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线数字摄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35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X线数字摄影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在上方的天轨,一伸缩套管可移动地设置在天轨上,所述天轨下方设置一平床及立柱,所述平床由床底座支撑,平床的台面下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缺槽,平床具有缺槽的一侧设有向外伸延的地轨,所述立柱可移动地设置在平床一侧的地轨上,在该立柱上设有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一DR探测板设置在所述的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公知技术的缺陷,采用拍片床、立柱一体化结构,仅用一套DR数字摄影装置便可完成立位、卧位的各种X线摄影功能,大大简化了系统组成,大幅度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且DR探测板位置可自由转换,结构简单,运转灵活。(*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立、卧位可快速转换的直线数字X线摄影装置。随着直接数字X摄影(以下简称为DR)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DR技术取代胶片式X光拍摄已成为X线影像数字化的必然发展。目前,DR技术已应用于胸片摄影装置和拍片床,用DR探测板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暗盒和影像增强器,如传统的医用X拍片装置一样,直接数字X线摄影装置仍为两套装置,即包括两套DR探测板和两套数字图像系统。由于,DR技术中的关键设备DR探测板及数字图象系统价格昂贵,全套DR摄影装置价格居高不下,在医疗单位内配置立位、卧位两类DR摄影装置成本极高,同时也会造成设备的利用效率不高,以至极大地影响了DR技术的广泛使用。因此,研发出一种可兼顾立、卧位直线数字X线摄影,同时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的装置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X线数字摄影装置,它可进行立、卧位快速转换的直线数字X线摄影,通过设置一套DR探测板和数字图象系统,完成两种体位的直线数字X线摄影,通过移动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摄影部位的跟随。为此,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X线数字摄影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在上方的天轨,一伸缩套管可移动地设置在天轨上,所述天轨下方设置一平床及立柱,所述平床由床底座支撑,其中,所述平床的台面下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缺槽,平床具有缺槽的一侧设有向外伸延的地轨,所述立柱可移动地设置在平床一侧的地轨上,在该立柱上设有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一DR探测板设置在所述的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上。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所述的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包括在立柱的垂直方向上设有一垂直移动装置,一竖直滑块设置在所述垂直移动装置上,DR探测板与竖直滑块相联接。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所述垂直移动装置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在立柱上、下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一驱动轮,该第一驱动轮联接一驱动电机,一传动带套接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一驱动轮之间,所述竖直滑块借助于一水平横轴与该传动带相联接,一L型导向弯轨的长臂端沿立柱垂直方向设置,短臂端沿立柱水平方向设置。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所述水平横轴靠近传动带的一端设有上述竖直滑块,该水平横轴的另一端固定有DR探测板,在所述水平横轴上套有一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DR探测板上。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一导向辊轮抵靠在所述的L型导向弯轨上,所述辊轮的支杆固定在水平横轴上。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所述地轨上设有水平移动装置,上述立柱与该水平移动装置相联接。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所述的水平移动装置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地轨左、右两侧的第二传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该第二驱动轮联接一驱动电机,一同步带套接在该第二传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所述同步带上固设有一水平滑块,上述立柱与水平滑块相固接。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所述天轨上设有一控制所述伸缩套管升降移动的移动装置,其具有一传动塔轮和第三驱动轮,该第三驱动轮联接一驱动电机,一同步带套接在该传动塔轮和第三驱动轮之间,所述塔轮上设有一与伸缩套管相联接的升降绳,所述伸缩套管的下端设有可旋转的管球与控制盒。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所述的同步带可以是链条,也可以为同步齿带。如上所述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所述管球与DR探测板为联动设置,且立位为管球随DR探测板联动,卧位为DR探测板随管球联动。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技术提出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采用拍片床、立柱一体化结构,仅用一套DR数字摄影装置便可完成立位、卧位的各种X线摄影功能,从而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大大简化了系统组成,大幅度降低了产品的成本。采用导向辊轮和导向弯轨的组合结构,便于DR探测板位置的自由转换,结构简单,运转灵活。由于采用了自动跟随控制,本技术操作简易、方便,定位快速、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的不同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中可以明显地了解本技术为一种可立卧位转化的X线数字摄影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在上方的天轨1,该天轨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其他固定架上,一伸缩套管2可移动地设置在天轨1上,在所述伸缩套管2的下端设有可旋转的管球3与控制盒4,可移动地设置在天轨上的伸缩套管2可设有两个以上套置的伸缩管,如3个伸缩管。所述天轨1下方设置一平床5,所述平床5由床底座6支撑,该平床5的台面下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缺槽10(如图3所示),一地轨7设置在所述平床5具有缺槽的一侧并向外伸延,所述立柱9可移动地设置在平床一侧的地轨7上,在该立柱9上设有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一DR探测板8设置在所述的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上。图1和图2分别对应立、卧位摄影状态。请参见图4和图5,所述的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包括在立柱的垂直方向上设有一垂直移动装置,一竖直滑块13设置在所述垂直移动装置上,DR探测板8与竖直滑块13相联接。所述垂直移动装置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在立柱5上、下顶端的第一传动轮11和第一驱动轮11’,该第一驱动轮11’联接一驱动电机M1,一传动带A套接在该第一传动轮11和第一驱动轮11’之间,该传动带A可以是链条、同步齿带或其它传动部件。一L型导向弯轨12的长臂端沿立柱垂直方向设置,短臂端沿立柱水平方向设置,在长臂端和短臂端之间为平滑的弧形过渡段。在竖直滑块13借助于一水平横轴15与上述传动带A相联接,所述竖直滑块位于所述水平横轴15靠近传动带A的一端,该水平轴15的另一端固定有DR探测板8,在所述水平横轴15上套有一扭转弹簧14,所述扭转弹簧14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滑块13上,另一端固定在DR探测板8上。一导向辊轮16抵靠在所述的L型导向弯轨12上,所述辊轮的支杆固定在水平横轴15上。所述地轨7上设有水平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地轨7左、右两侧的第二传动轮18和第二驱动轮18’,该第二驱动轮18’联接一驱动电机M2,一同步带B套接于该第二传动轮18与第二驱动轮18’之间,所述同步带B上固设有一水平滑块17,上述立柱9与水平滑块相固接。如图4所示,所述天轨1上设有一控制所述伸缩套管2升降移动的移动装置,其具有一传动塔轮21和第三驱动轮22,该第三驱动轮22联接一驱动电机M3,一同步带C套接在该传动塔轮21和第三驱动轮22之间,所述塔轮21上还设有一与伸缩套管2相联接的升降绳索,所述伸缩套管2的下端设有可旋转的管球与控制盒。在立位摄影时,电机M1转动,通过传动带A带动DR探测板8沿立柱9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人及人体的不同部位,管球3及控制盒可由伸缩套管2在驱动电机M3的带动下而上下移动,并与DR探测板8连动,且可通过控制装置(未示出)自动跟随DR探测板8移动,令管球3中心自动对齐DR探测板8中心,进行立位X线数字摄影。当由立位向卧位进行转换时,竖直滑块13在驱动电机M1的传动下向下移动,导向辊轮16抵靠在所述的L型导向弯轨12上同时向下移动,到达L型导向弯轨12的弧形过渡段时,导向辊轮16沿L型导向弯轨12运动,带动水平横轴15及DR探测板8旋转,直到L型导向弯轨12的短臂端,此时,DR探测板8随水平横轴15旋转至水平放置。在卧位摄影时,电机M2转动,通过同步带B带动水平滑块17、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X线数字摄影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在上方的天轨,一伸缩套管可移动地设置在天轨上,所述天轨下方设置一平床及立柱,所述平床由床底座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床的台面下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缺槽,平床具有缺槽的一侧设有向外伸延的地轨,所述立柱可移动地设置在平床一侧的地轨上,在该立柱上设有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一DR探测板设置在所述的DR探测板移动承载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典桥陆利学董治国郑江山董庆鹏洪彤王义成谢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