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82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气压罐和第二气压罐,第一气压罐包括内壳体,内壳体的外部套设有外壳体,内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气囊,气囊的充气口通过管路与往复泵的端口相连通;内壳体的内壁与气囊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凝气室,冷凝气室的上方设置有气态物料进口,冷凝气室的下方设置有液态物料出口,冷凝气室的内部安装有螺旋冷却管,螺旋冷却管套设在气囊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负压将一元醇气体自动吸入冷凝装置,通过正压将冷凝得到的一元醇液体自动排出冷凝装置,实现对一元醇气体连续不间断的冷凝,保证冷凝效果;可以提高冷凝的效率,使一元醇气体得到及时冷凝。使一元醇气体得到及时冷凝。使一元醇气体得到及时冷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属于增塑剂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增塑剂类产品在聚醋酸乙烯、醇酸树脂、硝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及氯丁橡胶、丁腈橡胶、工程塑料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增塑剂类产品的生产在国内普遍采用间歇生产的方式,其生产工艺是采用酸酐或酸和一元醇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酯,酯化完毕后,然后加入适量碱性溶液中和掉未反应完的单酯和催化剂,经分层分离掉废水,水洗后的产品物料进入脱醇釜脱醇,在减压的条件下,脱除过量未反应完全的一元醇。
[0003]脱醇釜脱除的一元醇气体通常采用列管冷凝器进行冷凝回收,现有的列管冷凝器无法自己将一元醇气体吸入冷凝器中,有时候会因为气体压力过高或过低而无法顺利进入冷凝器内,无法保证冷凝器持续不断的冷凝效果,并且现有的冷凝器工作效率不高,导致一元醇气体得不到及时冷凝,影响脱醇釜内增塑剂产品的产出速度及产品收率。
[000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可以通过负压将一元醇气体自动吸入冷凝装置,通过正压将冷凝得到的一元醇液体自动排出冷凝装置,实现对一元醇气体连续不间断的冷凝,保证冷凝效果;可以提高冷凝的效率,使一元醇气体得到及时冷凝,确保增塑剂产品的产出速度及产品收率。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气压罐和第二气压罐;所述第一气压罐包括内壳体,内壳体的外部套设有外壳体,内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气囊,气囊的充气口通过管路与往复泵的端口相连通;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与气囊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凝气室,冷凝气室的上方设置有气态物料进口,冷凝气室的下方设置有液态物料出口,冷凝气室的内部安装有螺旋冷却管,螺旋冷却管套设在气囊的外部;所述第一气压罐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和第二气压罐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气态物料进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气压罐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和第二气压罐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液态物料出管相连通。
[0008]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冷却夹腔,冷却夹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冷却水进口,冷却夹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冷却水出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冷却管的一端部上方设置有第二冷却水进口,螺旋冷却管的另一端部下方设置有第二冷却水出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压罐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与气态物料进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A,第二气压罐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与气态物料进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B;所述第一气压罐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与液态物料出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
置有单向阀C,第二气压罐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与液态物料出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D。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态物料进管的一端与脱醇釜相连接。
[0012]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通过负压将一元醇气体自动吸入冷凝装置,还通过正压将冷凝得到的一元醇液体自动排出冷凝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并排的气压罐,当第一气压罐进行吸气时,第二气压罐进行排液,当第二气压罐进行吸气时,第一气压罐进行排液,气压罐交替进行吸气和排液动作,可以实现对一元醇气体连续不间断的冷凝,不会因为一元醇气体压力过高或过低而出现无法顺利进入冷凝装置的情况,可以保证冷凝器持续不断的冷凝效果;两个气压罐的内部均设有冷凝部件,两个气压罐交替进行对气体的冷凝,大大提高冷凝的效率,可以使一元醇气体得到及时冷凝,进一步的确保增塑剂产品的产出速度及产品收率。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气压罐,2-第二气压罐,3-内壳体,4-外壳体,5-第一冷却水进口,6-第一冷却水出口,7-气囊,8-往复泵,9-气态物料进口,10-液态物料出口,11-螺旋冷却管,12-第二冷却水进口,13-第二冷却水出口,14-气态物料进管,15-单向阀A,16-单向阀B,17-液态物料出管,18-单向阀C,19-单向阀D。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气压罐1和第二气压罐2,第一气压罐1和第二气压罐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气压罐1包括内壳体3,内壳体3的外部套设有外壳体4,内壳体3与外壳体4之间设有冷却夹腔,冷却夹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冷却水进口5,冷却夹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冷却水出口6。
[0020]所述内壳体3的内腔中安装有气囊7,气囊7的充气口通过管路与往复泵8的一个端口相连通,往复泵8的另一个端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气压罐2内部的气囊7相连通;往复泵8用于实现气囊7的扩张或收缩,往复泵8使第一气压罐1内的气囊7进行扩张的同时,使第二气压罐2内的气囊7进行收缩,往复泵8使第一气压罐1内的气囊7进行收缩的同时,使第二气压罐2内的气囊7进行扩张。
[0021]所述内壳体3的内壁与气囊7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凝气室,冷凝气室的上方设置有气态物料进口9,冷凝气室的下方设置有液态物料出口10;所述冷凝气室的内部安装有螺旋冷却管11,螺旋冷却管11套设在气囊7的外部,螺旋冷却管11的一端部上方设置有第二冷却水进口12,螺旋冷却管11的另一端部下方设置有第二冷却水出口13;第二冷却水进口12和第
一冷却水进口5均用于输入冷却水,第二冷却水出口13和第一冷却水出口6均用于输出冷却水。
[0022]所述第一气压罐1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9和第二气压罐2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9分别通过管路与气态物料进管14相连通,气态物料进管14的一端与脱醇釜相连接,第一气压罐1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9与气态物料进管1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A15,第二气压罐2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9与气态物料进管1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B16;所述第一气压罐1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10和第二气压罐2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10分别通过管路与液态物料出管17相连通,第一气压罐1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10与液态物料出管17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C18,第二气压罐2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10与液态物料出管17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D19。
[0023]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
[0024]第一气压罐1吸气—第二气压罐2排液:
[0025]单向阀A15、单向阀D19打开,单向阀B16、单向阀C18关闭,往复泵8工作,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气压罐(1)和第二气压罐(2);所述第一气压罐(1)包括内壳体(3),内壳体(3)的外部套设有外壳体(4),内壳体(3)的内腔中安装有气囊(7),气囊(7)的充气口通过管路与往复泵(8)的端口相连通;所述内壳体(3)的内壁与气囊(7)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凝气室,冷凝气室的上方设置有气态物料进口(9),冷凝气室的下方设置有液态物料出口(10),冷凝气室的内部安装有螺旋冷却管(11),螺旋冷却管(11)套设在气囊(7)的外部;所述第一气压罐(1)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9)和第二气压罐(2)上部的气态物料进口(9)分别通过管路与气态物料进管(14)相连通;所述第一气压罐(1)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10)和第二气压罐(2)下部的液态物料出口(10)分别通过管路与液态物料出管(17)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塑剂生产用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与外壳体(4)之间设有冷却夹腔,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国栋张建梅王德新谢清明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元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