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09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挡泥板的运输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支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挡泥板、下挡泥板和反光条,支架上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上挡泥板,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下挡泥板,所述上挡泥板和下挡泥板为分体式安装,所述下挡泥板上设置有反光条,具有便于安装运输的优点。具有便于安装运输的优点。具有便于安装运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后挡泥板安装在后轮的上方,主要起挡泥的作用。通用的摩托车后挡泥板由后挡泥板前体和尾翘组成,后挡泥板前体与尾翘之间为通过模具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
[0003]现有的挡泥板,由于后挡泥板的尺寸较大,相应地模具体积庞大,模具的制造成本较高;在包装和运输时,整体式后挡泥板所占的空间大,需要的包装材料较多,包装及运输成本也比较高。另外,摩托车行驶的过程中不断颠簸抖动,容易造成后挡泥板前体与尾翘的结合处发生破损和开裂,甚至被抖断,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上挡泥板,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下挡泥板,所述上挡泥板和下挡泥板为分体式安装,所述下挡泥板上设置有反光条。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挡泥板上设置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螺纹孔。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挡泥板上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钉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使得摩托车后挡泥板可以拆卸,易于装运。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光条至少设置三条,所述反光条可在夜晚行车时,更好的保护驾驶员。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所述上挡泥板上设置有第三转动机构,所述下挡泥板上设置有第四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活动连接支架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活动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转动机构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和上挡泥板,所述第四转动机构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和下挡泥板。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由第一转轴、第一转盘、第一滚珠和第一卡块组成,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活动连接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转盘内设置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卡块固定第一转轴和第一转盘。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由第二转轴、第二转盘、第二滚珠和第二卡块组成,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活动连接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连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转盘内设置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卡块固定第二转轴和第二转盘。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转动机构由第三转轴、第三转盘、第三滚珠和第三卡块组成,所述上挡泥板上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活动连接第三转盘,所述第三转盘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转盘内设置有第三滚珠,所述第三卡块固定第三转轴和第三转盘。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转动机构由第四转轴、第四转盘、第四滚珠和第四卡块组成,所述下挡泥板上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活动连接第四转盘,所述第四转盘连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四转盘内设置有第四滚珠,所述第四卡块固定第四转轴和第四转盘。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实现了挡泥板的分体式,便于拆卸安装,通过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和第四转动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挡泥板可以调节,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技术实施例装置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技术实施例中上挡泥板和下挡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技术实施例中上挡泥板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技术实施例中上挡泥板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技术实施例中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支架、2-第一转动机构、201-第一转轴、202-第一转盘、203-第一滚珠、204-第一卡块、3-第二转动机构、301-第二转轴、302-第二转盘、303-第二滚珠、304-第二卡块、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三转动机构、601-第三转轴、602-第三转盘、603-第三滚珠、604-第三卡块、7-第四转动机构、701-第四转轴、702-第四转盘、703-第四滚珠、704-第四卡块、8-上挡泥板、9-下挡泥板、10-反光条、11-上连接板、12-第一螺纹孔、13-凹槽、14-下连接板、15-第二螺纹孔、16-凸块、17-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参见图1~图5,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连接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4连接上挡泥板8,所述第二连接杆5连接下挡泥板9,所述上挡泥板8和下挡泥板9为分体式安装,所述下挡泥板9上设置有反光条10。
[0031]所述上挡泥板8上设置有上连接板11,所述上连接板11上设置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
[0032]所述下挡泥板9上设置有下连接板14,所述下连接板14上设置有凸块16,所述凸块16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
[0033]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钉17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15,使得摩托车后挡泥板可以拆卸,易于装运。
[0034]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条10至少设置三条,所述反光条10可在夜晚行车时,更好的保护驾驶员。
[0035]实施例2
[0036]请参阅图1~图6,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支架1,还包括第一转动机构2、第二转动机构3、第三转动机构6和第四转动机构7,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2和第二转动机构3,所述上挡泥板8上设置有第三转动机构6,所述下挡泥板9上设置有第四转动机构7,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活动连接支架1和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二转动机构3活动连接支架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连接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4)连接上挡泥板(8),所述第二连接杆(5)连接下挡泥板(9),所述上挡泥板(8)和下挡泥板(9)为分体式安装,所述下挡泥板(9)上设置有反光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泥板(8)上设置有上连接板(11),所述上连接板(11)上设置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泥板(9)上设置有下连接板(14),所述下连接板(14)上设置有凸块(16),所述凸块(16)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15)由螺钉(17)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条(10)至少设置三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2)和第二转动机构(3),所述上挡泥板(8)上设置有第三转动机构(6),所述下挡泥板(9)上设置有第四转动机构(7),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活动连接支架(1)和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二转动机构(3)活动连接支架(1)和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三转动机构(6)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4)和上挡泥板(8),所述第四转动机构(7)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和下挡泥板(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由第一转轴(201)、第一转盘(202)、第一滚珠(203)和第一卡块(204)组成,所述支架(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能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