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配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60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配电装置,用以减小供配电装置的体积和提高供配电装置的电能利用率。该供配电装置包括:第一配电单元,第一转换单元,第二转换单元、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第一配电单元与第一转换单元连接,第一配电单元用于将供电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输出给第一转换单元;第一转换单元与第二转换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连接,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第二转换单元与第一输出单元连接,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二电压的第一部分转换为第三电压后输出给第一输出单元;第一输出单元用于将第三电压后输出给第一负载组;第二输出单元用于将第二电压的第二部分输出给第二负载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第二电压。二电压。二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配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供配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供配电结构中,至少包括中压配电、中压变电、低压配电和低压供电四个环节,其中,输入电源输入至中压配置到低压供电为负载供电之间设置有大量的设备,并根据功能将这些设备进行划分并放置在不同的位置,这种布局松散的供电方式,建立了不同功能区的物理间隔,并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变配电子系统,然后再在其下挂接电源子系统。
[0003]然而该供配电结构在实际运用中这些后备电源总存在约5~15%的碎片容量,此外不同机柜(不同功能区)都要预留出操作和维护空间,极大的浪费了机房的有效面积,使得空间利用率变得更低。
[0004]因为涉及到中、低压供配电的不同相关专业工程接口,施工复杂且周期很长,各子系统分别交付后,需要在现场设备联合调试,影响快速投入使用。同时,在不同设备间使用电缆连接,既导致了系统的压降升高,也增加了额外的故障点,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和运营成本,降低了电能利用率。
[0005]由此可知,现有的供配电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供配电装置,用以减小供配电装置的体积以及提高供电装置的电能利用率。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配电装置,该供配电装置置于配电柜内,用于为多个负载供电,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配电单元,第一转换单元,第二转换单元、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其中,第一配电单元与第一转换单元连接,第一转换单元分别与第二转换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连接,第二转换单元与第一输出单元连接。
[0008]其中,第一配电单元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并用于控制将供电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输出给第一转换单元;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接收的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二电压的第一部分转换为第三电压后输出给第一输出单元;第一输出单元用于将第三电压后输出给第一负载组;第二输出单元用于将第二电压的第二部分输出给第二负载组。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第二电压。
[0009]采用上述结构框架,采用将第一转换单元输出的电能划分为两部分,并分别输出给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两个输出单元分别为两个负载组供电,即第一负载组内的负载均通过第一输出单元供电,第二负载组内的负载均通过第二输出单元供电,从而避免由于多个负载大量的进行分布式的供电所造成的占用空间面积大的问题,且供配电装置中的东西均设置在配电柜内,所有的负载均通过配电柜内的端口获取电能,减小了供配电装置内部器件的连接导线以及供配电装置与负载的连接导线的长短,从而减小了导线的损
耗,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和直流母线;
[0011]至少一个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中的每一个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转换单元连接,每一个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直流母线连接;
[0012]直流母线与第一输出单元连接。
[0013]采用上述装置结构,可以通过多个第二转换单元将供电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第一负载组的供电电压后为与第一输出单元连接的多个直流负载供电,以满足负载的供电需求。
[0014]并且,当第一负载组的需求的电能较少时,可以减小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的数量,从而减小电能损耗,提高了供配电装置的电能利用率。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转交流转换电路和交流母线;
[0016]至少一个交流转交流转换电路中的每一个交流转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转换单元连接;每一个交流转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交流母线连接;
[0017]交流母线与第一输出单元连接。
[0018]采用上述装置结构,可以通过多个第二转换单元将供电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第一负载组的供电电压后为与第一输出单元连接的多个交流负载供电,以满足负载的供电需求。
[0019]并且,当第一负载组的需求的电能较少时,可以减小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的数量,从而减小电能损耗,提高了供配电装置的电能利用率。
[00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
[0021]变压器包括一个原边绕组和至少一个副边绕组,原边绕组与第一配电单元连接,至少一个副边绕组分别与第二转换单元连接。
[0022]采用上述装置结构,通过变压器将供电电源输出的电能进行降压处理,得到符合要求的供电电压后分别输出给第二转换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并且本申请的方案可以设置多个副边绕组,当其中一个副边绕组出现故障时,与其他副边绕组连接的设备可以正常工作,满足供配电需求。
[00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输出单元包括:多个第二配电单元;
[0024]多个第二配电单元的输入侧分别与第二转换单元连接,第二配电单元的输出侧分别与第一负载组中的至少一个负载连接,多个第二配电单元中的每一个配电单元用于从第二转换单元获取第一部分的一部分电能,并将获取的电能输出给对应连接的负载。
[0025]采用上述装置结构,由于第一负载组中多个负载的供电电压相同,但是其需求的功率不同,因此,为了提高供配电装置的电能利用率,可以在为第一负载组中的负载供电之前,可以根据多个负载需求的电能的不同,将第二转换单元输出的电能进行分配,以满足各个负载的供电需求,提高供配电装置的电能利用率。
[00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输出单元包括:多个第三配电单元;
[0027]多个第二配电单元的输入侧分别与第一转换单元连接,第二配电单元的输出侧分别与第二负载组中的至少一个负载连接,多个第三配电单元中的每一个配电单元用于获取
第二部分的一部分电能,并将获取的电能输出给对应连接的负载。
[0028]采用上述装置结构,由于第二负载组中多个负载的供电电压相同,但是其需求的功率不同,因此,为了提高供配电装置的电能利用率,可以在为第二负载组中的负载供电之前,可以根据多个负载需求的电能的不同,将第一转换单元输出的第二部分电能进行分配,以满足各个负载的供电需求,提高供配电装置的电能利用率。
[00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配电装置还可以包括热电偶和散热装置;
[0030]热电偶与第一转换单元并联连接,热电偶用于检测第一转换单元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的温度控制第一配电单元与供电电源的连接;
[0031]散热装置与第一配电单元、第一转换单元、第二转换单元、第一输出单元以及第二输出单元连接,散热装置用于为第一配电单元,第一转换单元,第二转换单元、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散热。
[0032]采用上述装置结构,可以通过散热装置对装置中包含的器件进行散热,以保证供配电装置不会因过热而损坏。另外,可以采用热电偶实时对供配电装置进行检测,当检测道供配电装置内部的温度过高时,断开供电电源与供配电装置的连接,以保障供配电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配电装置,所述供配电装置置于配电柜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电单元,第一转换单元,第二转换单元、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所述第一配电单元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配电单元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并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输出给所述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所述第二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出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一部分转换为第三电压后输出给所述第一输出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电压后输出给第一负载组;所述第二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二部分输出给第二负载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构成所述第二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和直流母线;所述至少一个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中的每一个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连接,所述每一个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直流母线与所述第一输出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转交流转换电路和交流母线;所述至少一个交流转交流转换电路中的每一个交流转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连接;所述每一个交流转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交流母线连接;所述交流母线与所述第一输出单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勇王安林顾华方永平吴劲芝
申请(专利权)人: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