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183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5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一种再生混凝土包括水泥;水;碎石;河砂;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粉煤灰;减水剂;硅烷偶联剂;纤维素醚;其制备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1):将硅烷偶联剂与纤维素醚均分成两等份;(2):将半份的硅烷偶联剂和半分的纤维素醚倒入碎石、再生细骨料中,混合1h~2h成为第一混合物;(3):将半份的硅烷偶联剂和半分的纤维素醚倒入再生粗骨料、河砂中,混合1h~2h成为第二混合物;(4):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与水泥、粉煤灰、水、减水剂、混合制得再生混凝土。本申请的再生混凝土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相近的优点,节省建筑资源。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效利用建筑垃圾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其中废弃的混凝土占了建筑垃圾的很大一部分,废弃的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成新混凝土将废弃建筑物混凝土形成的建筑垃圾通过碎化后形成再生骨料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处理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也节省了建筑材料,节能环保。
[0003]废弃的混凝土经处理后成为再生骨料,再生骨料根据粒径大小一般分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而天然骨料也分为有粒径大的碎石与粒径小的河砂,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互混合,通过水泥的水化作用将二者表面相粘合,从而使制成再生混凝土。
[0004]但是由于再生骨料破碎的过程中骨料内部会产生微小裂缝,同时再生骨料表面一般会粘连着一部分旧砂浆,使得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具有压碎指标大、吸水率高、孔隙率大、表观密度低等特点,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较低、耐久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通过提高天然骨料、再生骨料表面之间的粘聚性,从而提高再生混凝土整体的荷载与抗压强度。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泥 190~230份;水 159~173份;碎石 631~852份;河砂 481~655份;再生粗骨料 210~426份;再生细骨料 157~328份;粉煤灰 85~95份;减水剂 6.7~7.7份;硅烷偶联剂 65~70份;纤维素醚 74~82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纤维素醚与硅烷偶联剂,纤维素醚的醚结构包裹碎石、河砂、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表面,裹附纤维素醚的再生骨料通过偶联剂产生偶联作用与天然骨料相结合,使水泥、粉煤灰在碎石、河砂、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界面之间
的结合力提高,从而增强了再生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同时减水剂能够使水泥颗粒分散地渗入界面的缝隙中,从而更好地发生水化作用结合紧密。
[0008]优选的,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泥 203~207份;水 161~165份;碎石 744~748份;河砂 559~563份;再生粗骨料 318~322份;再生细骨料 238~242份;粉煤灰 89~91份;减水剂 7.0~7.2份;硅烷偶联剂 66.5~68.5份;纤维素醚 78.5~80.5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粗骨料与再生细骨料的取代率适中,使再生混凝土满足施工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实用性。
[0010]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
[0011]优选的,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能够使再生骨料表面增加粘性,更好地与天然骨料粘聚以通过硅烷偶联剂产生偶联,从而能够提高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界面的粘合强度,并且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硅烷偶联剂KH-550有更好的偶联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羧酸减水剂在低掺量下能够发挥较高的塑化效果,流动性保持性好,对混凝土增强效果显著,能降低混凝土收缩,从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
[0015]优选的,原料还包括海因环氧树脂23~25重量份、稀释剂3.2~3.5重量份、固化剂3.6~3.8重量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因环氧树脂通过稀释剂能够渗透进入再生粗骨料的内部缝隙中,以此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并且固化后的海因环氧树脂能够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有更好的相互结合性,能够提高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再生粗骨料的粘附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硅烷偶联剂对水泥、粉煤灰与裹附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天然、再生骨料的粘合强度。
[0017]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为环氧丙烷丁基醚、环氧丙烷苯基醚、多缩水甘油醚其中一种。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稀释剂能降低体系粘度,改善环氧树脂的渗透性,能够更深入地填补再生粗骨料内部结构缺陷,并且还能参与固化反应,成为环氧树脂固化物的交联网络结构的一部分,增强再生粗骨料的强韧度。
[0019]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多乙烯多胺、二乙胺基丙胺、二已基三胺的其中一种。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脂肪族胺类固化剂反应活性高,室温或低温下可以快速固化,对湿度相对不敏感,具有良好的耐溶剂腐蚀性。
[0021]优选的,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0~50mm,所述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2~4mm。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骨料的不同大小粒径能够相交错地与天然骨料结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密实度。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硅烷偶联剂与纤维素醚均分成两等份;步骤二:将半份的硅烷偶联剂和半分的纤维素醚倒入碎石、再生细骨料中,混合30min~1h成为第一混合物;步骤三:将半份的硅烷偶联剂和半分的纤维素醚倒入再生粗骨料、河砂中,混合30min~1h成为第二混合物;步骤四: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与水泥、粉煤灰、水、减水剂、混合制得再生混凝土。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不同粒径大小配对粘合,使再生粗骨料、碎石的表面分别覆盖粘粘有粒径较小的河砂、再生细骨料,平衡了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界面结合力的差异性,从而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二前还包括预处理:在再生粗骨料与河砂混合前,将海因环氧树脂、稀释剂与再生粗骨料混合,混合后再加入固化剂继续混合。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稀释剂能够渗透至再生粗骨料的内部缝隙中,使海因环氧树脂填充粘合再生粗骨料内部结构,待再生粗骨料内部缝隙填满海因树脂后,再使用固化剂进一步对再生粗骨料界面进行封闭紧密固化处理,提高了河砂与再生粗骨料界面的结合力。
[0027]优选的,所述预处理中每次混合时间为30min~1h,所有混合结束后取出至养护箱内50~60℃养护放置5~6h。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分混合能够提高海因环氧树脂进入再生粗骨料内部缝隙中的渗透率,混合后加温提高再生粗骨料的固化效果,增强再生粗骨料结构的密实程度。
[0029]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纤维素醚与硅烷偶联剂,纤维素醚具有的醚结构能够包覆碎石、河砂、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表面,并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偶联反应,并通过水泥、粉煤灰、减水剂共同作用提高了碎石、河砂、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界面之间的结合力,制成一种能够与普通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泥 190~230份;水 159~173份;碎石 631~852份;河砂 481~655份;再生粗骨料 210~426份;再生细骨料 157~328份;粉煤灰 85~95份;减水剂6.7~7.7份;硅烷偶联剂65~70份;纤维素醚74~8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泥 203~207份;水 161~165份;碎石 744~748份;河砂 559~563份;再生粗骨料 318~322份;再生细骨料 238~242份;粉煤灰89~91份;减水剂 7.0~7.2份;硅烷偶联剂66.5~68.5份;纤维素醚78.5 ~80.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0~50mm,所述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2~4mm。6.一种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厚义刘光宁王武卫牟联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基砼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