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02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电网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基于该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包括:微电网1模块,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模块,微电网2模块,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交流电流反馈电路1模块,驱动电路1模块,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驱动电路2模块,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模块,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输出功率更稳定,对微电网的补偿效果更好,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常广泛。常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


[0001]本专利技术背对背涉及微电网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
技术背景
[0002]目前,发展并普及绿色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可再生能源当中以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最有能替代目前能源的可行性,这些分布式能源依供电区域可视为一个个小型的微电网。然而,有别于传统发电厂,可再生能源之供电质量容易受到不可预期的天气及环境因素所干扰,且更容易发生三相电压不平衡及电压骤降的情形,因此,提升微电网之可靠度与稳定度是使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更加普及的重要研究之一。
[0003]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Back-to-Back Active Power Conditioner)就是一种用于维持微电网电力质量之设备,其功能为将两个独立供电的微电网连接起来,当某一端的微电网发生异常事故,如频率变动、电压骤降时,可由另一端正常运作的微电网对其输送适当之有功与无功补偿,使发生异常事故的微电网能正常运作以维持稳定供电,为了能对异常的微电网做适当的补偿,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必须要能分析电压异常时的不平衡成分,进一步控制功率潮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以解决电压不平衡造成的有功无功二倍频振荡并通过前级整流器补偿适当的零序电流来减少分离式电容上的电压纹波。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微电网1模块,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微电网2模块,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交流电流反馈电路1模块,驱动电路1模块,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驱动电路2模块,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模块,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输入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模块的输入相连,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输入相连,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流反馈电流1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流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的输入相连,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输出与驱动电路模块1的输入相连,驱动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模块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的输出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输入相连,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出与驱动电路2模块的输入相连,驱动电路2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相连,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输出与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输入相连,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的输
出分别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的输入和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步优化,所述的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采用三相四线制的换流器,加入对零序电流的控制,利用负序电流消除无功振荡,可以使得电力调节器的输出功率更加稳定,提升对脆弱的微电网的补偿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步优化,所述的微电网系统解决大量的零序电流在直流总线产生的大量电压纹波,减少电容老化。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步优化,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可以解决直流总线电压低于前级整流器连接的微电网1的交流电压峰值时,可能导致的输入的电流失真造成的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无法正常运作。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所提出的微电网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运作的更加顺畅,实施简单。
[0010]为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的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的原理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的直流电压反馈电路的电路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的交流电压反馈电路的电路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的交流电流反馈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所示为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微电网1模块,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微电网2模块,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交流电流反馈电路1模块,驱动电路1模块,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驱动电路2模块,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模块,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输入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模块的输入相连,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输入相连,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流反馈电流1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流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的输入相连,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输出与驱动电路模块1的输入相连,驱动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模块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的输出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输入相连,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出与驱动电路2模块的输入相连,驱动电路2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相连,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输出与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输入
相连,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的输出分别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的输入和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
[0017]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微电网1和微电网2分别为独立的两个微电网,当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检测到某一微电网发生异常时,必须由另一微电网提供能量对其进行有功无功补偿。假设较为稳定的为微电网1,较为不稳定的为微电网2,所以功率潮流方向是由微电网1至微电网2的。当检测到微电网2异常时,后级换流器从直流总线抽取能量对微电网2补偿,而此时前级整流器必须从微电网1抽取相应的能量去稳定直流总线电压。
[0018]为了稳定后级换流器的零序电流,在前级整流器补偿一个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其特征是:它包括:微电网1模块,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微电网2模块,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交流电流反馈电路1模块,驱动电路1模块,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驱动电路2模块,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模块,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输入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模块的输入相连,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压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输入相连,微电网1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流反馈电流1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流反馈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DSP微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的输入相连,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输出与驱动电路模块1的输入相连,驱动电路1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模块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的输入相连,交流电压反馈电路2模块的输出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微电网2模块的输出与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输入相连,交流电流反馈电路2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出与驱动电路2模块的输入相连,驱动电路2模块的输出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相连,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输出与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输入相连,直流电压反馈电路模块的输出分别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1)模块的输入和DSP控制器TMS320F28335(2)模块的输入相连。2.如权利1所述的一种基于背对背主动式电力调节器的微电网,其特征是:微电网1与微电网2分别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景斌周唱刘清岚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