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外展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77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肩外展支具,涉及医疗康复支具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顺次连接的躯干固定机构、大臂支撑机构、前臂支撑机构及手托板,躯干固定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之间设有肩关节连接机构,肩关节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躯干固定机构上的固定圈一、固定在大臂支撑机构上的固定圈二及与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共同螺纹连接的连接销,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齿圈,固定圈一上的齿圈与固定圈二上的齿圈相互啮合,固定圈二上设有便于调节大臂支撑机构水平位置的水平屈伸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对患者穿衣服影响较小的效果。小的效果。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外展支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支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肩外展支具。

技术介绍

[0002]肩部手术如人工肩关节置换、肱骨外科颈骨折、肩袖修补、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补等术后通常需要短期的固定,保持持肩关节外展及旋转中立位;同时人们的肩膀内部骨头受伤时,由于剧痛人们无法正常活动或抬起手臂,但手臂下垂时,肩膀内部的伤恢复的较慢,一般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一种外展支具对患者手臂进行展开支撑,以便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使得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肩外展支具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十分重要。
[0003]现有的肩外展支具,参照图1,包括顺次连接的躯干固定机构1、大臂支撑机构2、前臂支撑机构3及手托板4,躯干固定机构1包括腰部固定板11、胸部固定板12及用于连接腰部固定板11及胸部固定板12的连接杆14;大臂支撑机构2包括与连接杆14铰接的支撑件一23及固定在支撑件一23上的大臂托板22,支撑件一23包括与大臂托板22固定连接且与连接杆14的顶端铰接的固定杆一231及与固定杆一231滑移连接的调节杆一24,固定杆一231远离连接杆14的端部上开设有螺孔一,调节杆一2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螺孔二241,螺孔一及与螺孔一对齐的螺孔二241上共同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一242;前臂支撑机构3包括与调节杆一24远离固定杆一231端部铰接的支撑件二33及固定在支撑件二33上的前臂托板32,支撑件二33包括与前臂托板32固定连接且与调节杆一24铰接的固定杆二331及与固定杆二331滑移连接的调节杆二34,固定杆二331远离调节杆一24的端部上开设有螺孔三,调节杆二3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螺孔四341,螺孔三及与螺孔四341对齐的螺孔三上共同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二342,调节杆二34远离固定杆二331的端部与手托板4固定连接;连接杆14上铰接有伸缩杆15,伸缩杆15远离连接杆14的端部上铰接有与固定杆一23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51。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利用伸缩杆的长度改变调节胸部固定板与大臂托板之间的角度,然而伸缩杆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患者难以穿上合适的衣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肩外展支具,具有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对患者穿衣服影响较小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肩外展支具,包括顺次连接的躯干固定机构、大臂支撑机构、前臂支撑机构及手托板,所述躯干固定机构与所述大臂支撑机构之间设有肩关节连接机构,所述肩关节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躯干固定机构上的固定圈一、固定在大臂支撑机构上的固定圈二及与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共同螺纹连接的连接销,所述固定圈一及所述固定圈二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齿圈,所述固定圈一上的齿圈与所述固定圈二上的齿圈相互啮合,所述固定圈二上设有便于调节大臂支撑机构水平位置的水平屈伸调节机构。
[0008]需要调节躯干固定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之间的距离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取下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之间的连接销,然后调节固定圈一与固定圈二之间的相对位置,待躯干固定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之间的角度达到适宜的状态后,将连接销穿过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以此完成了躯干固定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之间的角度调节;固定圈一及固定圈二占用的空间较小,因此对患者穿衣服的影响较小,使肩外展支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同时齿圈设置,可增大固定圈一与固定圈二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连接销出现滑丝而影响躯干固定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连接稳定性的问题;利用水平屈伸调节机构,可调节躯干支撑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进一步提高了肩外展支具的实用性。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平屈伸调节机构为与固定圈二固定连接且与大臂支撑机构转动连接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腰孔,所述腰孔上抵接有与大臂支撑机构螺纹连接的限位销。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节躯干固定机构及大臂支撑机构之间的角度时,将限位销取下,然后转动转动盘使大臂支撑机构与躯干固定机构水平方向的角度改变,然后将限位销穿过腰孔与大臂支撑机构螺纹连接,直至限位销与转动盘抵紧,以此完成了躯干固定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之间的角度调节。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减重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减重孔在保证转动盘强度的同时,可减少转动盘的质量,以此减轻患者的负重,提升了肩外展支具的舒适度。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躯干固定机构包括腰部固定板、胸部固定板及用于连接腰部固定板及胸部固定板的伸缩调节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部固定板用于固定患者的腰部,胸部固定板用于固定患者的胸部,患者可根据其体形利用伸缩调节件调节腰部固定板与胸部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以此提高了肩外展支具的实用性。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伸缩调节件包括固定在腰部固定板上的活动部及与活动部滑移连接且固定在胸部固定板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可供活动部滑移的滑道,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与滑道连通的长孔,所述活动部上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与固定部抵紧的定位销。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利用伸缩调节件调节腰部固定板与胸部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时,拧动定位销使其与固定部分离,然后可沿着长孔的长度方向拉动活动部,使活动部沿着滑道滑移,从而改变了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改变了伸缩调节件的长度,使胸部固定板与腰部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改变以适应患者的体形;定位销可固定在长孔对应的固定部的任意位置上,伸缩调节件的长度调节范围较大。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大臂支撑机构包括与固定圈二固定连接的支撑件三及固定在支撑件三上的大臂托板,所述支撑件三包括与大臂托板固定连接且与固定圈二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三及与固定杆三滑移连接的调节杆三;所述前臂支撑机构包括与调节杆三转动连接的支撑件四及固定在支撑件四上的前臂托板,所述支撑件四包括与调节杆三转动连接的固定杆四及与固定杆四滑移连接的调节杆四。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大臂支撑机构设为支撑件三及大臂托板的组合,支撑件三用于连接躯干固定机构与大臂支撑机构,大臂托板用于承托患者的大臂;且支撑件三
由相对滑移设置的固定杆三及调节杆三组成,以此支撑件三的长度可调,从而可根据患者的大臂长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将前臂支撑机构设为支撑件四与前臂托板的组合,支撑件四用于连接大臂支撑机构与前臂支撑机构,前臂托板用于承托患者的前臂;且支撑件四由相对滑移设置的固定杆四及调节杆四组成,以此支撑件四的长度可调,从而可根据患者的前臂长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大臂支撑机构及前臂支撑机构均可根均患者的体形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使肩外展支具可适应多种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外展支具,包括顺次连接的躯干固定机构(1)、大臂支撑机构(2)、前臂支撑机构(3)及手托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固定机构(1)与所述大臂支撑机构(2)之间设有肩关节连接机构(5),所述肩关节连接机构(5)包括设置在躯干固定机构(1)上的固定圈一(51)、固定在大臂支撑机构(2)上的固定圈二(52)及与固定圈一(51)及固定圈二(52)共同螺纹连接的连接销(53),所述固定圈一(51)及所述固定圈二(52)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齿圈(54),所述固定圈一(51)上的齿圈(54)与所述固定圈二(52)上的齿圈(54)相互啮合,所述固定圈二(52)上设有便于调节大臂支撑机构(2)水平位置的水平屈伸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屈伸调节机构为与固定圈二(52)固定连接且与大臂支撑机构(2)转动连接的转动盘(6),所述转动盘(6)上开设有腰孔(61),所述腰孔(61)上抵接有与大臂支撑机构(2)螺纹连接的限位销(6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肩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6)上开设有减重孔(6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固定机构(1)包括腰部固定板(11)、胸部固定板(12)及用于连接腰部固定板(11)及胸部固定板(12)的伸缩调节件(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肩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件(13)包括固定在腰部固定板(11)上的活动部(132)及与活动部(132)滑移连接且固定在胸部固定板(12)上的固定部(131),所述固定部(131)上开设有可供活动部(132)滑移的滑道(133),所述固定部(131)上开设有与滑道(133)连通的长孔(134),所述活动部(132)上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与固定部(131)抵紧的定位销(13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爱献张晓亮李沐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瑞欣康复用品用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