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232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包括:混料仓,所述混料仓用于硅粉和骨料的混合;第一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用于将骨料输送至混料仓内,并形成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二输送设备用于将硅粉输送至混料仓内,并形成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短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以及第二输送设备分别设置于所述混料仓侧部,且均与所述混料仓相通;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以及第二输送设备均与所述混料仓形成输送坡度,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大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加压设备,所述加压设备用于对第二输送设备加压,以辅助第二输送设备将硅粉输送至混料仓内。至混料仓内。至混料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时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经过研究发现,在混凝土中添加硅粉后,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改善,主要体现在质量、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方面。具体地,在混凝土中添加硅粉,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材料的离析和泌水,从而有效减少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薄弱夹层、裂缝和乳皮等缺陷问题。
[0003]在混凝土中添加硅粉,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于制备强度超过100MPa的混凝土而言,硅粉是几乎不可缺少的。使用硅粉后,大大降低了水化浆体中的孔隙尺寸,改善了孔隙尺寸分布,于是使强度提高,渗透性降低。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相同的水胶比下,实验证明,硅粉混凝土的早期相对强度发展比纯水泥混凝土慢。但是加入硅粉会使得混凝土强度大大提高,硅粉混凝土的绝对强度比纯水泥混凝土的绝对强度高。在混凝土中添加硅粉,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磨性和抗蚀性等。
[0004]由于硅粉颗粒小,比水泥颗粒小20~100倍,可以充填到水泥颗粒中间的空隙中,使混凝土密实,同时硅粉的二次水化作用,新的生成物堵塞混凝土中渗透通道,故硅粉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很强,混凝土的渗透性随水胶比的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水灰比混凝土的密实性相对差些。
[0005]在混凝土中掺入硅粉,能减少氢氧化钙含量,增加混凝土密实性,有效提高弱酸腐蚀能力。另外,它还能抗盐类腐蚀,尤其是对氯盐及硫酸盐类,它之所以能抗酸盐侵蚀,原因是硅粉混凝土较密实,孔结构得到改善,从而减少了有害离子传递速度及减少了可溶性的氢氧化钙和钙矾石的生成,而增加了水化硅酸钙晶体的结果。
[0006]对于钢筋混凝土,掺入硅粉不光可提高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强度,还能增强钢筋的抗锈蚀能力。硅粉混凝土作为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0007]虽然硅粉混凝土有着以上诸多优秀特点,但是在现在很多项目中很少使用。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硅粉的流动性极差,导致上料困难,且在上料过程中对设备损害大。现有技术中,硅粉上料过程中经常出现硅粉结块严重,上料困难等情况。在进行数百方及以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甚至会出现电机烧坏,螺旋输送机叶片变形等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上料系统中电机以及输送叶片的损伤。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包括:
[0011]混料仓,所述混料仓用于硅粉和骨料的混合;
[0012]第一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用于将骨料输送至混料仓内,并形成第一输送路径;
[0013]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二输送设备用于将硅粉输送至混料仓内,并形成第二输送路径;
[0014]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短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0015]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以及第二输送设备分别设置于所述混料仓侧部,且均与所述混料仓相通;
[0016]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以及第二输送设备均与所述混料仓形成输送坡度,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大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
[0017]加压设备,所述加压设备用于对第二输送设备加压,以辅助第二输送设备将硅粉输送至混料仓内。
[0018]本技术方案中,第二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坡度较缓,进而能够减少硅粉上料过程中上升的垂直距离,进而能够减少第二输送设备承受的压力,减少对第二输送设备的损坏几率。
[0019]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二输送设备,施加一定的压力,目的同样是减少第二输送设备的工作压力,减少损坏几率。
[0020]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骨料等粘性较小,且粒径较大,不易结块,故第二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坡度较陡,便于骨料的送料,而硅粉由于粘度流动性等问题,上料难,而本技术方案很好的改善了其输送路径,坡度缓慢,输送路径短,故能够改善硅粉的上料效率。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大于50
°
,小于等于90
°
,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大于30
°
,小于45
°

[0022]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输送设备选用相对较陡的坡度,如果小于30
°
,坡度太陡,大颗粒的骨料有可能会掉落,损伤第一输送设备以及底部其它设备,而如果大于45
°
,坡度缓解了,但是输送效率会降低;对于第二输送设备,如果太陡,坡度小于50
°
,则输送距离变长,电机承受的工作压力太大,如果大于90
°
,则产生多余的功,造成电机耗损。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为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工作功率为9KW-11KW。
[0024]本技术方案中,螺旋输送机电机功率为9KW,计划将螺旋输送机电机功率提升至11KW。与现有技术中7.2KW工作功率相比,功率提升,电机耗损小,且采用螺旋输送机,硅粉螺旋上升上料,减少结块。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输送机通过电机转动实现硅粉的输送,所述螺旋输送机输送硅粉时,电机正转反转交替进行。
[0026]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螺旋输送机叶片的正反交替转动,便于将结块的硅粉料搅出,进而减少了叶片的变形损坏,对于叶片的使用寿命是一种提升。
[002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设备为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气体用于对所述电机进行加压。
[0028]本技术方案中,在送料过程中加入空压机,将空压机设置在螺旋输送机侧,并适当增加空压机的气压,便于硅粉上料,减少电机工作压力,减少损坏几率。
[002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水平面为基准线,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与基
准线形成第一高度,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与基准线形成第二高度,所述混料仓与基准线形成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的高度值>第二高度的高度值>第一高度的高度值。
[0030]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高度的高度值处于中间,进而相比于第一输送设备,硅粉输送设备的高度较高,硅粉经历的输送路径更短,更容易实现其输送。
[003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形成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距离基准线的距离为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二高度差的差值>第一高度差的差值。
[0032]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高度差的差值较大,即第二输送设备相对而言距离混料仓较近,即硅粉的存储设备距离混料仓近,进一步减小其输送路径,减少硅粉输送中的结块已经电机耗损等。
[003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料仓包括位于顶部的进料区、位于中间的中间仓以及位于底部的搅拌仓,所述搅拌仓用于硅粉与骨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仓,所述混料仓用于硅粉和骨料的混合;第一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用于将骨料输送至混料仓内,并形成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二输送设备用于将硅粉输送至混料仓内,并形成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短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以及第二输送设备分别设置于所述混料仓侧部,且均与所述混料仓相通;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以及第二输送设备均与所述混料仓形成输送坡度,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大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加压设备,所述加压设备用于对第二输送设备加压,以辅助第二输送设备将硅粉输送至混料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大于50
°
且小于等于90
°
,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与混料仓形成的输送坡度大于30
°
且小于4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硅粉搅拌站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为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工作功率为9KW-11KW。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史佳晨苗艳遂狄东全苏炜斌王斌徐德爽钟明乾昌孝雷谢学礼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