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09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包括通风内管和安装架,所述通风内管外侧安装有岩棉层,所述岩棉层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上通孔,所述岩棉层底面安装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两侧均安装有侧耳,所述侧耳表面贯穿设置有滑动孔;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立杆,所述立杆上端安装有安装板,两个所述立杆之间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底面通过推力弹簧与所述通风内管相接触,两个所述立杆的底端安装有挡块,所述立杆外侧安装有支撑弹簧。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岩棉层能够对通风内管进行一级减震防护;利用推力弹簧和支撑弹簧的弹性,对通风内管进行二级减震防护,从而能够减小通风内管由于振动产生的位移,提高通风内管抗震效果。提高通风内管抗震效果。提高通风内管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风管道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与空调工程用金属或非金属管道,是为了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一种市政基础设施,通风管道在对空气进行护送时,内部会产生气旋,从而造成通风管道的震动,使通风管道的支架与通风管道之间相互碰撞产生噪音,从而对室内的人造成影响。
[0003]现有的通风管道多是直接通过吊架安装在室内顶板上,管道整体多为方向或者圆筒形,与吊架的连接处多是通过螺栓或者转轴连接,连接为刚性连接,不具备弹性,难以提高通风管道的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岩棉层能够对通风内管进行一级减震防护;利用推力弹簧和支撑弹簧的弹性,对通风内管进行二级减震防护,从而能够减小通风内管由于振动产生的位移,提高通风内管抗震效果的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包括通风内管和安装架,所述通风内管外侧安装有岩棉层,所述岩棉层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上通孔,所述岩棉层底面安装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两侧均安装有侧耳,所述侧耳表面贯穿设置有滑动孔;
[0007]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立杆,所述立杆上端安装有安装板,两个所述立杆之间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底面通过推力弹簧与所述通风内管相接触,所述推力弹簧位于所述上通孔内部,两个所述立杆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滑动孔,且安装有挡块,所述立杆外侧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位于所述侧耳与所述挡块之间。
[0008]采用上述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通过所述安装板对装置进行吊装固定,在所述通风内管震动较小时,通过所述岩棉层能够对所述通风内管进行缓冲和减震,从而对所述通风内管进行一级减震防护;在对气体输送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震动时,当所述通风内管向上移动时,利用所述推力弹簧的弹性,所述推力弹簧向下推动所述通风内管,使所述通风内管能够复位,当所述通风内管向下移动时,通过所述支撑弹簧能够向上推动所述侧耳,从而使所述下壳体推动所述通风内管向上移动,使所述通风内管复位,降低所述通风内管在振动中产生位置移动,对所述通风内管进行抗震保护。
[0009]作为优选,所述横杆底面通过连接板安装有所述推力弹簧,所述通风内管上表面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推力弹簧内部。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通风内管底面安装有插块,所述插块底面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侧安装有螺母,所述岩棉层底面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插块对应的下通孔,所述下壳体底
面贯穿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相对应的固定孔。
[0011]作为优选,所述岩棉层包括两个半环层,所述半环层截面呈半环形,且两个所述半环层的接触面处分别设置有插接凹槽和与所述插接凹槽插接配合的插接条,所述插接凹槽和所述插接条沿着所述半环层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2]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半环层外侧通过铁丝进行加固。
[0013]作为优选,相互拼接的两个所述半环层错位分布。
[0014]作为优选,每段所述岩棉层外侧至少安装有两个所述下壳体。
[0015]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通过岩棉层能够对通风内管进行一级减震防护;利用推力弹簧和支撑弹簧的弹性,对通风内管进行二级减震防护,从而能够减小通风内管由于振动产生的位移,提高通风内管抗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安装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通风内管的主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架的主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岩棉层的安装结构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通风内管;101、导向杆;102、插块;103、螺纹杆;104、螺母;2、岩棉层;201、上通孔;202、下通孔;203、半环层;204、插接凹槽;205、插接条;3、安装架;301、安装板;302、横杆;303、连接板;304、推力弹簧;305、立杆;306、挡块;307、支撑弹簧;4、下壳体;401、侧耳;402、滑动孔;40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参见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包括通风内管1和安装架3,通风内管1外侧安装有岩棉层2,岩棉层2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上通孔201,岩棉层2底面安装有下壳体4,下壳体4两侧均安装有侧耳401,侧耳401表面贯穿设置有滑动孔402;
[0026]安装架3包括两个立杆305,立杆305上端安装有安装板301,两个立杆305之间安装有横杆302,横杆302底面通过推力弹簧304与通风内管1相接触,推力弹簧304位于上通孔201内部,两个立杆305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滑动孔402,且安装有挡块306,立杆305外侧安装有支撑弹簧307,支撑弹簧307位于侧耳401与挡块306之间。
[002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横杆302底面通过连接板303安装有推力弹簧304,通风内管1上表面安装有导向杆101,导向杆101位于推力弹簧304内部,这样设置,通过导向杆101能够对推力弹簧304进行限位,避免推力弹簧304发生移位。
[0028]通风内管1底面安装有插块102,插块102底面安装有螺纹杆103,螺纹杆103外侧安装有螺母104,岩棉层2底面贯穿设置有与插块102对应的下通孔202,下壳体4底面贯穿设置有与螺纹杆103相对应的固定孔403,这样设置,在对下壳体4进行固定时,利用上通孔201与插块102配合,螺纹杆103和固定孔403的配合,使螺纹杆103底端穿出固定孔403,并利用螺母104实现对下壳体4的固定,固定效果好。
[0029]岩棉层2包括两个半环层203,半环层203截面呈半环形,且两个半环层203的接触面处分别设置有插接凹槽204和与插接凹槽204插接配合的插接条205,插接凹槽204和插接条205沿着半环层203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设置,能够通过插接凹槽204和插接条205的插接配合,将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内管(1)和安装架(3),所述通风内管(1)外侧安装有岩棉层(2),所述岩棉层(2)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上通孔(201),所述岩棉层(2)底面安装有下壳体(4),所述下壳体(4)两侧均安装有侧耳(401),所述侧耳(401)表面贯穿设置有滑动孔(402);所述安装架(3)包括两个立杆(305),所述立杆(305)上端安装有安装板(301),两个所述立杆(305)之间安装有横杆(302),所述横杆(302)底面通过推力弹簧(304)与所述通风内管(1)相接触,所述推力弹簧(304)位于所述上通孔(201)内部,两个所述立杆(305)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滑动孔(402),且安装有挡块(306),所述立杆(305)外侧安装有支撑弹簧(307),所述支撑弹簧(307)位于所述侧耳(401)与所述挡块(30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震型通风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302)底面通过连接板(303)安装有所述推力弹簧(304),所述通风内管(1)上表面安装有导向杆(101),所述导向杆(101)位于所述推力弹簧(304)内部。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会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振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