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控制结构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611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视角控制结构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至少包括视角控制结构。视角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偏振调整层。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依序配置在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之间,其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双折射率。偏振调整层配置在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用以根据施加电压改变光束的偏振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视角控制结构与显示装置,具有防窥效果佳,轻薄化以及影像品质良好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角控制结构与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防窥功能的视角控制结构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显示装置已经普及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使用者开始注重隐私问题,希望在浏览屏幕画面的同时能够避免旁人偷窥到重要或私密资料。目前已有部分的显示装置提供防窥功能以维护使用者的隐私,但市面上大部分的防窥型显示装置防窥度不佳、画面对比度不足或是防窥贴片厚度过厚,尤其是应用在轻薄型或可挠性显示装置的时候,现有的防窥结构往往因太厚或者存在不易贴合的问题而不被市场所接受,因此业者无不希望能够提供一种防窥度佳、轻薄并且具有良好显示品质的防窥型显示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视角控制结构与显示装置,具有防窥效果佳,轻薄化、可挠性以及影像品质良好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6]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视角控制结构。视角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偏振调整层。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依序配置在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之间,其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双折射率。偏振调整层配置在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用以根据施加电压改变光束的偏振状态。
[0007]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模块、视角控制结构以及显示面板。发光模块用以提供照明光束。视角控制结构配置在发光模块之上,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偏振调整层。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依序配置在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之间,其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双折射率。第一偏振调整层配置在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显示面板配置在视角控制结构之上,用以将来自视角控制结构的照明光束转换成一显示光束,其中第一偏振调整层根据第一施加电压改变照明光束的偏振状态。
[0008]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
装置,包括视角控制结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用以提供显示光束。视角控制结构配置在显示面板之上,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偏振调整层。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显示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依序配置在显示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之间,其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双折射率。第一偏振调整层配置在显示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第一偏振调整层根据第一施加电压改变显示光束的偏振状态。
[0009]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视角控制结构与显示装置能够在正常模式与防窥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基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材料选择,视角控制结构的体积与重量都可以被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防窥度佳、轻薄并且具有良好显示品质的优点。
[0010]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方块示意图。
[0012]图1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视角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2A至图2D分别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不同视角控制结构的出光场型分布图。
[0014]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1]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方块示意图,图1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视角控制结构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A,显示装置10至少包括视角控制结构100以及显示或发光模块102。显示或发光模块102用以提供光束B,其中光束B可能是发光模块所发出的照明光束或是显示模块所发出的显示光束。视角控制结构100配置在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用以调整光束B的可视角范围以使显示装置10能够提供至少两种不同的可视角范围的出光模式,例如具有广视角范围的正常模式以及具有窄视角的防窥模式。
[0022]请参考图1B,图1A的视角控制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可以用图1B的结构来说明。视角控制结构100包括第一偏光层110、第二偏光层112、第一基板120、第二基板122与偏振调整层130。第一偏光层110与第二偏光层112依序配置在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22依序配置在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110与第二偏光层112之间,其
中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22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双折射率(Birefringence)。偏振调整层130配置在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22之间,用以根据施加电压调整光束B的偏振状态。借由调整第一偏光层110与第二偏光层112之间的光束B的偏振状态来改变光束B离开第二偏光层112后的出光视角范围,因此显示装置10具有可切换的防窥模式及正常模式。
[0023]须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22是由高分子薄膜材料所制造,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等。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22可以择一为双折射率材料,也可以两者都具有双折射率,其光轴类型可以为A-plate、C-plate、O-plate或Biaxial等不同实施态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角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偏振调整层,其中: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依序配置在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双折射率;以及所述偏振调整层配置在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用以根据施加电压改变所述光束的偏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调整层包括:液晶层;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其分别配置于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用以对所述液晶层提供所述施加电压;以及第一配向层与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所述第二配向层位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配向层与所述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落在165度~195度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角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吸收轴方向之间的夹角落在-15度~15度或是75度~105度的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角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的光学相位差落在600纳米~1000纳米的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光学厚度延迟量的总和落在200纳米~800纳米的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光学面内延迟量小于或等于150纳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材料。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模块、视角控制结构以及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模块用以提供照明光束;所述视角控制结构配置在所述发光模块之上,并且包括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偏振调整层,其中: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依序配置在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双折射率;以及所述第一偏振调整层配置在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及所述显示面板配置在所述视角控制结构之上,用以将来自所述视角控制结构的所述照明光束转换成显示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偏振调整层根据第一施加电压改变所述照明光束的偏振状态。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冰彦方崇仰王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