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751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5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现有的急救担架固定效果不佳,易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晃动、位移,影响骨折部位的对正,易造成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框架、支撑布;支撑布设有绑带、限位孔,限位孔设有多组,每组限位孔构成孔排,孔排与伤者的特定部位相对应;支撑布包括躯干支撑布、下肢支撑布,躯干支撑布与下肢支撑布之间下分离。所述躯干支撑布上的挂耳与躯干支撑布之间设有延长的连接带,该连接带与挂耳之间设有收紧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针对伤者特定部位的多个孔排,对特定的骨折部件加以准确固定,固定效果更佳,减少伤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左右晃动,将二次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将二次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将二次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的是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医学中,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医学担负着包括骨科在内的严重创伤和重大交通事故损伤的急救和复苏,其中骨科创伤尤为多见,来势凶、发展快,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一般来说,骨科的急救主要是根据伤口的情况不同而不同。如果是开放性的损伤,首先将开放性的伤口变为闭合性的伤口,积极的止血固定。伴有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会失血过多,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该积极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积极的备血输血。对于活动性的出血,要给予快速的止血。等生命体征稳定以后,尽快的进行手术,减少骨折的并发症。尽早的恢复患者的功能。创伤骨科的及时救治对于挽救绝大多数骨科肢体创伤患者来说是极为有效的,而骨科肢体创伤的患者在救治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肢体进行有效固定,防止转运的过程中对其骨折部位造成二次伤害。然而现有的急救固定转运设备(床/担架)存在以下缺点:1、常规固定装置固定效果不佳,易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晃动、位移,影响骨折部位的对正,或引起伤者极度疼痛;2、现有的急救固定转运设备无法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固定,特别是对躯干部、或下肢部发生骨折的伤者,固定效果不佳,很可能在转运的过程中对骨折部位造成二次伤害;3、常规急救固定转运设备(如担架)一般由前后两人抬起、转运,但在转运过程中,两人步调常不能一致,使急救固定转运设备晃动严重,进而使其上的伤者也一起晃动,极不舒适,非常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够对其上的伤者进行有效固定,减少或防止伤者在固定装置上晃动、造成骨折部位的二次伤害。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框架、支撑布;框架呈长方形,包括长杆、短杆,长杆、短杆分别设有两根,两根长杆与两根短杆拼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长杆与短杆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或铰接;
[0007]长杆设有底脚;
[0008]支撑布设置在框架内部,支撑布四周设有多个挂耳,该挂耳套在长杆和/或短杆上;
[0009]支撑布设有绑带、限位孔,限位孔设在支撑布上、且沿与短杆平行的方向设有多个,绑带穿过限位孔、两端装配连接在两侧的长杆上。
[0010]所述限位孔设有多组,每组设有多个限位孔,每组限位孔构成孔排,孔排设在与固定装置上的伤者的特定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孔排包括但不限于头部孔排、肩部孔排、胸部孔排、腰部孔排、髋部孔排、大腿部孔排、膝部孔排、小腿部孔排、踝部孔排中的一个或多个。
[0011]所述肩部孔排和/或胸部孔排和/或腰部孔排和/或髋部孔排均分别设有2~4个限位孔,且这些限位孔以支撑布纵向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轴、轴对称地分布在支撑布两侧位置。
[0012]所述大腿部孔排和/或膝部孔排和/或小腿部孔排和/或踝部孔排均分别设有6~20个限位孔,且这些限位孔沿与短杆平行的方向均匀分布。
[0013]所述绑带设有多个,且绑带的数量与孔排的数量相等;
[0014]绑带的一端为固定端,该固定端固定地连接在一个长杆上,绑带的另一端为活动端,该活动端设有挂钩;
[0015]所述挂钩装配在绑带的活动端、或装配在与固定端相对的另一个长杆上。
[0016]所述挂钩设有收紧部,该收紧部用于调节绑带的张紧度。
[0017]所述收紧部包括基座、按钮、斜坡板;基座呈扁环状,用于绑带从中穿过,基座顶部设有开口,该基座顶部的底面设有斜坡状凹槽;按钮置于基座上面,按钮底面设有开口朝下的活动槽;斜坡板顶面为斜面、底面设有多个尖齿,斜坡板置于基座顶部底面的斜坡状凹槽内,斜坡板顶面的斜面与基座斜坡状凹槽相贴合;斜坡板顶部设有立板,该立板插入按钮的活动槽内,且立板与活动槽之间滑动配合;
[0018]立板顶面与活动槽底面之间设有收缩弹簧,该收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板顶面、活动槽底面;
[0019]基座顶部的开口与按钮活动槽之间设有伸展弹簧,该伸展弹簧用于迫使按钮朝远离伸展弹簧的方向移动。
[0020]所述支撑布包括躯干支撑布、下肢支撑布,躯干支撑布与下肢支撑布之间下分离。
[0021]所述躯干支撑布上的挂耳与躯干支撑布之间设有延长的连接带,该连接带与挂耳之间设有收紧部,该收紧部用于调节挂耳与支撑布之间的距离。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针对伤者特定部位的多个孔排,对特定的骨折部件加以准确固定,固定效果更佳;每个孔排根据人体部位的不同,设有数量不同的多个限位孔,并将绑带通过距离骨折部位最近的限位孔穿过,最大程度上减少伤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左右晃动,将二次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绑带的两端一端固定在一个长杆上、另一端通过挂钩活动地装配在另一个长杆上,挂钩可固定在长杆、或绑带上,上述结构可避免如绑带、挂钩等部件脱离固定装置而丢失或遗落,影响固定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3]附图如下: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长杆与短杆之间采用铰接时框架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长杆与短杆之间采用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绑带与长杆之间采用挂钩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收紧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躯干支撑布的连接带、及连接带与挂耳之间的收紧部,该收紧部的结构与图5所示收紧部的结构相同。
[0030]其中:
[0031]1框架 11长杆 12底脚 13短杆
[0032]2支撑布 21挂耳 22连接带 23绑带 24固定端 25活动端 26限位孔
[0033]201躯干支撑布 202下肢支撑布
[0034]3孔排 31胸部孔排 32踝部孔排
[0035]4挂钩 40收紧部
[0036]410基座 411开口 412斜坡状凹槽
[0037]420按钮 421活动槽
[0038]430斜坡板 431立板432尖齿
[0039]44收缩弹簧 45伸展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实施例1】
[004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0042]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框架、支撑布;框架呈长方形,包括长杆、短杆,长杆、短杆分别设有两根,两根长杆与两根短杆拼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长杆与短杆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或铰接;
[0043]长杆设有底脚;
[0044]支撑布设置在框架内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框架、支撑布;框架呈长方形,包括长杆、短杆,长杆、短杆分别设有两根,两根长杆与两根短杆拼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长杆与短杆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或铰接;长杆设有底脚;支撑布设置在框架内部,支撑布四周设有多个挂耳,该挂耳套在长杆和/或短杆上;支撑布设有绑带、限位孔,限位孔设在支撑布上、且沿与短杆平行的方向设有多个,绑带穿过限位孔、两端装配连接在两侧的长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设有多组,每组设有多个限位孔,每组限位孔构成孔排,孔排设在与固定装置上的伤者的特定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孔排包括但不限于头部孔排、肩部孔排、胸部孔排、腰部孔排、髋部孔排、大腿部孔排、膝部孔排、小腿部孔排、踝部孔排中的一个或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孔排和/或胸部孔排和/或腰部孔排和/或髋部孔排均分别设有2~4个限位孔,且这些限位孔以支撑布纵向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轴、轴对称地分布在支撑布两侧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部孔排和/或膝部孔排和/或小腿部孔排和/或踝部孔排均分别设有6~20个限位孔,且这些限位孔沿与短杆平行的方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设有多个,且绑带的数量与孔排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磊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