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67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解决现有气控截止阀结构相对复杂、难以适应大振动力学环境的问题。该气控阀包括壳体、阀芯、弹簧、弹簧座和密封组件;壳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入口流道、介质通道、安装腔、弹簧腔和控制腔;壳体侧壁上设有与介质通道连通的出口流道;阀芯包括依次同轴设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阻断段;第一阻断段位于入口流道和介质通道连接处;第二阻断段设在介质通道内;第三阻断段设在安装腔内,且两组之间设有密封组件;第四阻断段设在弹簧腔内,且靠近控制腔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弹簧座的小端设有与第四阻断段连接的螺纹孔,大端外圆面沿轴向设有圆周均布的多个缺口;弹簧腔上设有环形限位凸台;弹簧套装在第四阻断段上。四阻断段上。四阻断段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气控阀,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介质通断的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压介质控制系统中,普遍采用气控截止阀门来控制主流道介质通断。该阀门通气打开,撤气关闭,控制简单,可多次重复使用,流量控制范围广。
[0003]目前,常用的气控截止阀所采用的壳体大多是分体结构,包括介质腔壳体与控制腔壳体,两者通过螺纹或法兰连接成一体。需要两道动密封结构,分别进行介质和气体的密封,使得该种气控截止阀结构相对复杂,以及由于介质腔壳体与控制腔壳体通过螺纹或者法兰连接,使得在大振动力学环境下,气控截止阀的壳体适应性较差,易出现结构破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气控截止阀结构相对复杂、难以适应大振动力学环境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壳体、阀芯、弹簧、弹簧座和密封组件;
[0007]所述壳体内沿轴向设有依次连通的入口流道、介质通道、安装腔、弹簧腔和控制腔;壳体侧壁上设有与介质通道连通的出口流道;
[0008]所述阀芯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阻断段、第二阻断段、第三阻断段和第四阻断段;第一阻断段位于入口流道和介质通道连接处,用于实现入口流道和出口流道之间介质的阻断;第二阻断段设置在介质通道内,与介质通道外壁之间形成过流腔体;第三阻断段设置在安装腔内,且第三阻断段和安装腔之间设有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对介质通道的密封;第四阻断段设置在弹簧腔内,且靠近控制腔的一端设有外螺纹;
[0009]所述弹簧座为台阶状结构,其小端设有与第四阻断段连接的螺纹孔,大端外圆面与控制腔内圆面相配合,弹簧座大端外圆面沿轴向设有圆周均布的多个缺口,用于连通弹簧腔与控制腔的气体;
[0010]所述弹簧腔连接控制腔的一端设有环形限位凸台,用于实现弹簧座的轴向限位,保证阀芯行程可控,且环形限位凸台的内径大于弹簧座小端的外径;
[0011]所述弹簧套装在第四阻断段上,且位于弹簧腔一端和弹簧座之间,用于维持阀芯处于常闭状态。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胶圈和挡圈,所述安装腔上设置用于放置密封胶圈和挡圈的环形胶圈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入口流道和介质通道连接处为第一锥形面,所述第一阻断段上设
有与第一锥形面配合的第二锥形面,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形成密封副。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入口流道和出口流道的中心线呈90
°
夹角。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座的大端上设有与螺纹孔连通的通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座的小端沿圆周方向设有用于放置弹簧的环形缺口。
[0017]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为圆周均布的4个。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断段和第三阻断段连接的面为第三锥形面。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20]1、本专利技术壳体采用一体化整体式结构,其上集成有入口流道、介质通道、安装腔、弹簧腔和控制腔,介质通道与控制腔之间的密封仅通过一道动密封结构实现,最大程度精简了气控阀结构,缩短了整体轴向悬臂长度,增强了大振动力学环境适应性;本专利技术气控阀具有结构轻巧、体积小、耐高压、力学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
[0021]2、本专利技术弹簧座的外圆面沿轴向设有缺口,通气时,控制腔气体通过该缺口进入弹簧腔,作用于阀芯第三阻断段的右端面,驱动阀芯移动,阀芯带动弹簧座移动,此时弹簧压缩;撤气后,阀芯在弹簧力作用下回位并可靠关闭。本专利技术通过气体直接作用在阀芯上,使阀芯运动,因此只需要设计一道密封结构实现介质通道与控制腔之间的密封;以及缺口设计为圆周均布,保证阀芯受力均匀,不容易偏斜卡滞;具有快速引压、均匀泄压的特点。
[0022]3、本专利技术在弹簧座外圆面上开设缺口,作为气体通道,可在有限空间内增大气体流通面积,有利于控制腔气体快速进出弹簧腔。
[0023]4、本专利技术入口流道和出口流道呈90
°
布置,缩短了壳体、阀芯轴向长度,增强了大振动力学环境适应性,更进一步实现了气控阀小型化。
[0024]5、本专利技术弹簧座上设有通孔,防止弹簧座与阀芯螺纹连接部位憋压,保证弹簧座不受额外介质力,利于螺纹锁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中阀芯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中弹簧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中弹簧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0030]1-壳体,11-入口流道,12-出口流道,13-介质通道,14-安装腔,15-弹簧腔,16-控制腔,17-限位凸台,18-环形胶圈槽,2-阀芯,21-第一阻断段,22-第二阻断段,23-第三阻断段,24-第四阻断段,241-外螺纹,3-弹簧,4-弹簧座,41-螺纹孔,42-缺口,43-通孔,44-外圆面,45-环形缺口,46-限位平面,47-平面,5-密封组件,51-密封胶圈,52-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如图1所示,一种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包括壳体1、阀芯2、弹簧3、弹簧座4和密封组件5,本专利技术为常闭高压气控截止阀,通气时,阀芯2克服阻力而打开;撤气后,阀芯2在弹簧3力作用下回位并可靠关闭。
[0033]壳体1从左端面至右端面设有依次连通且同轴的入口流道11、介质通道13、安装腔14、弹簧腔15和控制腔16;入口流道11和介质通道13连接处为第一锥形面,与阀芯2相配合,用于阻断进、出口之间的介质;弹簧腔15的宽度大于安装腔14的宽度,弹簧腔15连接控制腔16的一端设有环形限位凸台17;壳体1侧壁上设有与介质通道13连通的出口流道12,入口流道11和出口流道12的中心线呈90
°
夹角,使得入口流道11通过直角拐弯与出口流道12相通,将入口流道11和出口流道12集成在较小的轴向空间;
[0034]如图2所示,阀芯2从壳体1的左端面安装于壳体1内,阀芯2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阻断段21、第二阻断段22、第三阻断段23和第四阻断段24,第二阻断段22和第三阻断段23连接的面为第三锥形面,第一阻断段21上设有与壳体1第一锥形面配合的第二锥形面,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形成密封副,用于实现入口流道11和出口流道12之间介质的阻断;第二阻断段22设置在介质通道13内;第三阻断段23设置在安装腔14内,第三阻断段23与安装腔14内表面形成导向配合,并且两者之间设置密封组件5,有效防止介质通道13和弹簧腔15的连通;第四阻断段24设置在弹簧腔15内,第四阻断段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一体化高压气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阀芯(2)、弹簧(3)、弹簧座(4)和密封组件(5);所述壳体(1)内沿轴向设有依次连通的入口流道(11)、介质通道(13)、安装腔(14)、弹簧腔(15)和控制腔(16);壳体(1)侧壁上设有与介质通道(13)连通的出口流道(12);所述阀芯(2)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阻断段(21)、第二阻断段(22)、第三阻断段(23)和第四阻断段(24);第一阻断段(21)位于入口流道(11)和介质通道(13)连接处,用于实现入口流道(11)和出口流道(12)之间介质的阻断;第二阻断段(22)设置在介质通道(13)内,与介质通道(13)外壁之间形成过流腔体;第三阻断段(23)设置在安装腔(14)内,且第三阻断段(23)和安装腔(14)之间设有所述密封组件(5),用于对介质通道(13)的密封;第四阻断段(24)设置在弹簧腔(15)内,且靠近控制腔(16)的一端设有外螺纹(241);所述弹簧座(4)为台阶状结构,其小端设有与第四阻断段(24)连接的螺纹孔(41),大端的外圆面(44)与控制腔(16)内圆面相配合,弹簧座(4)大端外圆面(44)沿轴向设有圆周均布的多个缺口(42);所述弹簧腔(15)连接控制腔(16)的一端设有环形限位凸台(17),用于实现弹簧座(4)的轴向限位,且环形限位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曼谢宁陈维宇李小明雷恒冯军华李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