提出的抓六经法,张景岳提出的抓六要法,叶天士提出的抓舌象、斑疹法都是如此。
[0003]重症病人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当患者需要喂药或饮食时,需要将患者扶起,用被褥使得患者可以躺着,移动患者容易发生二次受伤,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且患者长期卧床不动会造成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存在防护压力性损伤效果差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具备防护压力性损伤效果好和劳动强度小的优点,解决了防护压力性损伤效果差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顶部铰接有上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和上顶板的底部铰接,所述上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囊,相邻两个所述气囊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气囊的顶部设置有竹纤维层,所述竹纤维层的底部设置有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和上顶板的表面套接,左侧所述气囊的左侧设置有充气嘴,且充气嘴贯穿套接组件并延伸至套接组件的外部。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贯穿固定块并与上顶板铰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上顶板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套接组件包括伸缩带,所述伸缩带的内部设置有海绵,所述伸缩带是由橡胶、涤纶、胶水和弹性纤维等材料构件组成。
[0012]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螺纹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铰接杆,两个所述铰接杆相互铰接。
[0013]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和支撑板的底部均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滑槽,所述铰接杆远离丝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滑槽的内壁。
[0014]3.有益效果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该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通过设置升降组件,使得装置可以进行合理的调节,避免病患在需要移动时发生二次受伤,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节,避免患者长时间卧躺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问题,且升降过程直接通过丝杆进行调节即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气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避免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情况,通过设置竹纤维层,增加患者和装置接触面的透气性,避免患者出现汗渍,出现病症加重的问题,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在装置变形时可以对上顶板进行限位,避免上顶板在变形时发生旋转,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套接组件,使得竹纤维层需要清理时,可以直接通过套接组件将其和上顶板进行分离,拆卸简单,维护方便,且海绵本身性质较软,避免患者的皮肤和上顶板直接接触。
[0017](2)该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通过设置通气孔,增加装置的透气性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对升降组件进行限位,避免升降组件在变形时发生旋转,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0023]图中标号说明:
[0024]1、底板;101、滑槽;2、限位组件;201、固定块;202、弹簧;203、限位杆;3、升降组件;301、丝杆;302、螺纹套;303、限位块;304、铰接杆;305、滑块;306、支撑板;4、上顶板;401、通气孔;5、气囊;6、连接管;7、竹纤维层;8、套接组件;801、伸缩带;802、海绵;9、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请参阅图1-5,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组件2,限位组件2的顶部铰接有上顶板4,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的顶部和上顶板4 的底部铰接,上顶板4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囊5,相邻两个气囊5之间设置有连接管6,气囊5的顶部设置有竹纤维层7,竹纤维层7的底部设置有套接组件8,套接组件8和上顶板4的表面套接,左侧气囊5的左侧设置有充气嘴9,且充气嘴9贯穿套接组件8并延伸至套接组件8的外部。
[0029]进一步的,限位组件2包括固定块201,固定块201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202,弹簧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3,且限位杆203贯穿固定块201并与上顶板4铰接,通过设置限位组件2,在装置变形时可以对上顶板4进行限位,避免上顶板4在变形时发生旋转,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
[0030]进一步的,上顶板4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组件(2),所述限位组件(2)的顶部铰接有上顶板(4),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升降组件(3),所述升降组件(3)的顶部和上顶板(4)的底部铰接,所述上顶板(4)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囊(5),相邻两个所述气囊(5)之间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气囊(5)的顶部设置有竹纤维层(7),所述竹纤维层(7)的底部设置有套接组件(8),所述套接组件(8)和上顶板(4)的表面套接,左侧所述气囊(5)的左侧设置有充气嘴(9),且充气嘴(9)贯穿套接组件(8)并延伸至套接组件(8)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性损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包括固定块(201),所述固定块(201)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202),所述弹簧(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3),且限位杆(203)贯穿固定块(201)并与上顶板(4)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病人防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炜谢菊香颜幼玲付松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