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62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基础数据;通过深度优先算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辐射状配电网结构;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对第一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重构,得到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判断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当确定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满足约束条件后,确定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对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将变压器所有故障模式作为衡量可靠性的因素,占得权重过大造成的可靠性指标不准确、与实际可靠性存在较大误差的技术问题。误差的技术问题。误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的可靠性是电力系统能够运行的重要基础,如果可靠性较低,则会大大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而相关技术中,在考虑可靠性时,往往将变压器故障计入可靠性的一个衡量指标,而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变压器一般都可以平稳运行,即不易发生故障,另外,即使变压器发生故障,也不宜将所有的故障模式作为衡量可靠性的高权重指标,因为一般变压器发生故障,也只是发生了故障模式中其中一种或几种故障,而不会同时发生故障模式中的全部故障类型,因此,将变压器的所有故障模式作为可靠性指标的衡量因素占得权重过大,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影响了可靠性指标的准确性,也为评价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0003]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装置,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将变压器所有故障模式作为衡量可靠性的因素,占得权重过大造成的可靠性指标不准确、与实际可靠性存在较大误差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包括:获取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基础数据;通过深度优先算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辐射状配电网结构;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对第一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重构,得到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判断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当确定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满足约束条件后,确定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对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
[0006]可选地,基础数据,包括:外电源进线的长度、负荷的容量、负荷的功率因素,以及馈线段的长度。
[0007]可选地,对第一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重构,包括:通过支路交换法对第一辐射状电网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
[0008]可选地,满足约束条件包括: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或第二约束条件;其中,第一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属于所有可行的辐射状网络拓扑的集合;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的电源点提供的复功率大于电源点所在馈线的对应的负荷的复功率;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的负荷端电压幅值为供电馈线对应的负荷的电压的幅值;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的支路电流小于支路电流的最大值;其中,第二约束条件包括: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的馈线的负荷数小于馈线的最大负荷数。
[0009]可选地,确定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包括:
判断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对应的系统切负荷量是否为系统切负荷量的最小值,系统切负荷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负荷能量损失量、负荷停电时间;当确定系统切负荷量为系统切负荷量的最小值,确定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为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
[0010]可选地,对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之前,包括:枚举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中变压器的故障模式,当枚举结果的数目为零时,确定变压器无故障,对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分析。
[0011]可选地,可靠性指标,包括以下之一:负荷点指标、系统指标;其中,负荷点指标用于衡量单个负荷点的供电能力,负荷点的指标,包括:负荷点一年中的平均停电次数、负荷点每次停运的平均持续时间、负荷点在一年中的总停电时间;系统指标用于衡量系统直接向用户供给电能和分配电能的能力,系统指标包括:每个用户在一年中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在单位一年中平均停电次数、单位一年中用户总供电小时数与用户要求的供电小时数之比。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基础数据;第一分析模块,用于通过深度优先算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辐射状配电网结构;重构模块,用于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对第一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重构,得到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是否满足约束条件;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满足约束条件后,确定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第二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00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深度优先算法进行搜索的方式,通过获取基础数据,利用深度优先算法确定第一辐射状配电,并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重构电网结构,并对重构后的电网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可靠性指标,达到了排除变压器的故障对可靠性指标的存在过大干扰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更加准确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减少与实际可靠性误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将变压器所有故障模式作为衡量可靠性的因素,占得权重过大造成的可靠性指标不准确、与实际可靠性存在较大误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1]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现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基础数据;通过深度优先算法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辐射状配电网结构;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对所述第一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重构,得到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判断所述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当确定所述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满足约束条件后,确定所述多个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对所述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分析,得到所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数据,包括:外电源进线的长度、负荷的容量、所述负荷的功率因素,以及馈线段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辐射状电网结构进行重构,包括:通过支路交换法对所述第一辐射状电网进行重构,得到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或第二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属于所有可行的辐射状网络拓扑的集合;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的电源点提供的复功率大于所述电源点所在馈线的对应的负荷的复功率;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的负荷端电压幅值为供电馈线对应的负荷的电压的幅值;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的支路电流小于支路电流的最大值;其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的馈线的负荷数小于所述馈线的最大负荷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包括:判断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对应的系统切负荷量是否为所述系统切负荷量的最小值,所述系统切负荷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负荷能量损失量、负荷停电时间;当确定所述系统切负荷量为所述系统切负荷量的最小值,确定所述第二辐射状电网结构为目标辐射状电网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衿赵贺宋一凡于希娟李洪涛饶强王存平张淼郝良于浩然王博宣振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